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在证券业的应用研究.docx
22页区块链在证券业的应用研究 一 区块链在证券业应用的背景及意义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我国证券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已形成了配套制度相对健全,各板块错位发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格局,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要素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较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存在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业务发展不平衡、监管体系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正在引领新一轮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也正在成为金融领域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时强调,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其分布式架构,多方共识机制,数据可溯源、不可篡改,合约可编程、可拓展等重要特性对于优化、创新资本市场价值形成、信用形成、交易形成的逻辑和机制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力正是看到区块链在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国际组织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管理部门都对区块链技术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的安全稳健应用国外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创新和金融科技战略中心、英国加密资产工作组、欧盟区块链观察站与论坛、世界银行区块链实验室等都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专门组织,正在从资产登记、交易及清算等多个角度展开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及实践探索国内方面,央行、银保监会、中证协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金融基础设施也在积极布局,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行业的落地和应用法定数字货币、保险业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服务平台、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行业务电子底稿监管系统等基础设施均正在加速推进资本市场作为资本聚集的重要平台,如果不与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并通过这些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变革,其自身的生命力、竞争力就得不到充分释放。
中国证券业应当紧跟技术创新发展的大潮,当好市场创新的“领头羊”,充分挖掘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创新应用潜力,着力推动全市场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的企业各得其所,在更为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和优胜劣汰,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 区块链在证券业的应用现状资本市场连接上市公司、投资者、金融中介等各类市场主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赖强化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共享区块链技术在证券业的应用创新不应停留在将传统业务简单迁移上链的层面,只有在深刻分析证券业务固有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块链在透明性、可溯源性、防篡改性等方面的特性,深度重构市场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与行为方式,方能对资本市场持续赋能与增效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证券领域区块链应用的场景、方案及路径,发现其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共性逻辑借用雷达模型总结证券领域区块链应用的方法论,可尝试从数据透明度、信用可控度、资产锚定度、流程复杂度,以及卡位迫切度五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见图1)雷达模型在五个维度上的分值越高,雷达覆盖面积越大,则相应业务或场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适用性就越高。
图1 证券业务区块链适用性分析雷达模型(一)数据透明度数据是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对于已高度信息化的证券业尤显重要然而证券业普遍面临“数据孤岛”的困扰,无论是在监管部门与经营机构之间、经营机构与经营机构之间,还是在经营机构与投融资客户之间,无处不在的数据交互共享障碍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行业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结合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技术手段,有助于实现在安全、加密、隐私保护条件下的数据共享,为从根本上破除数据共享障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实践中,数据共享是海外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探索方向伊斯坦布尔交易所宣布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客户KYC数据共享平台,日本交易所、摩根等机构也纷纷在数据共享方面开展相关探索工作国内证券业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中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东方证券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BN/ABS债券发行管理应用平台,以解决发行过程中的流程管理及文档管理问题,并通过与监管节点之一的交易商协会节点对接的方式同步工作底稿,实现穿透式监管广发证券、天风证券等证券公司也以资产证券化场景作为提升数据透明度的切入口二)信用可控度金融的基础是信用,绝大多数证券行业的业务场景,特别是参与主体众多、价值链条较长、缺少强势中心的场景,往往面临信用评估成本高昂、信用链条过长、信用关系难以建立的痛点。
区块链技术借助其在共识机制、不可篡改、可溯源等方面的特性,能够构建起一种沿链式进行信用构建和高效传导的全新机制,这对于多主体、流程复杂、弱中心,甚至无中心的业务场景中的信用关系建立、信用成本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海外机构在底层资产透明度低的私募股权领域进行了诸多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创新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私人股份发行区块链平台,助力欧洲中小企业的证券发行过程实现数字化,港交所、纳斯达克等机构也不约而同地聚焦私募股权领域国内机构在信用构建方面的创新更多集中在存证领域,以解决存证公信力不强,真实性、有效性难以认定的痛点中证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投行业务电子底稿方面,推动电子底稿报送的标准化和监管智能化,实现底稿文件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历史信息可追溯,同时保证全过程数据的透明监管中证报价推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场外金融产品电子签约应用,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证券、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也在存证场景下进行了区块链探索和实践三)资产锚定度资产锚定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链下资产上链,并在链下资产与链上账本之间构建起强关联关系的过程资产的有效锚定,是链下资产在链上确权、交易等业务开展的基础在证券业务中,需要锚定的资产种类众多,包括但不限于实物资产、数据资产、证券化资产,以及资金等。
区块链技术对时间戳、哈希算法、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进行创新整合,辅之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撑,已完全具备实现链下资产链上锚定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创新、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实践中,海外机构主要从证券化资产和资金的锚定两个方向开展探索工作,例如纳斯达克推出聚焦非上市初创企业股权发行与交易服务平台Linq,新加坡交易所开展新加坡法定货币数字化探索国内机构的探索则相对集中在数据资产锚定方面,特别是针对资产证券化场景下底层资产的锚定,例如天风证券牵头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ABS产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发行和存续期管理等各个阶段,形成对底层资产的锚定,将放款、还款的现金流和信息流实时上链,实现底层资产数据的真实防篡改,同样开展此类探索应用的机构还包括东方证券、广发证券等四)流程复杂度在证券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诸如注册、发行、交易、清算等,普遍存在多主体反复交互,业务流程冗长,串行模式导致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差错率难以降低等实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行业整体效能的发挥和提升充分利用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分布式架构、共识机制、可编程、可拓展等技术特性,有助于探索对证券行业传统的串行业务运作模式进行并行化改造的方式,在更高程度、更大范围实现分散、同步、并行处理,更可能建立起交易即清算的高效业务处理机制。
在相关实践中,众多海外机构纷纷在清结算领域进行区块链探索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提出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开发新的清算系统用于替代现行的清算、结算和资产登记服务的CHESS系统;伦敦证券交易所、瑞士信贷、富国银行也纷纷聚焦证券清结算业务反观国内,证券行业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仍多处于论证阶段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等其他金融领域已进行了初步实践,如招商银行推出区块链跨境创新支付解决方案,银联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追踪平台等五)卡位迫切度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安全性、隐私保护、互操作性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有待突破,而且基于区块链技术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但必须深刻认识到,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在生产关系层面寻求突破和重构的基础性技术,必将对产业和行业格局的破旧立新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海内外机构无不高度认可和关注区块链技术优化金融服务的潜力,并纷纷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广泛探索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的业务模式中抢到卡位,确保未来能够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在实践中,海外以交易所为主的证券行业基础设施和以大型投行为主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普遍落子于区块链应用规则及标准的研究和建设,更为聚焦区块链底层逻辑的构建,例如纳斯达克、纽交所、德交所、伦交所等交易所,及高盛、摩根、瑞银等金融机构将证券登记、交易、清结算等领域作为切入点,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证券业务在链上的闭环。
国内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行业核心机构聚焦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推动和引领行业底层技术的建设,例如央行牵头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保交所牵头的“保交链”、中证协牵头的“投行业务电子底稿区块链项目”、中证报价建设的“中证易签电子签约区块链平台”等三 区块链在证券业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证券业区块链应用研究及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如下证券行业业务场景中的应用相对而言较为典型和迫切一)数字存证1.业务痛点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商业信用明显不足,而信用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在资本归集、配置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也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存证是构建现代化信用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从“物证时代”开始步入“电子证据时代”,呈现数量多、增长快、占比高、种类广的特点具体就证券业而言,在身份认证、适当性管理、反洗钱、注册、发行、交易等各个环节,存在大量涉及认证、授权、留痕、协议签署、底稿留存的场景,需要对签署的相关纸质或电子版材料进行存证然而,在业务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存证公信力受质疑、数据追溯困难、单一节点存证导致数据易丢失或被篡改,存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难以认定等诸多问题。
2.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不可篡改、多方参与、可溯源等特性,与数字存证的需求天然契合区块链以无利害关系的技术和算法作为虚拟第三方身份,以数字签名或数据摘要为主要方式将需要存证的电子数据记录下来,并打上时间戳,将其记录在区块中,从而完成存证数据经各参与节点共识,独立存储,互为备份,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在电子数据的生成、收集、传输、存储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电子数据进行安全防护,防止电子数据被篡改,并进行数据操作的审计留痕,同时还可以将司法鉴定中心、法院、公证处等具有强公信力的机构作为联合节点加入区块链中,构建包含存证、取证、示证的完整链路3.方案优势(1)有助于提升存证公信力在传统的存证模式下,主要由金融机构单方进行保管和存储一旦发生相关纠纷,金融机构很难“自证清白”将数据存证保存在区块链上,由区块链技术和算法扮演可信第三方的角色,存证的变动情况全部记录在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