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宋元宰相地位变化》知识点汇总.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35246344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历史《宋元宰相地位变化》知识点汇总 参知政事含义: 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唐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职,给以“参知政事”等名义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简称“参政” 参知政事始设立: 宋初并无参知政事一职宋太祖代周自立,以范质为昭文相、王溥为史馆相、魏仁浦为集贤相,三相并设,而不设副宰相上述三人皆后周旧臣,太祖对他们自然有防范心理同年又以心腹赵普为枢密副使,二年后迁枢密使,朝廷大政实际上操纵在太祖和赵普等人手中这时候,中央机构的运作还不是一种正常态,宰相们并没有总文武之大政,只是起处理一般政务的辅助作用 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衔为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加衔之一唐中叶以后不再使用宋初沿袭唐制,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乾德二年(964)又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为副相开宝六年(973),参知政事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宰相出缺时,代行宰相职务元丰改制废参知政事,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以代。

      建炎三年(1129)又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直至宋亡南宋参知政事常兼同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等,或由知枢密院事等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副使、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参知政事始处理事务: 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 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 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后者称为“分治省事”,以前者方式居多 宋初强化中央集权: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参知政事官称沿革: 随着宰相名称和宰辅机构的反复改变,参知政事的官称也有数次变化神宗改制后,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代其任建炎三年(1129)复改门下、中书二侍郎为参知政事,省去尚书左、右丞以后沿袭不变 与两宋宰相名称相比,参知政事的改称只有一次即从元丰五年(1082)至建炎三年(1129)之间的改称,共47年在两宋将近320年的历史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

      与参知政事一样,他们仍然被简称为“执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