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微探.docx
7页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微探 摘要:读与写是语文基础学习阶段的一项基本技能,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加强写作,以便通过写作练习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极大地促进学生在读写互促下逐步形成有效的阅读习惯本论文以初中语文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读写教学的意义和策略,并以此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伴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化和创新,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此种读写混合教学模式,首先,简要阐述了读写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又分析了现阶段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不足,最后主要从加强读写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多种写作形式,促进读写结合教学;根据课文阅读内容,书写读后感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一、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内涵文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产物,也是载体吸取经验、寻求新知就是"读"文章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是"写"文章,读、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割裂的有机结合体若读归读、写归写、各做各的,不但与文章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规律相离悖离,也不符合人们感知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客观规律。
我们只有使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使读、写两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教学更有具有实效性,而这也成为未来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一体化体现了阅读与写作"互载,互为,互动"重要特性,其中“互载”是指阅读承载着写作,写作又承载着阅读,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互为”是指阅读作用于写作,而写作又作用阅读,读写相互作为,又互为因果互动”是指通过读带动写,通过写促进读来实现读与写的互动,从而达到互相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以此实现读写的真正融合,二者的一体化二、现阶段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不足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读写一体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得到很好的实施,而且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阅读与写作课程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长期教育背景的影响1.应试教育存续时间较长各个学校都要确保学生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确保学校的升学率不出现问题为根本目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所选取的教学素材都是围绕中考做准备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听课、做题等固定的套路,忽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应试教育观下,对读写一体化的实施产生着较大的影响2.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不到位对于读写一体化教学实施并不到位,这源于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教学中缺乏深入实践部分教师甚至将读写课的时间作为布置课外作业或讲解其他知识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使读写课程的教学过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使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应用的教学价值三、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一)加强读写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选读教材中的课文通常都是优秀作品,它的整体结构体现了作者的构思,而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思维过程进行梳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维特点和思考方法,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学习,把握作者的行文构成思路,再由一篇到多篇,在比较中把握构文思路,触类旁通,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课文,以《背影》作为学习重点,教师可以以该篇文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全文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推及其它篇目的学习,揣摩作者的行文思想,比较对方的特点,从中习得作者行文思路。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是对普通善良劳动者的关注来追忆保姆我们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不同课文的不同思维方式,在比较中发现不同文本的不同思维模式,并在比较中发现构文行文的规律性,从而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思考这样从作者思维的分析、梳理,到学生自己写作思维的培养,都得益于作者在文本中寄寓的思维因此,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的一项内容,通过作者思维的梳理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对不同与同一种思维方式的梳理、比较与探究中,深化思维认知,拓展思维空间二)开展多种写作形式,促进读写结合教学1.模仿名人佳作在写作教学中,仿写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名人大师的优秀作品作为模仿对象,启发学生吸收好的地方,如构思、写作手法、修辞等,进行模仿、反复练习,从而逐渐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并仿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书写风格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都是以描写名胜古迹为主题的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这类文章中的各种描写手法以及独特风格,对这类文章的描写进行全新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类题材自行拟定题目,在仿照《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写作风格的基础上,仿写一篇事物性的说明文。
2.改写文体形式就古诗词而言,学生们有久远的时代感,而且往往感到古诗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改写古诗的写作练习,通过对古诗的内容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例如: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认识,运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根据阅读内容情感,书写读后感每篇阅读课文都有自己的主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感受,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学生在个人经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同一篇阅读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学会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贯彻读写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通过学生写出的读后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学生产生了哪些具体的观点,可以根据学生写出的读后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哪里理解不到位,可以进行补充教学例如:以《回忆我的母亲》教学为例,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勤劳、节俭,歌颂母亲,以感恩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将延续革命为广大中国人民谋出路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根据作者在文本中透露的感受和文章的语言,就这篇文章的内容及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见解学生在描写读后时会积极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是两个重要组成内容,二者之间有内在联系,即读写密切相关,二者不分家因此,融合二者的学习方式成为必然,是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传统学习中的读归读、写归写,完全把两者分离,学生没有形成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使阅读不能很好地带动写作,写作也不能有效促进阅读,而不能充分发挥读写"互动"教学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通过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注重积累优秀词句、运用多样化的仿写训练法、深入生活实践活动,构建高效的初中读写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参考文献:[1]王辉东.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 学周刊, 2021, (1):63-64.[2]刘艳.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探究[J]. 散文百家, 2021, (5):153.[3]李建秋. 关于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深思[J]. 新教育, 2021, (17):93-9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