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电大年汉本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96174006
  • 上传时间:2022-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fb968c3711c25b7a93f09e91c0827ada.doc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认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P44、P45】答:就乐府诗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那些方面?【P48~49】答:《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汉乐府《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可以看做《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异本,这使得它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如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的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P53~56】答:吴歌和西曲的主要内容为情歌,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祀神之曲《神弦歌》在歌舞娱神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世俗化的内容,如珍视生命、向往爱情、钟情山水等吴歌、西曲多是绝妙的恋歌,且艳而不荡,唯见情深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吴歌、西曲中颇多应和赠答之作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是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P61】答:杜甫新题乐府“讽兴当时之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作以《兵车行》为代表这首诗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第二,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批判了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杨氏兄妹第三,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杜甫以实录的笔法对战争的惨状以及百姓的痛苦进行了描述,言辞之间充满同情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P61】答: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

      前期以杂言为主,后期随着文人的逐渐介入,五言乐府渐成主流后世诗人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陌上桑》都是杂言鲍照、李白等善于创作杂言乐府相对而言,五言乐府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篇制短小、长于抒情的艺术形式对于近体诗(尤其是绝句)有很大影响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2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清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箫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箫曹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2.粘对是律师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轻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P110】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如本诗中的首联对句第二字“臣”与颔联出句第二字“分”均为平声;颔联对句第二字“古”与颈联出句第二字“仲”均为仄声;颈联对句第二字“挥”与尾联出句第二字“移”均为平声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如本诗首联出句为“仄平平仄仄”,对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对平起平收;颔联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对仄起平收;颈联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为“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对平起平收;尾联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仄平”,平起仄收对仄起平收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P110】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如本诗颈联出句第五字应为平声,却用了仄声字“见”,于是把应为仄声的第六字改用平声字“伊”加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律诗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1.押韵规则【P111】答:律诗的押韵规则为: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如本诗第二、四、六、八句分别用高、毛、曹、劳四字押韵,首句不押韵四个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都在对句的句尾,且都是“豪”韵的字,没有邻韵通押2.对仗规则【P111】答:律诗的对仗规则为: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本诗首联、颔联、颈联都对仗首联,“诸葛”对“宗臣”,“大名”对“宇宙”,“垂”对“肃”,“宇宙”对“清高”颔联,“三分”对“万古”,“割据”对“云霄”,“纡筹策”对“一羽毛”颈联:“伯仲之间”对“指挥若定”,“见”对“失”,“伊吕”对“箫曹”二、请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P93】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2.写出其韵字答:韵字为:来、回、雪、月、来、杯、生、停、听、醒、名、乐、谑、酌、裘、酒、愁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答:其中对仗的句子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与杜甫《咏怀古迹》相比,李白的诗句式参差不齐,平仄自由不拘,押韵平仄通押,中间还有换韵对仗位置不定,对得也不工整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答:沱江夜月苏榕岸阔潮平滟滟光,一轮明月照沱江玉容楚楚如含笑,清露莹莹似带霜薄雾腾腾拂上壁,轻风缕缕送临窗家家月下铺凉簟,遥望银河入梦乡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3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望,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①因此,正是在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则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

      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仟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代的诗人是较早面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对大自然时,“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②,诗人们净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古来圣贤皆寂寞”③,圣贤寂寞,“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用他深层的苦难对人生展开一番彻底的追究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烃亡国之后的反思之作《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 “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祖先留下的这些大好河山,本应是物阜民丰、国柞绵长,代代兴旺发达下去可是谁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时李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为什么当时的“我”就不能想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几曾识干戈”,这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