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穿刺点渗液与皮肤过敏的处理完整版本.ppt
30页PICC穿刺点渗液与皮肤过敏的处理 肝胆外科甄玉英 一 PICC穿刺点渗液PICC穿刺点偶尔会发生一些不明原因的渗液现象 一 PICC穿刺点渗液渗出液多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渗液常常从贴膜周边渗出 造成贴膜 导管 皮肤之间黏附不牢固 甚至贴膜脱落 增加感染机会和更换贴膜的频次 目前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 但是有很多推测 渗液处理方法 渗液危害 PICC穿刺点渗液 原因 1 纤维蛋白鞘形成纤维蛋白鞘包裹部分导管后导致输液时液体流向发生改变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2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导致液体向血管外渗出 形成皮下水肿 渗液顺穿刺处渗出体外 白蛋白低于25g L 就有渗出的可能 低于20g L 一定会发生渗出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3 体内导管破裂导管于穿刺点下 血管外的位置发生破损 输注液体时液体可从导管破裂处顺穿刺点流出体外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4 淋巴管损伤置管时可能损伤淋巴管 导致淋巴液顺导管引流至穿刺处 5 其他 导管过敏 不明原因等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渗液发生的可能原因 1 渗液造成敷贴松动 导管易脱出 2 需要频繁更换敷贴 增加患者费用和护理人员工作量 3 对皮肤产生刺激 出现发红 湿疹 4 渗液是细菌的培养基 易造成导管感染 渗液的危害 渗液的处理方法1 纤维蛋白鞘形成的渗液 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2 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渗液 遵医嘱适量补充人血白蛋白 渗液的处理方法3 导管破裂 可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及时修剪或者拔除导管 4 渗液的局部处理方法如下 1 穿刺点局部放置加压垫 减少渗出 2 少量渗液时 用爱立敷粘性敷料 可以减少频繁更换贴膜的次数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3 大量渗液用爱立敷粘性敷料 IV3000 在IV3000贴膜上先开 窗 窗口 对准穿刺点 先贴IV3000透明贴膜 用IV3000贴膜保护皮肤和固定导管 然后再贴爱立敷粘性敷料吸收 这样既可以减少频繁更换贴膜的次数 又避免了渗液对皮肤的腐蚀 诊断标准 PICC过敏性皮炎的皮损主要发生于PICC导管周围的接触部位皮肤 有一定形态 境界清楚 经处理后 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轻度 表现为红斑 散在丘疹 轻度瘙痒 中度 表现为瘙痒加重 有水泡 但无皮肤破损 重度 表现为可出现大疮 糜烂 渗出 皮肤破溃等 临床表现 1 内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年龄 性别及患者自身的过敏体质等 相关因素 2 外源性因素 主要有PICC导管 不同贴膜 各种消毒剂的应用及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 预防处理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敷贴 选用具有透气 不透水 粘贴牢固 通透性强的透明敷料 过敏的患者选用无纺布敷料或用4层纱布块 外用弹力绷带包扎 每天换药 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 预防处理 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 轻度皮肤过敏患者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庆大霉素8万单位湿敷过敏处皮肤每天2次 中度患者以地塞米松软膏及涂擦薄荷炉甘石洗剂涂擦过敏处 每天3次 重度者给予磺胺 地塞米松 无菌生理盐水湿敷每天2次 地塞米松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 疗效快 护理细节 护士在进行换药操作时应密切观察穿刺处的局部情况 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斑 肿胀 丘疹等表现 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主动评估有无食物 药品过敏史 患处可用无菌纱布包裹 外用弹力绷带包扎 妥善固定导管 以防脱出 ThankYou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