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讼师机智故事资料.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6245051
  • 上传时间:2023-04-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2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讼师机智故事资料《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古代讼师亦称词家、法家、歇家、状师、刀笔吏(“律师”则指高僧),属于社会需求迫切但又没有什么合法地位的职业集体,常常要冒被处刑罚的风险求得买卖,所以出招常常不择手段、声誉欠佳;其中也确有为民伸展正义的民间英豪据明·徐復祚《花当阁丛谈》云:“俗既健讼,故讼师最多然亦有等第高低,最高者名曰‘狀元’,最低者曰‘大麦’然不仅‘狀元’以此道获丰利、成家业;即‘大麦’者,亦以三寸不律,足衣食、赡俯仰,从无有落莫饥饿死者《清稗类钞·狱讼类》中,说起“讼师有三无论”原则:“刀笔可为,但须有三无论耳一,无理无论理者,讼之元气,理不胜而讼终吉者未从前闻;二,命案无论命案之原由,多奥密繁,恒在常情推测以外,死者果冤,理无不报,死者不屈,而我使生者赔偿,此结怨之道也;三,历年健讼者为讼油子,讼油子无论彼既久称健讼,不得直而乞援于我,其无理可知,我贪得而助无理,是自取败也流传的《讼师秘本》也劝说讼师:“凡作状词之人,甚不行苟图一时润笔之资,诬陷生灵致两家荡产倾家,大小慌张不宁眼前虽得钱度活,而自已方寸有亏,阴骘损坏看来讼师自有职业规范本文采集一些记述讼师事迹(劣迹)的故事轶闻,从中可窥见当年他们的职业环境、思想方式、办案技巧。

      ○捏造现场《客窗闲话》记录一个讼师故事:富人某甲有个穷亲戚某乙,常常耍恶棍上门讨要钱财一天夜晚,某乙在门外喧华要钱并威迫说:“再不开门我就在你家门前上吊了某甲不信,没开门,某乙假装上吊,不料真的就吊死了某甲开门看见死人,赶快跑去找到讼师求救讼师说,你去把死尸解下来某甲回去解下又来问讼师讼师说,你回去再给挂上吧,并教他如何对付天亮后里保发现尸体,认为发达机遇来了,把某甲抓到县衙里告官,某甲依据讼师教的方法,尽管哭着申述清白,要求验尸验尸报告送上堂去,县官大怒,骂里保道:“尸体脖颈缢痕有二,一浅一深,是你移尸以图讹索于是命令把里保揍了一顿,让某甲出钱葬了某乙了案○貂蝉之貌有个人被父亲告到衙门里,告他违逆,这可不是小罪名,弄不好要丧命的那个人吓得要死,跑去找到讼师求救讼师说:“父亲可以告儿子,儿子却不可以告父亲讼师问那个人,你有妻子吗?那人说有,还很年轻美丽呢讼师说,你写几个字我看看那人随意写了几个字讼师看了,叫他伸手,模拟他的笔迹,在他两个手心里都写了字,而后教他就这么握着拳头去见官,并警告说:“我给你手心写的符咒,你自己绝对不可以看,看了就不灵了到了公堂上,那人照讼师的教育,一句也不辩论,不过哭了又哭。

      县官气了要打,他就爬行而前,张开手给官看,官看其左手写“妻有貂蝉之貌”,其右手写“父生董卓之心”叫他写几个字,核对他掌中,笔迹相同于是县官骂老头说:“老而无耻,何讼子为?其速退,勿干责也○疙瘩老娘《小豆棚》记录湖州女讼师“疙瘩老娘”的故事:疙瘩老娘是个寡妇,也是个远近出名的刀笔讼师湖州有一个富家的年轻儿媳,丈夫死了后想改嫁,而公公不赞成,逼迫她守寡儿媳向疙瘩老娘求助疙瘩老娘向她要了一千六百两银子,写了一张十六字的状子:“氏年十九,夫死无子,翁壮而鳏,叔大未娶依据当时法律,公公与儿媳私通是死罪,而弟弟娶寡嫂也是死罪这张状子送上去,县官马上命令赞成儿媳改嫁还有一次,江北地方连年歉收,米贩纷纷到江南地方收买粮食江南人怕米价高涨,严禁大米出境,结果形成诉讼米贩也去向疙瘩老娘帮助,疙瘩老娘索要三千两银子,写一张状子送上,第二天县衙门就命令不得阻挡粮食出境那张状子是骈文,里面有一联说的是:“列国纷争,尚且移民移粟;天朝一统,何分江北江南对仗工整,说理透辟,叫人赞口不停吴姓富人蓄养戏子戏子问吴:“假如捉到窃贼用何法处罚?”吴说:“应倒悬起来用陈醋灌鼻中,才会说真话有一个傻头傻脑的人来看戏,夜深人散还不走。

      戏子认为是窃贼,问他不答,遂照吴法灌醋而死告官验尸,本来是某村的书生官府把吴抓住刑讯,私刑逼供吴的儿子前去湖州求疙瘩老娘,奉以多金,遂为捉刀代笔写状词其词顶意图引孟子言“燕可伐”典故,齐国大臣沈同问孟子:“燕国可以讨伐吗?”孟子回答说:“可以实质上讨伐与不讨伐,是国家的事,伐燕固在齐而不在孟子,孟子并无挑唆官府看了状词,于是开释吴,而灌醋者定罪○指痕改字崇明流传有清朝讼师杨瑟岩的故事:孤寡老人张老三想卖掉两间房屋,市场价格100两银;王恶霸只愿出50两银说:“不卖也得卖!”张老三找杨讼师出想法,杨要他依附第二天,王恶霸听闻张肯卖房,就请来了杨做中保,杨就地写下契约一份:“兹有张老三自觉卖房两间,上卖椽子、垳料和砖瓦,下卖地基议价五十两银口说无凭,立下此据作证”两方署名画押,钱物两清四个月后,张老三找王恶霸,要他拆房,腾出地基王一听火冒三丈,马上取出契约找杨作证杨冷静自在地念契约,王一听不对,签约时的“下卖地基”怎么变为了“不卖地基”?夺过契约一看,上边写得清清楚楚“不卖地基”王目瞪口呆,只得又付出50两银子买下地基本来杨在写契约前在左手大拇指押上浅浅一层墨汁,待到接过凭证后,在“下”字上轻轻一按,就变为了“不”字了。

      ○预埋凭证讼师王儒望的亲戚有一所大宅子不忍绝卖,但买者仗势欲强行贱价买绝,亲戚求计于王儒望,王让其绝卖并代写契约后其戚又丰饶起来,欲回赎房产,王使其坚称活卖,而买者以绝卖诉之官王授计其戚,称房价本值三万,而以一万贱卖,本是活卖官员已有些赞成,又看其契约,发此刻绝卖处有挖补之印迹,即判定买者作假,最后王之亲戚将房产回收○看破伪证清雍正年间,江苏松江有个名叫吴墨卿的有名讼师,为一户穷人打赢了官司松江有一家富豪想淹没一户穷人出典的活产,就用一张旧纸仿写了一张假的绝卖契约,其笔墨浓淡和笔迹都与原契极为相似,上边还盖有假官印开庭时,该富豪就用这张假契为凭证,反告出典方手中拥有的出典原契是假的,要求知县确认自己拥有“绝产”的全部权知县初审时支持了该富豪的诉讼央求,判令出典人败诉出典人无奈只能找到吴讼师,吴讼师想法取出这张假契仔细端量,发现这张绝买契是假的当时“各典店规,例以年长一小郎写票大典四柜伙,次三,又次二,各授票百,以木扦贯而授之,不然落纸如飞,散同秋叶矣此票无孔,非典中物也故吴讼师指导出典人据此向衙门申述案情,知县听后认为有道理,经审理富豪终于认可捏造了绝契,只能放赎○情真谛确听闻谢芳津讼师“凡有冤抑难伸、倒悬莫解者,投而求之,一词入庭,即能脱兹罗网”。

      一个富豪已将女许嫁予人,女婿后家贫,富豪设置恶计,诬婿为打劫告官女遂求谢芳津作状词状中有“不告害夫,告则害父;不行告,不得不告”四句话,县官阅此四语,谓:“此词乃情真谛确也”,遂杖父罚银,赏婿成婚未治父诬告之罪,夫与父终得两全○买卖常例《仕隐斋涉笔·讼师猾吏》中记录了四川巴县的一个案件:甲乙各开货店,甲欠乙千钱,立有欠约,每年还乙银若干,皆登簿记之数清未揭约,甲遂毙,乙亦毙乙子执借条告甲,一讼师出庭,要求马上提乙帐簿对勘,果有来帐,一笔不虚这个讼师熟习买卖来往常例,“盖知街户来往,相互有帐,故出乎不测,以子矛,攻子盾○礼宜先行清乾嘉间某臬司与某将军交恶一次祭典,将军登台阶行祭,路有石子,脚踩不稳,差点倒下臬司在后见之,遂以失礼上控,当大不敬罪朝廷命知府复核其事,知府左右犯难,苦无良策,遂命令寻找讼师能解此事者李某请见知府,宣称须每字百金,知府允其请李某操笔只写了九个字:“臣礼宜先行,不遑后顾知府大加欣赏,遂依其意而奏上,所以而免罪因为知府在祭仪中前行,若见到了背后之事,说明自己也已失礼了李某不但使知府从交恶的将军与臬司之间解脱出来,并且更省却了可能的罪责○生者同耕咸丰年间有一争牛案,二农人之牛互斗,一死而诉之官,累年不决。

      讼师为县官代拟十六字判语,“两牛相争,一死一世,死者同食,生者同耕”,最后解决了多年讼累○谎称赃款有个兄弟争金的案件,哥哥将父亲留给弟弟的遗产数万银两淹没,两方缠讼多年袁讼师为县令出想法,谎称哥哥伙同响马分赃而搜寻出银两,哥哥为自保,称银两是父亲留给弟弟的遗产,还没有分授,则官员将应分给弟之遗产分还之○驰马伤人有人被马匹践踏受伤,欲告马主人,状词顶用“马驰伤人”,但官府屡不受理后讨教一讼师,讼师教其将“马驰”倒置为“驰马”,官府即受理并责令马主人赔偿医药费原由是“马驰”罪在马而不在人,“驰马”则是罪在人了○讼师狡智一天发生了一起凶杀案,知县大人马上前去现场勘验杭州讼师施剑涵闻讯,即刻心生一计:他身穿一套破衣服,头戴一顶破毡帽,跑到现场后,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鬼头鬼脑,引起知县大人的警备知县大人静静地叮嘱差役去抓施剑涵施剑涵见有差役向他走来,拔腿便跑这一跑,知县大人感觉:这人即使不是杀人凶手,生怕也会与凶手有关!于是他命令:将施剑涵追获捆来,带回县衙审问施剑涵被带到县衙后,自报姓名知县大人一听,感觉麻烦事来了,随即命令差役将施剑涵放了可施剑涵却不走了他说:“你身为一县之长,不该该对老百姓想抓就抓,想放就放,更不该该把我当成一名杀人嫌疑犯捆绑起来。

      知县大人说:“你既然没有杀人,那为何在现场东张西望?此后为何又要逃跑?”施剑涵说:“我是去现场看喧闹的,自然东张西望;此后,我要方便,急着找卫生间,怎么说是逃跑呢?倒是知县大人贸然把良民当成杀人凶手,又是追又是捆,闹得满城风雨,有损我的声誉,这是违纪的!”知县大人感觉自己确有过失,万一被告上去,会招来上级责怪于是由官府赔偿一千两银子了事○汤圆讼案清朝时浙江的归安、乌程两县同在一城,为湖州府所管辖一天,乌程县的一个乡民抵达城里为女儿置办嫁妆,走进一家点心店买了一碗汤圆吃吃罢掏钱,发现身上的铜钱已用光,向店东解说:“我进城为小女办嫁妆,身上只有银子,烦请店家先记在帐上,回去拿钱来就还你店东说:“我们是做小买卖的,哪里赊得起帐呀?况且我又不认识你乡民不得已,只能取出一块银元作抵押,与店家讲好还了铜钱就取回银元但是,当那位乡民把铜钱拿来要取银元时,店东却不肯认帐店东说:“一碗汤圆能值几个钱,哪用得着一块银元来抵押?”互相争执了半天,乡民因为无凭无据只得走开乡民回家后,马上去找一位姓赵的讼师,讨教如何向贪财的店东打官司赵师爷对乡民说:“我们这里属乌程县,你这样的事知县根本不会管,就是管了也断不清。

      若是碰上归安县知县郑裕国郑青天,倒是有可能如愿但是得挨上几十鞭子赵师爷向乡民口授了见到郑青天的方法乡民抵达归安县衙门前等候,正好郑知县从府署回来,乡民直闯知县的仪仗卫队,郑知县喝令拿下,乡民则大声叫道:“小人是乌程县的,老爷是归安县令,您不该惩办我,把我送到乌程县才是!”郑知县生气地说:“天下官管天下众生,你在我这里犯了事,想跑是跑不了的马上命令,责打乡民几十鞭子鞭打以后,乡民一边“哎哎”地喊叫着,一边取出状子送上郑知县看了一下说:“此事发生在乌程县,你应该到乌程县衙去呈状子乡民说:“大人刚刚不是说‘天下官管天下众生’吗?怎么尽管抽鞭子,无论打官司?”郑知县笑了,说:“临时替你审理这件案子郑知县命令传来那家点心店的店东,可店东就是死不认帐郑知县又派一位衙役暗中向店东的妻子讨取赃物,哄道:“你丈夫已经供认了,赖人家的银元快交出来,不然连你也要抓起来抽鞭子店东妻子信认为真,就破口大骂丈夫:“我当时说不可以昧良知要人家的银元,可这死鬼真是鬼迷心窍了!”赶快找出那块银元,交给了衙役郑知县拿到那块银元,对乡民说:“你的银元大概是在其余什么地方丢的吧?他不认帐,我也不可以滥用刑还是我赔你一块银元吧,这样不会冤枉了良民。

      乡民不肯接受郑知县训诫他说:“你丢了一块,我赔你一块,你不要,你想干什么?”说罢扔下两块银元,叫他捡一块拿去乡民一眼就看见了抵押的那块银元说:“这就是我的那块银元这块银元是小女的礼金,上边有红‘囍’字郑知县又把那块银元拿给店东看,店东再也没话可说,只得磕头认罪○换匾修桥某县新任县官修葺公堂,伐了县城文庙院中的柏树,并截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