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业产品外贸优势.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83343493
  • 上传时间:2024-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工业产品外贸优势我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的巨大成长是伴随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而实现的 20 年来,工业产品中矿物燃料等初级产品在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及制成品中的机电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比重有了不同水准的上升1980〜1999年,初级工业产品的比重已由 40.0 %下降为 4.7 %,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 60.0 %上升为95.3 %,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已成为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不过,在工业制成品中,只有其他杂项制品提供着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化工产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机械运输设备基本呈净进口态势,尤其是具有较高资本含量与技术含量的机械运输设备,即使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出口比重上升较快,但仍旧处于净进口态势深入分析 20 世 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工业产品外贸优势的演进趋势,把握工业产品竞争 优势的变化特征与规律,无疑是入世后我国制定工业政策、推动改革和实行长远规划的基础为了准确考察中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优势状况,可通过考察反映出口 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竞争力指数可 通过下式计算:其中 Ci 表示第 i 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 Xi 与 Mi 分别表示第 i 类产品 出口值与进口值。

      一般认为,如果 Ci>0,则该类产品是具有竞争力或 比较优势; Ci0 则表示该类产品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Ci=0 ,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更进一步,还能够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来具体判别某类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强弱,如 Ci >0.8,可认为 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等等当然,现实中普遍存有的鼓励 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使得竞争力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实际优劣状况,但是,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能够考察特定时 间、特定保护水准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指数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劳埃得一格鲁贝尔指数,公式 如下:式中, Bi 表示 i 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 与 Mi 同上显然,Bi的数值在0〜1之间,B的值越接近1,则i类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当然,某国 i 内产品类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是否发达,还应同时考察i 产业或产品类的进出口在该国总产品进出口中的比例是否较高二、我国工业产品产业间贸易优势分析表 1 列出了 1992一 1999年间我国 16大类及 17小类某些行业细分工业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能够看出,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趋于微弱上升, 1992年为 -0.022 , 1999年升至 0.075。

      其中 16大类工业产品中,一直有比较优势的有“食品制造业”、“皮革业”、“服装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等6 个行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换趋势其他6 大行业则基本处于比较劣势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各细分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我们将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 0 . 8 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产品;将竞争力指数介于 0.5 与 0.8 之间的产品列为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品;介于 0 与 0 . 5 之间的产品列为低比较优势产品同样地,竞争力指数分别位于一1 与一 0 . 8 之间、- 0 . 8 与一 0 . 5 之间、-0 . 5 与 0 之间的产品可认为是高比较劣势、较高比较劣势与低比较劣势产品1 .高比较优势产品表1的资料表明,1992〜1999年间,在16大类工业行业中,具有不变的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只有“服装业”,其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 0 . 9 以上,而且有逐渐变大的倾向其他制造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也在0.9 以上,而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如果再将河小类细分行业的产品考虑进去,则“皮革工业”中的“其他皮制品” 以及“纺织工业”中的“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两类产品 也是一直具有高比较优势的产品。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工业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可看出这些我国处于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及产品基本属于适合我们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同期中国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为 36.1 %,其中又以“服装业”产品比重最高,为 24. 6%说明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是现阶段中国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工业产品2 . 较高比较优势产品从 16 大类工业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在细分的工业产品类中,“建材业”中的“其他建材制品”与“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具有不变的较高外贸比较优势前者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为 0.69 ,后者平均为 0. 77另外,“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的“锌及其制品”,即使外贸竞争力指数波动较大,但其平均值为 0.63 ,而且自 1996年以来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这3类产品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其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很低,1992〜1999年间平均为2 . 4%3 .低比较优势产品在 16 大类工业行业中,“食品业”、“皮革业”、“建材业”及“宝石、贵金属业” 一直具有稳定的低比较优势,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别为 0. 44、 0. 37、 0.46 与 0.14 。

      其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 9%另外,从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精密仪器制品业”以及细分产品中的“药品”、“玻璃及其制品”、“钢铁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也是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它们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 5%4 .较高比较劣势产品表 1 的资料显示出,“造纸业”在中国工业中属较高比较劣势的产业其产品基本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国内造纸技术水平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另一方面,因为林木等造纸资源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问题,国内造纸业基本处于外贸竞争的劣势状态该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 0 . 7%5 .低比较劣势产品“矿业及其产品业”、“化学工业”、“塑料、橡胶制品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均是我国当前的低比较劣势产品化学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也是较为明显的但除了“化学工业”外,其他3 大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基本处于上升阶段,其中“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指数已由 1992 年的 -0.47 上升为 1999年的 0.045 ,即该行业已开始从外贸劣势转向外贸优势。

      化学工业”外贸竞争力在1997年前基本是从劣势向优势转换之中,但此后又开始转向劣势了该4 大行业的产品出口占工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37. 9%,同时因为它们的进口比重也高达 60. 2%,所以属于较高水准的产业内贸易产品矿业及其产品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工业”基本属于劳动一资本密集型、劳动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且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已日益显现表1 显示,“矿产品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已从1992年的0.08下降为1999年的-0.33 该3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 年间出口占工业品出口比重约为 11 . 6%木及木制品业”在我国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同样地,因为中国林木资源的过度开采,已使林木储备相当匾乏,从而使该产业当前处于比较劣势总来说之,按照比较静态分析,我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状况表现出下列倾向:一是进出口产品中具有较高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大于 0.5 者)种类少,在16大类产业中只有2类产业(服装业与其他制造业),但它们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1992〜1999年间的出口份额为32. 2%;较高比较劣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小于0.5者)种类也少,只有1类(造纸工业),并且出口比重也小,1992〜1999 年间的出口份额为 0.7 %。

      二是我国多数工业行业基本均处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少于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16 大行业中有5 大行业处于比较优势, 8 大行业处于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比重较小,只有13.4 %,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出口比重较大,为 50.8 %三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基本相适合所以,在当前提升我国工业外贸竞争力时,不应忽视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四是大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或相对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产品在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应以进口来补充我国的国内需求缺口为宜,过度强调贸易平衡或国内自给是违背比较优势原理的,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过高经济代价五是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有些产品已成为劣势,而在某些具有比较劣势产业中,有些产品则具有比较优势如“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是具有外贸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其产品中“玻璃及其制品’测在近两年内已成为比较劣势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皮革工业”中,“生皮及皮革”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同样地,处于比较劣势产业的“化学工业”,其中“药品”则具有一定水准的比较优势;“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锌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制造业”中“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也具有比较优势。

      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某些工业产品比较优势强化与某些产品比较劣势强化现象是客观存有的,如“服装工业”类工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矿业及其产品业”则显示出了稳定的比较劣势强化趋势三、我国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表2列出了我国16大类、17小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2〜1999 年的变动情况通过该指数的纵向及横向比较,能够考察我国各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准的高低,以及特定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总体说来,我国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发达,1992〜1999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9 以上从 16大类工业行业看,“矿产品业”、“论学工业”、“贿金属业”、“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为产业内贸易发达的产业,该6 大类行业产品出口占工业品总出口的比重在 1992〜1999年间平均为46.l %,进口比重平均为 70.6 %,其中,仅“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就分别高达22.0 %与 36.5 %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大于0 . 5)的产业还有“食品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皮革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以及“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

      但其中除“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在工业进出口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外,其他几类工业行业产品的进出口比重相对较小如按1992〜1999年间平均进出口比重测算,“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的进口比重分别为 7. 1%与 7. 5%,出口比重分别为3 . 2%与 3 . 7%但“木及木制品业”的进出口比重仅分别为 1.5 %与 1.3 %、“石料、水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