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导论-4-意识.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610271104
  • 上传时间:2025-05-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6M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意识和意识状态,第一节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心理的发生,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机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与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展密切联系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人脑的机能反映是有机体接受和应答客观事物影响的过程人的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机能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一)刺激感应性阶段,刺激感应性是生物反映的最初形式,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发生不同反应的能力,即对事物个别特征产生感应的能力二)感觉和知觉阶段,1心理的反映形式,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活动的新的机能,即心理的反映形式心理活动是在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出现的更高级的反映过程,它们之间表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有机体不仅能够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反映,也能够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二是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生物的本能不同;,三是心理的反映形式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2感觉阶段,动物的感觉阶段是指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动物心理演化过程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动物能够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特征形成较为稳定的反映3知觉阶段,知觉阶段是指低等脊椎动物(即哺乳类动物以下的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低等脊椎动物,如鱼类的神经系统已经分化出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包括前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五个部分但尽管鱼脑结构原始,体积小,重量轻,大脑两半球仍在形成过程之中,但对人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思维萌芽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种类很多,活动范围广泛,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得到了高度发展,并更加完善,尤其是大脑半球出现的沟和回,大大扩大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为大脑调节和支配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脑的发展和机能分化,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的日益复杂化、完善化,使哺乳动物的心理和行为达到了更高水平二、,人类意识的产生,(一)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劳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由于对劳动工具的使用,类人猿积累了劳动经验,丰富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理解到劳动工具的特性和工具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对劳动对象的感知和表象,使类人猿开始可以脱离具体事物。

      劳动的第二个特征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二)语言在人类心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从劳动中与劳动一起产生的语言产生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共同劳动中交际的需要在劳动中的分工与合作,需要用语言协调劳动经验的传递,需要语言作为媒介二是发音器官的完善由于直立行走,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发音器官的完善,声带和肺不受压抑,口腔增大并与声带形成直角,舌头更加自由灵活,气流在口腔中受阻状况变得复杂,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意 识,一、意识的含义,(一)什么是意识,1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人能够觉知和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周围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活动)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周围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2意识的基本特征,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也包含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人的意识是认知活动与主观体验的整体统一认知活动过程在意识中占有核心位置,有时候,情绪情感在人的即时性活动与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既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并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内容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估与判断,从而产生满意感或不满意感的主观体验;人也能够通过意志努力,来维持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当面临困难与挫折时,会激励自己迎难而上去取得成功。

      意识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能够积极地反映客观事物,主动地去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改造事物为己所用,而不是像动物那样,只是消极地顺应或适应环境第二,意识的前进性,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会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人有能力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从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容上来说,意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从意识的发生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从意识的内容上来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意识内容逐渐丰富和深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与广度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实践领域不同,因此在意识的发展水平和表现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二)意识水平和意识种类,1意识水平,人的意识非常复杂,它表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水平的意识现象从个体意识的不同水平出发,一般把意识界定为三个不同水平1)意识的基本水平,意识的基本水平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内部心理活动状态以及行为表现的觉知,也反映了个体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觉知。

      在这个意识水平上,个体对正在知觉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对可知觉的刺激信息进行反映的觉知2)意识的中间水平,意识的中间水平表明个体对自己环境刺激信息中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的觉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这个意识水平上,人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和想象新事物或新现象的可能情形,并利用它来回忆过去或计划将来3)意识的高级水平,意识的高级水平反映了个体对自己觉知、选择的事物或现象正在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即自我觉知,它具有个人经历的特征2意识的种类,根据意识的不同水平,可以把意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无意识,无意识是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活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变化没有觉知在无意识范围内,有时候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内在身心状态的变化2)前意识,前意识是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能被觉知到,但在需要时或者被注意时可以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3)潜意识,潜意识是指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人本身并没有或毫无觉知潜意识一般是对个体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或行为属性的描述弗洛伊德对潜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中,如本能欲望、创伤经历等威胁心理活动过程被排除在意识层之外那些原始的、不被接受的欲念、动机和情绪等内容经验则被压抑而使个体并不觉知。

      由于为社会规范或道德不容,被压抑到意识层面之下尽管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或某些观念被压抑,但它们并没有泯灭那些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情绪和观念会不由自主地活动,在某种状态下通过各种转换、象征的方式在意识中出现,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3意识的状态,人的意识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意识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识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人的意识状态中,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是指个体意识中最清晰,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指个体在从事自己已熟练掌握的活动或习惯化行为时,不需要投入更多注意资源就可以顺利完成的状态3)白日梦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是指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状态下产生的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二、意识的功能,(一)意识的觉知功能,意识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觉知觉知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而且能够意识到自身主体的存在,自身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和谐以及自身同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等二)意识的计划功能,意识的第二个功能是计划。

      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人不会盲目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而总是具有某种目的和动机,这种目的与动机以观念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三)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能,意识的第三个功能是选择与监控的功能意识的选择功能使个体在环境中接受最适宜和最有效的刺激信息,限制并过滤与目标和目的无关的信息,使个体能够有选择地存储与自己的需要相关的信息意识的监控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可以监视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二是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意识的脑神经机制,(一)脑机能定位说,脑机能定位说认为,不同的意识活动和心理机能是人脑特定区域的功能二)脑机能整体说,脑机能整体说否认脑机能定位的观点,认为脑机能和大脑的特定部位无关,而与大脑皮层的整体性有关三)脑机能系统说,认为大脑皮层机能具有代偿作用四)脑机能模块说,脑机能模块说是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了的并相对独立的机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非常复杂但又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是实现人的复杂而又精细的认知活动的基础该理论得到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众多研究成果的支持第三节 睡 眠 与 梦,一、睡眠(一)什么是睡眠,1睡眠的定义,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是人们最熟悉的活动之一。

      睡眠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半意识状态在古代,人们往往把睡眠和死亡相联系,认为睡眠是灵魂暂时离开身体的现象,在睡眠时可以到远处会聚朋友,或到从未去过的地方游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对睡眠的研究已经加深了对其的理解,清楚地知道睡眠与死亡是不同的,尤其是它们具有不同的脑的电生理活动睡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普遍性,睡眠是一种普遍是生理现象在地球上,无论人还是动物,每天24小时中的某个时段都能够睡眠睡眠的形式、时间和地点却存在很大差异动物学家在观察大量不同动物后发现,动物的睡眠行为与人类睡眠有所不同2)必需性,睡眠是生物机体的生物节律,也是机体生理循环的必然活动状态对人来说,睡眠是不可抗拒的生物规律,当然在非常情况下,短暂地取消睡眠也是可能的但是,人不可以长时间不睡觉,在一定时限内,人不能毫无节制地延长不睡觉的时间,否则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睡眠功能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恢复论”或“保养论”,它认为睡眠具有恢复人的精力、消除疲劳的生理功能,它使得个体的体力、精神得以保养二是“演化论”,它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睡眠方式,主要是在生存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来的2,睡眠阶段,睡眠是一种普遍的生物现象,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睡眠。

      对人类睡眠的研究发现,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以波为主波是频率高、波幅小的波,一般为14 30赫兹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波被取代波频率为8 12赫兹,波幅较大在处于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波,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心理学根据脑电图和其他指标将人的睡眠划分为五个阶段,人类的睡眠模式:(a)成人的觉醒、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所占时间的比率;(b)快速眼动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变化情况,(二,)睡眠状态,研究发现,人在睡眠过程中眼睛不时地转动,而且这种快速地眼动与做梦相联系,当把出现眼动的人唤醒时,有85%的人次会说自己正在做梦,因此睡眠过程呈现出两种的基本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时相大约交替循环3 5次但是,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速眼动睡眠的持续时间就会相应延长快速眼动睡眠在整个睡眠中所占时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