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安全管理.doc
11页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 页上的身份信息2. 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 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 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核对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 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信息是否与患者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2) 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3) 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及诊疗操作前查对依 据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手腕 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4)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 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5) 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 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患者身份6) 若手术中需取下手腕带,术后应与患者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 应与接患者护士交接清楚,确认患者身份后立即重新佩戴4•转接和交接班时认真识别患者身份,对病区内患者转床、转科或对产妇、新 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物 等重点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转诊医师和护士 同接诊医师和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
5•操作前和辅助检查前识别: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查 对和识别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 依据标本采集、输血、输液、给药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行心电 图、B超、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医技人员及护送 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6.高危诊疗活动前识别: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检查治疗术、胃肠镜检查、血液透 析等诊疗活动前由操作医师、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进行核对二、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1. 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 者身份的标识2. 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如无家属 患者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或智障等,可暂取名填写无名氏后加住院号,如无名 氏+住院号3. 患者入病房时病区护士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后填写手腕带,佩戴于患者左手 腕,核对方法:(1) 一般情况下由护士与患者共同核对;(2) 特殊情况(意识障碍、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行为能力等)有家属陪护 的,由护士与家属或患者委托授权人共同核对;无家属陪护的,由两名当班医护 人员共同核对4. 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的左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依次佩戴在右手腕、左脚 踝、右脚踝上。
若有遗失或损坏,及时更新5. 女性患者佩戴粉红色手腕带,男性患者佩戴蓝色手腕带新生儿出生后,女 婴佩戴婴儿粉红色手腕带,男婴佩戴婴儿蓝色手腕带6. 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注 意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7. 出院时去除手腕带,转科患者须经双人核对后重新更换手腕带, 以确保患者 标识准确8. 将使用腕带识别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三、 标本米集管理制度1. 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2. 采集标本严格遵照医嘱执行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查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4•认真核对化验单内容,包括科室、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 号)以及检验项目等5•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等;检查容器有无破 损、裂痕;容器标签上注明患者科室、床号、姓名等6•标本采集时护士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检验项目、标本采集量以及 标本容器是否吻合,严格执行查对7•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8•不得在输液的同侧肢体或中心静脉管道采血, 以免血液被稀释或输入的液体 影响测定结果。
9•标本采集后及时查对送检,送检过程避免振荡10.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由接收部门人员签字确认四、患者术前确认制度1. 建立《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详细记录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诊断、手术日期、皮肤情况等2•术前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人员再次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信息 无误后,签好《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由手术室人员陪同患者,携带病历、 《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药品及术中所需物品,将患者接入手术室3. 手术室护士查对患者腕带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皮肤情况、病历、 术中所需物品、药品无误后,在《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并将患者送人指定手术间4. 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再次查对患者腕带信息、病历、手术部位5.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者共同查对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 上签字,方可开始手术五、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 转运前:(1) 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的基础2) 解释:告知患者、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3) 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CT片、MRI片等,根据病情备急 救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4) 搬运患者到轮椅或平车前后,应妥善处理动静脉管路,固定引流装置。
5) 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识在位、防止感染2. 转运中:(1) 注意保暖2) 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患者头侧)3)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4) 转运过程中患者头部始终处于高位5) 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6)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7) 做好心理护理3. 转运后交接:(1) 确认患者身份:腕带、病历、患者本人或家属2) 确保患者安全转移至病床上3) 评估生命体征4) 交接患者存在的关键问题5) 交接各种管道: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深静脉)、其他管道(胃管、尿 管、引流管等)6) 皮肤情况:伤口、压疮7) 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等8) 物品:(X片、CT片、MRI片、病历等)9) 床边交接完毕后,需双方护士共同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 录单》确认无误后签名六、患者交接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医疗护理过失,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 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建立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 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2. 建立急诊与病房、急诊与ICU、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 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
3. 建立手术与病房或ICU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手术医师术前 核对好患者身份后由麻醉师、护士核对,确定好身份和手术部位并书面记录后方可行手术术后由麻醉师、护士与ICU医生、护士交接患者并核实身份,并做好 记录4. 建立产房与病房、产房与新生儿病房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 医师、护士、助产士产前产后对患者进行识别和交接,做好记录附1: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 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 ,通知转入科室,详细登记患者信息2. 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3. 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并携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负责途中 安全,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4. 转出科室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和病历资料,无误后签名确 认,同时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等;接收科室重新填写腕带信息,戴于患者 手腕上附2 :急诊科与病房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 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护士根据住院证信息,与相关科室联系,并 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2. 接收科室接到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 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装置等)并检查设备的性 能状况,主动迎接检查患者。
3. 急诊科详细记录《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4. 急诊科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相关科室,负责途中患 者安全,确保治疗和抢救的连续性5. 急诊科医务人员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做好药物及物品交接查对无误后在《急诊患者安 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6. 接收科室填写患者腕带信息,戴与患者手腕上附3:急诊科与ICU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 急诊科护士接到患者入住ICU的通知后,立即通知ICU护士做好迎 接新患者的准备,并告知新入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2. ICU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 病情准备好床单位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呼吸机、气 管插管、除颤仪等)3. 急诊科详细记录《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4. 急诊科医务人员与ICU医务人员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 交接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做好药物及物品交接。
查对无误后在《急诊患者安全 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5. 患者进入ICU时,需两位医务人员同时接收患者 患者如需要使用呼吸机 时,应一人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待时,应先接呼吸机 后接心电监护仪,护士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积极抢救患者附4:急诊科与手术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急诊科患者需急诊入手术室手术时,由接诊医生直接拨打麻醉科,立 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告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以便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做好准备2. 急诊科详细记录《手术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3. 手术室接到立即做好手术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协助抢救4. 需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护送至手术室,并负责途中治疗 和抢救5. 急诊科医务人员与麻醉师、巡回护士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所做的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 种管道、到院时间及皮肤情况查对无误后在《手术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 上雙方簽名確認6. 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7.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尤其是左 右侧),确认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认可。
七、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制度1•凡危重、大手术患者转院,必须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全程陪护2•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交接记录单》 ,通知转入科室3•保证转运工具性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酌情准备应急物品 及药品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6•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患者治疗要交清、患者病 历资料要交清、患者生命体征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管道要交清、患者使用各种 仪器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据实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交接记录单,并 通知医师诊治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