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蜂 鄂教版.doc
5页古诗诵读蜂【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课件出示诗歌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奉献多 劳动人民 借物喻人 享受少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蜂》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蜂》一诗主要借助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作者介绍】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有关图片罗隐的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蜂 作者:罗隐 8.0(2099人评分)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自遣 作者:罗隐 9.0(226人评分)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西施 作者:罗隐 7.7(275人评分)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黄河“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七夕 作者:罗隐 7.8(207人评分)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