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验证浮力方向的创新实验设计.docx
10页验证“浮力方向”的创新实验设计 季卫新摘 要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只提到“浮力是向上”的,没有谈及“竖直向上”,且没有设计“如何验证浮力方向”那么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呢?理论分析、现象观察和概念判定,将是设计的三大主线;巧妙参照“重力方向”和“水平面”,将是设计的主要途径关键词 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 重力方向 水平面 创新实验2017年度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初中物理的课题是“浮力”参赛选手在教学过程中,全部回避了“浮力方向”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选手们之所以回避“浮力方向”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中[1],只提到“浮力是向上”的,没有谈及“竖直向上”因为对教材意图把握不准,所以就采取了回避态度2.由于不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果断采取了放弃的方式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明确指出,对于浮力的课程标准是:“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其行为动词界定为“认识”,属于二级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对于浮力的方向,如果只是“向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不管教材有没有“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在备课时,都要处理好这一点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来验证“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也就成了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笔者在此提出几种设计方案,与读者一起探讨一、利用“二力平衡”进行理论推导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烧杯1个(大小适中);水适量實验设计:如图1所示,将兵乓球(也可以选择其他漂浮的物体)静置水面,使其处于漂浮状态推导过程:兵乓球静止在水面时,受到的力有“重力和浮力”,如图2所示由于静止是“平衡状态”,所以兵乓球受到的是“平衡力”;而“平衡力”应该满足“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和“方向相反”的条件,所以,浮力方向应该与重力方向相反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浮力就应该是“竖直向上的”二、通过“运动轨迹”进行现象观察设计思路:让轻质物体受到浮力,然后使其自由运动,在浮力作用下,物体将会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将会是“沿竖直方向的一条直线”,据此,就可以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小磁片1个(或者是黑板擦背面的磁条一小段);片状强力磁体1个(圆片形或则圆柱形都可,淘宝商城有售,1.2-2元一个。
体积无需太大,但是必须是强力磁体,要不兵乓球浸没在水中时浮力太大,普通磁体的磁力无法吸住兵乓球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厚度相等的木块2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架高烧杯制作过程:1.用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将一个小磁片固定在兵乓球表面;2.用厚度相等的两个木块将烧杯架高,且两木块中间留有适量空间,以便需要时可以取下烧杯底部外侧的强力磁体;3.将兵乓球放在烧杯底部中心位置,在烧杯底部对应外部位置,用强力磁体吸住兵乓球然后逐渐往烧杯内注水,观察兵乓球是否可以被吸住而不上浮如果兵乓球不能被吸住,则需要增加兵乓球表面的磁体数量或者面积,直至兵乓球能被吸住不上浮;4.将烧杯内的水注至最大刻度线处;此时效果如图3所示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取下烧杯底部外部的强力磁体,观察到兵乓球在浮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可以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建议:如果能找到一个深度更大的透明容器来替代本设计中的大烧杯,则实验现象可观察时间会更长,效果则会更佳如果烧杯较小,导致兵乓球上浮速度太快,运动时间较短,则不宜观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通过增加兵乓球的配重来减慢其上浮速度;二是可以用拍摄视频,然后调慢播放速度。
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制作过程:由于气球容易漏气,所以建议上课前现场充气制作气球由于氢气安全系数不高,建议物理实验室在淘宝上购买氦气,一罐大概150元左右,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展示过程:关闭教室的所有门窗和电扇以及空调等(确保室内无空气流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释放气球,使之自由运动,观察其运动轨迹——“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可以验证“在气体中,浮力也是竖直向上的”三、借助“平行重力方向”进行判断设计思路:由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与之平行的必然也是“竖直方向”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铁架台1个(配有横杆);重锤线1个(也可用小重物和细线自制);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endprint制作过程:1.用胶带纸,将细线(细线长度略长于烧杯高度即可)一端固定在兵乓球表面;2.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偏侧位置,固定时需要调节细线长度,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兵乓球上表面不露出烧杯;3.將烧杯放置于铁架台底座上合适位置;4.将重锤线固定在铁架台横杆合适位置,上下、左右调节横杆位置,使重锤线与兵乓球间距适宜即可,同时重锤接近烧杯底部但又不接触烧杯底部;5.往烧杯内注水,直至兵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且连接兵乓球的细线处于拉直状态,其效果如图4所示。
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根细线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平行),然后在铁架台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两根细线是否始终是平行”的?由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与之平行的必然也是“竖直方向”,即可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铁架台1个(配有横杆);重锤线1个(也可用小重物和细线自制);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制作过程:1.将重锤线固定在铁架台横杆合适位置,上下、左右调节横杆位置,使重锤线不接触铁架台;2.充好气球,用细线扎紧口子以防漏气,扎好后,细线长度要超过铁架台高度合适距离;3.用胶带纸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合适位置,使气球自由上浮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气球高度超过铁架台、系气球的细线靠近重锤线又不接触、不交叉;其效果图如图5所示展示过程:关闭教室的所有门窗和电扇以及空调等(确保室内无空气流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根细线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平行)然后在铁架台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两根细线是否始终是平行”的?即可验证“在气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四、巧用“垂直水平面”进行判断设计思路:“竖直”的含义就是“垂直水平面”巧用水平面来判断浮力方向是否与之垂直,即可验证“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考虑到验证的普遍性,分别设计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不同方案设计1】 验证液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兵乓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食用油(400ml左右);水(500ml左右)制作过程:1.用胶带纸将细线(细线长度略长于烧杯高度即可)一端固定在兵乓球表面;2.将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偏侧位置,固定时需要调节细线长度,标准是:固定完细线后,兵乓球上表面不露出烧杯;3.往烧杯内注入水,水量约占烧杯容量的一半;4.再往烧杯内注入食用油,使兵乓球处于“漂浮”状态且连接兵乓球的细线处于拉直状态,此处需要稍微调节水量或油量,其效果如图6所示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线与“油和水的分界面(水平面)”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垂直)然后在烧杯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由“细线与油和水的分界面垂直”即可验证“在液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设计2】 验证气体中浮力方向器材准备:氦气球(或者是氢气球)1个;胶带纸(或者是502胶水)若干;细线若干;大烧杯(1000ml或者1800ml)1个;木块1个(可以任意物体替代,用于倾斜烧杯);水适量制作过程:1.充好气球,用细线扎紧口子以防漏气,扎好后,细线长度要超过烧杯高度合适距离;2.将细线另一端用胶带纸固定烧杯底部合适位置,使气球自由上浮;3.往烧杯内注入适量的水,建议水量等于烧杯最大刻度线处;其效果如图7所示展示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线与“水平面”处于什么关系(相互垂直)然后在烧杯底座一端垫上木块,通过移动木块的位置,调节烧杯的倾斜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由“细线与水平面垂直”即可验证“在气体中,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参考文献[1] 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2.[2]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 孙晓雯】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