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脑洞大开的一本书.docx
11页让人脑洞大开的一本书 读《枪炮、病菌和钢铁》有感 在上月,终于有机会把《枪炮、病菌和钢铁》这本书读了一 遍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如作者所说的“不同民族的历史遵 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 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作者试图对世界各地各个民族迥 异的发展轨迹做出穷根究底的解释作者的分析是:这一切 的发生都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在人类产生的最初时期,各 个大洲的风貌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随后几 万年中不同大洲的发展截然不同作者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分 析的逻辑是这样的:欧亚大陆具有比其他大陆更多的可驯化 的动植物f这导致了欧亚大陆可以有比其他大陆更大规模 的人口,驯化动物的过程也导致了欧亚大陆的人民对于一些 病菌的抵抗力更强以及对后来证明在战中相当有效的马匹 的使用f由于粮食的生产避免了游牧而可以定居,这又导致 了文字的产生f由于前面的积累又容易形成复杂的政治结 构和脱离劳动的统治者和各种技术人员f欧亚大陆横向的 地理特征比起其他大陆纵向的地理特征更易于技术和文明 的传播和交流据此,欧亚大陆人类定居时间长的领先优势; 欧亚大陆客驯化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动物的资源比较丰富而 引起的比较有效的粮食生产;以及欧亚大陆范围内对传播交 流的物理和生态障碍并非那样难以克服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就造成了欧亚大陆对于澳非拉的领先。
就是说,非洲和欧洲 的不同历史发展轨迹归根到底来自它们之间的“不动产”的 差异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间的显著差异,不是由于这些民 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由于他们环境的差异我感兴趣的是以下内容:一、为什么是新月沃地?首先,在没有外界传入技术的情况下,一个民族 学会驯化植物成为农民,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他们 活动的区域内有适合驯化的植物这一点上,新月沃地、中 国黄河流域与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月沃地 和黄河流域生存着种类相对比较多并未含能量(卡路里)较 多的野生谷物,大麦小麦等等相对而言美洲野生的粮食只 有玉米,而且者所含能量也不如前者尤其是新月沃地特殊 的气候环境——半干旱的地中海气候——造成了不利于植 物多年生长的条件于是那里生存得较多的就是那些一年生 草本植物这种植物的特点就是把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只 有这样才能让这个物种在新月沃地的特殊气候环境下生存 下来籽粒大而多,使当地人青睐通过谷物采集得到食物而 不是通过狩猎这就造成了极好的采摘并学习种植这些植 物,发展农业的条件因此,同样是数千年数万年前的人, 生活在新月沃地和黄河流域的就有更多的机会驯化更多含 能量更高的植物,发展更高产的农业。
从而导致两个对今后 命运有决定性结果:人口的增加和定居生活我们分开来说, 先说定居既然选择了做农民,并且也有机会发展比较高产 的农业,那么就很有可能选择定居生活当然并非农民就一 会永久定居因为原始农业者会发现一块土地连种几年肥力 会下降,于是可能会换地方但即使是这种迁徙,至少在若 干年内还是在一个地方定居的(而不像《狼图腾》中提到的 游牧民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草场,一年内要搬几次家)过 去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定居会给一群原始人带来什么《枪》 在这点上给人启发很大它提到定居使得人们可以有了一个 大量贮藏食物的条件这就使食物的生产可以放开限制在 流动迁徙中不可能有这种条件,所以人们不会也不能去考虑 无限制增加食物这样一来定居者的食物量要远远超过迁徙 者,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明显也将更多此其一也另外,定 居生活使定居者能够生养更多的后代而一个经常迁徙的家 庭中,因为迁移不能带太多累赘,所以前一个孩子学会走路 跟上大家(大约要到四岁)之前是不宜生养第二个孩子的 但是定居者就没有这个限制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孩子可以 敞开了生这又是导致定居者人口远超迁徙者的原因此其 二也定居,从这两个方面导致人口的迅速增加成为可能。
然后再谈人口人口数量,可以说是影响原始族 群命运最关键的因素,而我过去事实上从未注意过——直到 《枪》提醒我这一点为止第一,众多的人口导致的结果是 对食物更多的要求,于是刺激农业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作 用,共同增长第二,众多的人口导致众多潜在的发明家, 集思广益,从而使技术迅速进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话说 这点我应该意识到的因为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我 读完了其中就提到这种情况书中说银河帝国和自由星系 联盟双方的人口都是成亿来计算,所以互相的技术发展都很 快当发现对方有什么新技术时已经见怪不怪,不会说“竟 然做出了这种东西啊!”而只会说“果然做出了这种东西啊 不知田中芳树是否也读过《枪》,但这种认识与《枪》是一 致的第三,众多的人口导致新型的复杂管理技术出现在只有几十人、互相都很熟悉的小部落里,遇到纷争有家长、 族长出面就可以搞定,最多也就是把全寨子人叫到一起商量 一下但是到了成千上万人的一个群体里面,这显然行不通 了相互之间不熟悉,不熟悉就不买账,不买账就不听劝, 不听劝就私斗不止而且也不可能动不动就把几千几万人全 都召集起来帮忙解决这种于是就必须靠法律,靠官吏和暴 力机构(剩余粮食也足以养活这些脱产者)来处理问题。
除了农业,还有畜牧业的问题它的作用比较复杂《枪》通过细心地收集数据,发现新生代冰河期之后的 生物大灭绝,也给新月沃地等地方带来了契机很多大型哺 乳动物在地球的其他地方灭绝了但是新月沃地、中国等地 留下了较多的可供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比如典型的就是 牛、马、骆驼而黑非洲、美洲就没那么幸运了尤其是后 者,可供驯化的大型哺乳类只有美洲驼,怎一个惨字了 得……于是很自然的,在新月沃地和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战 车、骑兵以及用畜力进行农业耕作和运输的技术骑兵在后 来数千年的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并在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 立下汗马功劳畜力运输和耕作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发展, 并增加人口增加的人口又进一步继续扩大技术等优势这事实上已经基本上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即 为什么是在新月沃地等地方而不是在美洲、非洲、澳洲出现 最早的国家政权与那些先进的生产、作战技术以上诸因素 在下文中还会提起,因为他们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会给 欧亚大陆的人们带来生存竞争方面的其他优势二、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为什么 1500 年之后,是欧亚大陆的人去美洲、非 洲、大洋州扩张和殖民,而不是相反?新月沃地和中国这人 类文明的两个重大源头都在欧亚大陆,这不假。
但是这个源 头出现的文明之泉为什么是向这里而不是那里流淌?新月 沃地距离非洲如此之近,它的文明之光为什么没有传播到黑 非洲呢?仅仅是撒哈拉沙漠的阻隔吗?《全球通史》中说“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土著居 民在文化上是所有主要民族中最易受到遏制的民族;其次是 新大陆的美洲印第安人;再次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 人;最后是——最少受遏制,进步最大的——欧洲大陆各民 族”,并以此解释各地的文化水平差异《枪》则更进一步, 说出了这种“与世隔绝”除了交通不便利之外的另一个因素: 经纬度从世界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各大陆比较 起来,欧亚大陆跨越的经度首屈一指美洲、非洲、大洋州 均望尘莫及所以可以说欧亚大陆是一块东西轴向的大陆 而非洲、美洲跨越的纬度要远远超过其跨越的经度它们可 以说是南北轴向的大陆大洋州情况特殊,暂时按下不表同一个纬度下的环境和气候通常比较接近而同 一个经度则更可能大不相同因此一般来说,原始人类迁徙 的方向更倾向于在同纬度上进行跨经度的横向迁徙东西轴 向的欧亚大陆的原始居民是幸运的他们可以东西横向迁徙 很远而遭遇的气候变化可能不大欧亚大陆给他们提供了长 途旅行的便利但是对于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来说就不行 了。
因为非洲和美洲跨越的经度窄,这些原始人迁徙的范围 就远不如他们在欧亚大陆的同胞所以说美洲的印第安人其 实人数并不算太少,理论上是可以形成较大范围的深入交流 和学习的可惜纵向的美洲大陆给他们的交流产生的难以逾 越的障碍而如果在美洲只能进行横向交流的话,交流面就 狭窄得多了如此一来,欧亚大陆的居民不但有条件产生最早 的农业、畜牧业,率先做到了人口数量的激增又随着人口 数量的激增,发展出了复杂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然后, 又能借助欧亚大陆各地居民的横向交流把各种文化成果推 广开去,让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都随之增加而人口的增加 和牲畜的驯化加上相对方便的交往,又给欧亚大陆的人类带 来一个既是灾难又是福音的因素:病菌人类历史上遭遇的众多传染病,有极大的一部分来自动物人类驯化各种动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染上一 些原本只有动物身上才有的病菌和病毒到了后来我们可以 发现,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那些传染病几乎全都是来自 人类驯化的动物黑死病、天花、白喉、梅毒等等这些病 菌病毒在欧亚大陆杀死了不计其数的人类成员,留下一批对 它们的免疫力很强的幸存者这是缺乏动物驯化的美洲和大 洋洲人类的致命劣势于是当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时,他们带 去了能在短期内大量消灭印第安人的传染病。
这些病菌除了 在印第安人之间打开杀戒之外,还从心理上粉碎了印第安人 的抵抗意志因为印第安人发现西班牙人不会染上他们染上 的病没有比这更让人沮丧的了死于来自旧大陆病菌病毒 的印第安人要远远超过死于刀剑枪炮者这是一场真正意义 上(基因方面)的生存竞争在这场生存竞争中,因为环境 限制,在美洲浑浑噩噩生活了数千年而难有大发展的印第安 人一败涂地同样的事情也在大洋洲发生了至此白人殖民 者,这些新月沃地的传承者就可以自豪地唱道:再过几千年, 我们来相会,光荣属于我们欧亚大陆的新一辈〜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旧大陆死于这些病菌的人口 显然要远远超过后来几百年中新大陆死于相同原因的人数 但是塞翁失马的旧大陆人类却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得到了免 疫力,从而在最终的生存竞争中一劳永逸地战胜了新大陆的 人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明年到谁 家……作者对他自己提出问题的分析充分展示了社会发展中 的马太效应:各个大洲社会发展的不同的最根源是不同位置 的自然禀赋的差异,最原始的差异导致了后来发展的迥异, 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如亚当斯密所说“钱生 钱,而如何获得第一桶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社会的 发展有时就像是一个经济模型一样,结论自然地隐含在假设 条件中,特别的开端自然生产某种结果。
所以可以这样说, 欧亚大陆领先于澳非拉,是在最开始就决定好的了,如果时 光倒退几万年,能有超能力把欧亚大陆的居民和澳非拉的居 民相互调换一下,今天的结局仍然不会改变即使如此,作 者仍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位于亚欧大陆,欧洲 能够后来居上赶超中国和中东呢?作者在这里没有过多的 展开,但是他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中国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中 央政权,这种政权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阻碍技术和科学的进 步,而欧洲分割的势力却能很好地产生竞争和社会发展的动 力也就是说社会发展中的禀赋优势并非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某个阶段却会尾大难掉,产生适得相反的结果换句话说, 曾经让你成功的某种惯性恰恰是以后失败的根源确实是说了让你恍然大悟,不说你永远想不到 真是一本长智慧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