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浅谈供应室的安全管理【医学专业论文】.doc
2页1浅谈供应室的安全管理【摘要】本文主要是围绕医院供应室的安全管理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案该方案分别从供应室的人员、物品消毒、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讨对提高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应室;安全管理;感染控制 供应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承担着各种医疗器材的清洁、包装、灭菌、保管、发放、回收和敷料加工的任务因此,实施供应室安全管理,对供应室员工自身安全、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作、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有效地保障医院供应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物品,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1 人员的安全管理 1.1 实行制度化管理:目的在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1.1.1 医院供应室实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流程 1.1.2 做到用制度管人,如岗位责任制、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查对制度、无菌物品存放制度、质量监测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收发物制度、职业防护制度 1.1.3 制定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否则成了一纸空谈。
1.1.4 制定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必须符合规范而且要细致,每一个步骤细节都应该写清楚,使初学者容易掌握 1.2 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消毒技术规范》 ,院内感染知识,消毒供应室业务技能,职业防护技术知识 1.2.1 制定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使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2.2 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如下培训方式:定期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员工集体讨论问题,自学专业知识然后定期考核,从而达到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目的 1.3 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监督和考核是促进各项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 1.3.1 供应室应设质检员一名负责检查各种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程度、导管及各种引流管、代用皮管是否粘连、破漏阻塞以及消毒灭菌是否合格 1.3.2 每周护士长总抽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抓落实 1.3.3 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 物品的管理安全 2.1 灭菌前物品的管理:回收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必须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立即分类,严格按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和精洗四个步骤采用多种清洗方式进行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是灭菌工作的开端[1],清洗消毒效果与灭菌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严把各种物品、器具的清洗消毒质量关 22.2 灭菌后物品的管理:经高压灭菌后的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先查看化学检测包是否合格,其次检查标示的 3M 化学指示胶带是否达到灭菌色泽,有筛孔器皿关闭筛孔,再检查灭菌包是否潮湿、松散、破损,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接触污染物品均算做灭菌失败,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无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20cm-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 橱柜内[2],有效期为 7 天无菌物品发放时,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规定路线有专人,封闭式运送车进行发放 3 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3.1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每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有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有定期的检测和保养,记录齐全 3.2 灭菌器的管理:灭菌器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灭菌器的安装及调试必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验收合格才能使用作业人员需参加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坚守工作岗位,遵守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3 下收下送车辆的管理教育工作人员爱护车辆,定期检查,发现损坏现象及时更换,平时保护备用车辆以便应急下收下送车辆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擦洗干净,用紫外线照射 1h,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4 讨论 医院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展现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状况安全管理是供应室管理的核心,只有重视安全管理,供应室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行,为医院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实践证明:严格管理制度,规范行为操作,科学人性化的实施,是落实供应室安全管理的关键,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伍爱主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7(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3(155). [3]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追溯系统[J].中国护理管理,2007,1(7)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