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层法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

2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9287958
  • 上传时间:2023-06-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6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基层法庭建设项目二、项目业主:**县人民法院三、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四、承办单位概况**县**法庭成立于1988年,系**县人民法院派出机构,担负着**镇和齐溪镇、塘坞乡、何田乡、村头镇、大溪边乡、音坑乡等三镇四乡的法律服务和审判工作设有1个审判法庭,1个调解室、1个会议室和3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6人2006年受理诉讼案件300余起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可行性研究工作委托书(工程咨询服务合同)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标准3、国家、省市“十一五”计划纲要4、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5、2004-2008年全省“两庭”建设规划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县**镇控制性详细规划8、**县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9、**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0、**县建设局用地红线图11、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六、项目建设背景与理由1、项目建设背景**县位于**西部边境(东经118°01¹——118°37¹,北纬28°54¹——29°30¹),钱塘江上游,皖、浙、赣三省七县交界处(东北连淳安、西南与江西的婺源、德兴、玉山毗邻,北与安徽省休宁县交界,东南接常山)。

      境内景色秀丽,林木茂盛,是一个环境幽静、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山区县宋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建**县,至今已有1026年的历史县域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县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属种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境内多山,县域版图的85%为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林总面积2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4%,位居全国前列,是天然的“氧吧”,全县地表水水质达一类水标准,被国家环保总局划定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同时,**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2亿元,人均9292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3400美元)的1/3财政总收入1.5亿元,而财政支出却达4.6亿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3257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338元镇位于**县北部,离**县城22公里法庭的诉讼管辖范围为**、齐溪两镇和塘坞、何田两乡,后来又包括了村头片区的一镇两乡管辖区内有 180个行政村,管辖区域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工农业总产值约12亿元现在的**法庭座落在**镇天童路,建于1988年3月,为一幢四层小楼,总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其中一至二层为办公和审判用房,建筑面积259平方米,与最高院“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中二类标准所规定的面积比,还不到一半。

      尤其缺乏一些必要的审判工作设施(如弱电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审判工作的需要最近几年,省市领导非常关心我县的法庭建设工作,多次来我县指导协调,要求尽可能改善法庭环境,并将会在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它各县市也都基本完成了法院、法庭的改造完善工作我县政府也十分重视法庭的建设工作,早就把改造华埠和**两个法庭列入重点工程,多次组织协调和论证工作,在03年完成县法院迁建的基础上,华埠法庭的迁建工作马上就要开工镇政府更是积极主动为法庭迁建出谋划策,目前已完成了选址和确定红线的工作2、项目建设理由(1)、符合国家和省关于法院法庭建设规划的要求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法治国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逐渐习惯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的工作内容更加广泛,工作量越来越大为此,在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制定发布了《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2004-2008年全省“两庭”建设规划》而**法庭的现状离要求相差很远,是目前省内工作面积最小环境最差的法庭之一,极需改变现状2)、符合国家“十一五”计划和我县法院体系的总体布局加强法院审判机构建设,完善法院机构组织体系,提高诉讼效率和诉讼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国家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改革和完善法律保障和监督体系,调整和优化法律资源配置要高度重视法律防腐工作,加强对法院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省委省政府早就提出要打造“平安**”,县委县政府也把建设“平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中法院系统的基层法庭建设是重要工作内容这一我县目前已形成一院两庭的格局,县法院已经建设完成,华埠法庭即将开工建设,就剩下**镇的条件最差了因此,迁建**法庭非常必要,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3)、有利于提高**法庭的审判水平,满足该区域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目前**法庭使用的房屋,建成于1988年,现有业务用房面积259平方米,二十年来,房屋条件一直未得到改善房屋不但面积狭小,布局也极不合理受现有条件的限制,一些必要的审判工作设施也无法配套近些年来,社会矛盾和诉讼案件是日益增多,加上原村头片区合并进**法庭,诉讼案从原来每年几十件增加到去年的300多件,最多时一年近500件现在的**法庭硬件设施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审判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了去年以来,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法院法庭的工作要求更高了,因此,建设新的**法庭,提供一个良好的诉讼环境,对其管辖区域的人民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节 项目概况一、拟建地点项目选址位于**镇洋淤坂新区,西临**溪,面对205国道引线拟新建的**镇政府也规划在隔壁项目规划用地4257平方米,实际用地3210平方米(其中代征道路面积1047平方米)二、建设规模项目规划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三层半其中审判办公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250平方米,保障辅助用房面积250平方米,另设部份架空层用于停车、仓库等三、选址理由该项目为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场址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其相对位置、交通、通讯等各方面所具有的便利条件,力争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功能的发挥目前洋淤坂地块是**镇政府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新区,交通便利,高等级公路直达县城和各乡镇,与居民区距离也不远各种管线、绿化、通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均已进入新区统一规划,是较为理想的场所四、建设条件场地内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条件由镇政府负责落实,估计年内能基本完成五、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285万元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项 目单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规划用地面积平方米4257二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5001审判办公用房面积平方米10002生活住宿用房面积平方米2503保障辅助用房面积平方米250三项目总投资万元285第二章 建设规模的确定第一节 建设规模**县属**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

      建设规模按最高法院和省高院制定的建设标准,结合**县审判事业发展现状,确定按二类法庭标准设计各功能区面积分配明细表表2-1 单位:平方米序号功能区名称个数面积总面积备 注 1审判用房20560使用系数0.61.1 中法庭 1 120 1201.2 小法庭 2 50 1001.3 调解室 2 30 601.4 立案室 1 20 201.5当事人接待室 2 15 301.6 合议室 3 20 601.7 陪审员室 1 20 201.8律师室 1 20 201.9法警值班室 1 20 201.10法律文书文印室 1 20 201.11审判业务资料室 1 20 201.12案卷存放室 1 20 201.13 执行物保管室 1 20 201.14执行谈话室 2 15 302 办公用房8人12 96使用系数0.6 3 附助用房 4 120使用系数0.8 31 车库 3 30 90 32 库房 1 30 30 4 生活用房 180使用系数0.7 41 宿舍 4 20 802人一间 42 食堂 1 60 60含餐厅操作间 43 活动室 1 40 40合计 956因此,根据需要,一层500平方主要用作办公和辅助用房,二层500平方主要用作审判用房,三楼500平方一半用作生活住宿用房,一半用作审判辅助用房,车库、部份仓库、食堂、配电、消防等设在架空层。

      总建筑面积定为1500平方米 第二节 方案规划   1、项目用地:争取行政划拨用地4257平方米2、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一幢审判办公综合楼,三层半,半层为架空层  3、外观方案见效果图一、二、三,待规划审批后决定内部布置参考华埠法庭4、人员配置:以服务人口12万计算,机构编制人数10人,其中法律专业人员8人,工勤人员2人第三章 场址选择第一节 现有场址基本情况现在的**县人民法院**镇法庭,位于**镇天童路上,与现在的镇政府相邻,建于80年代地处热闹繁华地带,四周都是民房商铺,但道路弯曲狭窄,小商铺众多,车辆很难通行工作用房256平方米,虽说有两层,但结构按住宅设计,空间小而凌乱无论从环境、房屋面积、布局等方面分析,都已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第二节 拟建场址现状拟建地址在**镇洋淤坂新区西端,205国道引线旁,东面靠路,西临**溪,北连国道引线规划红线见附图第三节 拟建场址条件一、地质情况据现有地质资料显示,该场址填土较浅,大部份为粉沙层,估计2米以下就能到持力层(沙砾层),且分布均匀,地耐力较高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具体情况待勘探后确定。

      二、气候条件**镇离县城不远,气候条件与县城相近,地处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雨全年多云雾少日照,雾日年平均有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43毫米年平均气温13.7℃,年降雨平均为628.2毫米,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S)和静风(C),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NE)三、交通条件项目拟建场址位于**镇西南端,属**镇新建规划区,205国道引线贯穿其中,规划有公交车线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四、公共设施条件1、给水:场区内由**镇政府负责提供自来水供水管网,项目建设用水可直接引用2、排水:场址内现有污水和雨水排放管网,污水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