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备课教案----将进酒----周.doc
6页武威六中高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程忠仁 讨论教师 周福萍 课题《将进酒》时间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3.情感价值观 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难点一、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二、教学难点:体会李白的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用教学媒体说明多媒体PPT演示文稿学法指导说明讲析法,朗读、背诵法教学过程共 性 教 案个 性 补 充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份,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思空尽情翱翔,因酒而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寻李白》,其中有这几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很有特色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李白和《将进酒》很有帮助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1、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2、《将进酒》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 》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现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三、老师范读诗歌1、注意一些字词的字音和字形——(多媒体展示)(1)岑(cén)夫子(2)将(qiānɡ)进酒 (3)钟鼓馔(zhuàn)玉 (4)宴平乐(lè) (5)恣(zì)欢谑(xuè) (6)千金裘(qiú)(7)将(jiānɡ)出 (8)径(jìnɡ)须沽(ɡū)取对君酌(zhuó) (9)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多媒体展示)(1)将进酒(请)(2)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3)钟鼓馔玉不足贵(鸣钟击鼓作乐)(4)钟鼓馔玉不足贵(吃喝;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无拘束;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即、就;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四、阅读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多媒体展示)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吟咏诗韵,就是要细心、揣摩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感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大家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我们要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不平之气五、作业 :背诵本诗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提问:(多媒体展示)1.本诗感情脉络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列出来明确】:可分为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2.在饮酒欢乐中,表现出李白的什么心理品质?【明确】:豪迈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二、研读诗歌,分组朗读诗歌(一)、语言品析:提问:(多媒体展示)1.试分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四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明确】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颖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了解诗人的诗歌风格及本诗的情感变化【明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一种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句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二)探究交流:提问:(多媒体展示)1、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本诗共表达了哪三种主要情感?(思路点拨:注意诗中表达情感的词句明确】(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2、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思路点拨:注意诗中与酒有关的诗句)【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3、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请各举例一例加以解说:(思路点拨:起兴就是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事;夸张手法是李白诗的一个特色。
明确】(1)起兴手法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2)夸张手法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4、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思路点拨:结合注解,注意李白与曹植人生经历方面的相同之处明确】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三、 作业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诗歌本身有音韵美节奏美参差变化美,诗歌描写景物的波澜壮阔,主人公多感受到的时间的残酷无情人生的短暂渺小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性情流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对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取富贵如拾草芥不費吹灰之力。
怀才不遇的愤慨,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自我安慰,三五知己酒酣耳热时的忘我狂态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叫李白的人在一千三百年前演绎得淋漓尽致读他就像读我们自己,而他的诗就像为我们而写补充内容用不同颜色表示)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教学反思: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
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