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四十.doc
43页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之十四武钢高中第五讲:着一字尽得风流,扣一句提领全诗(炼字、炼句)(06 上海卷)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 14-16 题8 分) [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赏析〕 《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 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 (2 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 分) (06 辽宁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 分)16. 【 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 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 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06 江苏卷)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06 福建卷)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端居 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 分) 【 答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06 广东卷)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 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 分) 【 答案】:(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06 四川卷)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06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 注 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005 全国卷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 2005 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15--17 题 (8分) [ 越调]小桃红 元?盍西村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16.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 分)参考答案:词在曲中的含义(1 分) 表达效果(1 分) 评价(3 分) [ 2005 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自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 分)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2005 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2005 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 棹]船桨,代指船 [ 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 肯爱]怎肯吝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