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救援器材安全操作规程.doc
23页应急救援器材安全操作规程一、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1、结构及技术特征1.1由阻燃抗高温头罩、眼窗镜片、半面罩、可调头带、阻燃脖套组成1・2防毒时间:30分钟,防毒、防火、防热、辐射和防烟多种保护1.3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0)、氤化氢(HCN)、氯化氢(HCL)、毒烟、 毒物1・4油雾透过系数<5%3. 5吸气阻力V800pa,呼气阻力小于300pao2、 用途4. 1禁止用于工作防护2・2有效防护火灾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烟雾对人体伤害,阻燃隔热3. 3限用于火灾时个人紧急逃生3、 安全使用方法3.1保持冷静,打开包装盒并取出呼吸器头罩;4. 2拔掉滤毒罐前后孔的两个红色橡胶塞;5. 3将头罩戴进头部,向下拉至颈部,滤毒罐应置于鼻子的前面;4拉紧头带,以妥当包住头部;3. 5选择自安全通往紧急出口的路线逃生;3. 6若走不出则站在窗前等安全部位等待救援4、注意事项4.1本呼吸器仅作一次性使用,过期不得使用4.2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C-40°C,洁净且周边无热源、易燃易 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4. 3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和拆装, 以免失效。
4. 4本呼吸器不能再氧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5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二、强光防爆方位灯1、结构及技术特征1・1外壳、卡扌II、挂环、电池、LED灯组成3. 2本质安全型最高防爆级别,可在各种易燃易爆场所安全工作1. 3采用LED光源,4800m内肉眼可视,对水及雨雾穿透能力为300-500m1・4全密性工艺设计,可在水下50m内正常工作5配装两节7号高能电池,连续工作时间100小时以上1・6设有频闪光、爆闪光和常亮三档功能2.. 7外壳能经受强力碰撞和冲击,可在强腐蚀性环境和-60°C严寒或120°C 高温下正常工作1・8可采用吊挂、夹扣、捆绑、磁力吸附等多种携带方式2、 用途3.. 1应用于遇险或抢险人员在火场中佩戴2施工作业、监护、救护等工作人员作信号联络和方位指示2. 3各种特殊危险场所、易燃易爆场所警示标志3、 安全使用方法3.1按压灯具上不的橡胶按键,按一次频闪光、按第二次爆闪光、按第 三次常亮,再按即关闭3. 2佩戴方法2. 1夹扣拉开压片,弹片与外壳之间自动张开,卡入软性支撑物,按下压片, 即可固定在支撑物3.2.2吊挂拉开压片,吊环可轻松转动到所需要的任意角度,然后按下压片,即 可用吊环吊挂在支撑体上。
4.. 2. 3捆绑用黏胶带绑扎在手臂上或身体的英他部位3. 2. 4磁力吸附方位灯夹板上装强磁,可任意吸附在可吸磁金属物上固定4、 注意事项4. 1长期不用则应取出电池,防止电池泄漏腐蚀方位灯部件5.. 2灯光弱或不良及时更换电池3更换电池后确保不锈钢螺丝紧固,禁止更换为其他材质螺丝4. 4在腐蚀性环境使用后应擦拭表面,保持外壳及透明件的表面清洁6. 5存放环境:洁净且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三、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1、结构及技术特征1.1吸气冷却装置、吸气管、吸气阀、面具,呼气阀、呼气管、清净罐、 气囊、压力表、弹簧压板等组成1・2额定防护时间:4小时1.3氧气瓶额定工作压力:20MPa1・4氧气瓶容积:2. 4L;氧气储量:480L1.5定量供氧量:21. 4L/分钟3. 6填装氢氧化钙量:22.1Kg1・7呼吸量:30L/分钟1.8呼气阻力W600Pd,吸气阻力0-600Pa1・9自动/手动补给供氧量:280L/分钟1. 10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10-245Pa1. 11吸气中氧气浓度:W21%;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W1%12报警器报警压力:5±0. 5MPa1.13报警器报警时间:30-60S1・14声量级:270db1.15重量(不含氢氧化钙、氧气)10Kg2、 用途2.1消防灭火、抢险救灾2适用于普通大气压下高浓度染毒空气中,或在缺氧的、密闭等特殊场合使用。
3、佩戴使用方法和步骤1使用前的检查3.1.1检查呼吸器各组部件是否齐全、无缺损,接头、灌南路和阀体连接是否完好;3. 1. 2检查呼吸器供气系统气密性和气源压力数值; 3.1.3检查背具是否完好无损,气瓶固定是否牢3.1. 4关闭供气阀的旁路阀和供气阀门,然后打开瓶阀开关,将全面罩正确的戴在头部深吸一口气,供气阀的阀门应能自动开启并供气;3.1.5空气呼吸器在不使用时,每月应对上述项目检查一次3. 2使用佩戴方法/步骤3. 2. 1佩戴呼吸器3.2. 1.1从包箱中取出呼吸器,检查系统的完整性;3. 2. 1.2打开瓶阀,观察呼吸器具上高压表的读数;3. 2. 1. 3气瓶有压力表的一端向外,背托气瓶并拉紧背带至适宜松紧度;3. 2. 1. 4拉下肩带使呼吸器处于合适的高度;1.5插好胸带、腰带,调整松紧至合适;3.2.2检查报警哨的报警性能3. 2. 2. 1确保供气阀是关闭的;3. 2. 2. 2打开气瓶阀约半圈,观察压力表,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气瓶阀;3. 2. 2. 3报警性能检查:左手手心将供气阀的出口堵住,留一小缝,右手轻压供气阀的排气按钮慢慢排气,观察压力表变化,当降至约6. 5MPa时, 减小排气量,观察压力表,注意报警哨声响(应在5.5±0. 5MPa之间发出 声响)。
3. 2. 3配戴面罩并检查佩戴气密性3. 2. 3. 1拿出面罩,将面罩的头带放松;3. 2. 3. 2将面罩的颈带挂在脖子上;3. 2. 3. 3套上面罩,使下颌放入面罩袋额下颌承口中;3. 2. 3. 4拉上头带,使头带的中心处于头顶中心位置;3. 2. 3. 5拉紧下面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拉紧方向应向后;3. 2. 3. 6拉紧中间两根头带;3. 2. 3. 7拉紧上不一根头带;1. 3.8检查佩戴气密性,用手心堵住面罩进气口,深吸一口气,如感 到面罩有向脸部吸紧的现象,且面罩内无任何气流流动,说明密封良好3.2.4连接供气阀,进入工作现场3. 2. 4. 1将供气阀的岀气口对准面罩的进气口插入面罩中,听到轻轻一 声卡响标识供气阀和面罩已连接好;3. 2. 4. 2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3. 2. 4. 3呼吸几次,无感觉不适,可进入工作场所;3. 2. 4. 4工作时注意压力表变化,当压力下降至报警哨发声,必须立即 撤回到安全场所3. 2. 5脱卸呼吸器3. 2. 5. 1脱开供气阀、卸下面罩、呼吸器;3. 2. 5. 2关闭气瓶阀,按供气阀绳保护罩绿色按钮,将系统内余气排尽,否则不能脱开气瓶和减压器;4、用后维护保养 4.1拆下各部件,逐项维护。
面具、呼吸管和气囊依次放入装有清水容器内进行清洁,之后水微微甩干,放置于通风良好的阴暗处自然风干4. 2面具消毒:使用沾有消毒酒精的软布,擦拭面具与脸颊的接触部位4. 3氧气呼吸器本体清洁:本体放置在吸气冷却装置下方与气囊连接部位,将本体直立使用软布擦拭相关部件污垢和水分,之后置于通风良好的阴暗处自然干燥4清净罐内氢氧化钙的废弃取下清净罐上的填充口盖,将已使用的氢氧化钙丢弃,更换新品后, 将附着于填充口以及两个连接螺口端面部位的氢氧化钙用软布擦拭干净5、注意事项1检验周期…般为三年一次,检验需送往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5. 2气瓶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严禁与其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一起放置 装卸、搬运过程中,切勿抛、摔、磕碰以及其他容易引发事故的撞击5. 3气瓶存储空间应保持常温、干燥、通风,尽量垂直放置,避免高温 受热、暴晒以及极低温和温羌过大、温度变化幅度过快等环境5・4如气瓶存放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在使用前应放到常温环境,搬 动时轻拿轻放7. 5气瓶阀门出现螺杆滑丝脱扣等情况,应返厂维修5. 6气瓶存放时应罩上塑料袋防止灰尘7使用过、使用完或故障的氧气瓶必须张贴标签,标明气瓶具体情况6.. 8氧气瓶中氧气长时间没有使用,应重新填充。
5. 9避免磨损和划伤,使用前将面具保护膜撕掉5. 10禁止使用氯胺化合物作为面罩清洁剂5・11禁止面罩长期浸泡在酒精消毒液中,会损坏面罩密封圈四、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结构及技术特征1.1面罩、气瓶、瓶带组、肩带、背托架、报警哨、压力表、气瓶阀、 减压器、快速接头、供气阀等组成1. 2气瓶工作压力:1・3报警压力:1・4气瓶容积:1・5使用时间:1. 6重量:1、 7呼气阻力: 吸气阻力:2、 用途2.1消防救火、抢险救灾和救护2・2适用于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环境场合3、 安全使用方法3.1使用前的检查3.1.1检查呼吸器各组部件是否齐全、无缺损,接头、灌南路和阀体连 接是否完好3. 1. 2检查呼吸器供气系统气密性和气源压力数值3.1.3检查背具是否完好无损,气瓶固定是否牢固3. 1.4关闭供气阀的旁路阀和供气阀门,然后打开瓶阀开关,将全面罩 正确的戴在头部深吸一口气,供气阀的阀门应能自动开启并供气1. 5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查空气呼吸器在不使用时, 每月应对上述项目检查一次3・2使用佩戴方法/步骤2. 1佩戴呼吸器1. 1从包箱中取出呼吸器,检查系统的完整性;3.2. 2. 1.2打开瓶阀,观察呼吸器具上高压表的读数;2.. 2. 1. 3气瓶有压力表的一端向外,让背带的左右肩带套在两手之间, 两手握住背板的左右把手,将呼吸器举过头顶,两手向后向下弯曲,将呼 吸器落下,使左右肩带落在肩膀上。
3. 2. 1. 4拉下肩带使呼吸器处于合适的高度3. 2. 1.5插好胸带、腰带,调整松紧至合适3. 2. 2检查报警哨的报警性能2. 2.1确保供气阀是关闭的3.2. 2.2打开气瓶阀约半圈,观察压力表,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气瓶阀3. 2. 2. 3报警性能检查:左手手心将供气阀的出口堵住,留一小缝,右 手轻压供气阀的排气按钮慢慢排气,观察压力表变化,当降至约6. 5MPa时,减小排气量,观察压力表,注意报警哨声响(应在5.5±0. 5MPa之间发出 声响)3. 2. 3配戴面罩并检查佩戴气密性3. 2. 3. 1拿出面罩,将面罩的头带放松;3. 2. 3. 2将面罩的颈带挂在脖子上;3. 2. 3.3套上面罩,使下颌放入面罩袋额下颌承口中;3. 2. 3.4拉上头带,使头带的中心处于头顶中心位置;3. 2. 3.5拉紧下面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拉紧方向应向后;3. 2. 3・6拉紧中间两根头带3. 2. 3. 7拉紧上不一根头带3. 2. 3.8检查佩戴气密性,用手心堵住面罩进气口,深吸一 口气,如感 到面罩有向脸部吸紧的现象,且面罩内无任何气流流动,说明密封良好3. 2.4连接供气阀,进入工作现场3. 2. 4. 1将供气阀的出气口对准面罩的进气口插入面罩中,听到轻轻一 声卡响标识供气阀和面罩已连接好;3. 2. 4. 2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3. 2. 4. 3呼吸儿次,无感觉不适,可进入工作场所;3. 2. 4. 4工作时注意压力表变化,当压力下降至报警哨发声,必须立即 撤回到安全场所。
3. 2. 5脱卸呼吸器3. 2. 5.1脱开供气阀、卸下面罩、呼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