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标准.doc
389页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规划设计阶段〕SL197一97主编单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中国水利水电1997 /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规划设计阶段〕SL1 97一97的通知水科技<1997> 310号根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并编的《水利水电工程测基量》〔规划设计阶段〕,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于以发布标准的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规划设计阶段〕SL 197—97本标准自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规划设计阶段〕SLJ3—81、DLJ202—81同时废止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或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并抄报两部标准主管部门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一日11总则1.0.1 本规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1.0.2 作业前应根据项目要求搜集、整理、分析并利用测区已有资料进行技术设计,提出具有技术规定、精度指标、可靠性指标和效益要求的技术设计书,作业中应进行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组织验收和编写测量报告。
重大项目的技术设计、成果报告应通过专家审查1.0.3 仪器、工具在作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良好性能和状态用于作业的仪器、工具须按本规规定的项目和要求在作业前进行检视与检校,检视和检校的记录应作为原始资料提交1.0.4 本规以中误差作为精度标准,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1.0.5 测图比例尺根据规划设计阶段和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可在表105围选择1.0.6水利水电专题图的测图中,若设计需用较大比例尺图而精度要求低于图面比例尺精度时,可采用实测放大图,即按小一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施测人级比例尺地形图实测放大的地物和地貌按小一级比例尺精度要求施测,其密度和细致程度依国面比例尺要求表达,实测放大图按图面比例只用国家现行图式请给,并在地形图的下方注明精度比例尺和图面比例尺1.0.7地形分类以图幅划分,应符合表1.0.7的规21.0.9凡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成图的1:500O和1:100比例尺地形图,其测图应依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规定分幅和编号;1:5000和1: 1000O水利水电专用地形图成图依需要可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也可采用3正方形或矩形分幅和依测区顺序编号1.0.10地形图上地物点对邻近图根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应不于表1.0.1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除应按本规规定执行外,还应现行国家、行业测绘规中有关的规定。
2 平面控制测量2.1基本规2.1.1 平面控制测量应进行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等工作,其布设层次、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2.1.1的规定42.1.2 对于非水利枢纽地区测图,均应采用现行国家坐标系统,按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度分带,其中央子午线为72度、75度、……、135度,其相应带号为24、26、……、4552.1.3 对于水利枢纽地区以及重要工程建筑物地区测图,当测区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5cm/km时,应按本规2.1.2执长度变形值大于5cm/km时,可采〔1〕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以一个国家点的坐标和该点至另一个点的方位角作起始数据的独立坐标系统2.1.4 长度小于60km的独立测区或任何长度的独立狭长带状测区,可不进行高斯投影,采用任意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1.5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已有的坐标系统需要时,应提供采用的坐标系统对当地统一坐标系统的换算关系2.1.6 同一工程不同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宜采用同一坐标系统2.1.7 水利枢纽地区,平面控制的边R投影高程面,可视需要在任务书中作出规定2.1.8 平面控制点高程可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
2.2 基本平面控制测量2.2.1 基本平面控制的等级应依次划分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水利枢纽地区的首级控制应一次全面布设为网形2.2.2 水利枢纽及重要工程建筑物地区基本平面控制的布设,应考虑到十后更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2.2.3 三角锁〔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3的规定62.2.4 三角锁〔网〕的三角形各角宜接近于 60度,其求距角小于30度四边形的各角、中点多边形的求距角不宜小于20度五等三角的布设可采用线形锁〔网〕,线形锁〔网〕的布设宜直伸,其求距角不宜小于30度2.2.5 当加密个别三、四、五等点时,如受地形限制,可采用插点的方法;各等级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级点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每一插点军少由3个方向测定,且各方向均应双向观测不论采用插网或插点的方法,未作连测的相邻点的距离,三等宜不小于3.5m,四等不宜于1.5km,否则必须连测或改变方案2.2.6 各等级三角锁〔网〕的起始边边长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磁波测距仪测定若五等三角锁〔网〕起始边边长采用因瓦钢足或普通钢尺测定时,宜在接丈量起始边,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6的规定。
2.2.8 各等级三边网的设计应和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在设计选点时必须重视图形结构,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角不宜大于100度和小于30度图形欠佳时,应增测对角线,加强图形结构2.2.9 四等以L的三边网,宜在一些三角形中以相应等级三角测量的角度观测精度观测一个较大的角度作为检核检核的限差应符合本规 2 2 48中〔2〕的规定2.2.10 对于测边网中的中点多边形、人地四边形或扇形,应经各项改正后的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核,检核的限差应符合本规 2 2 48中〔2〕的规定2.2.11 以测边方法进行插点的交会定点,至少应有一条多测边根据多余观测与必要观测计算的插点坐标差值不应大于5cm2.2.12 用导线作首级控制时,应市设导线网其它情况下线宜布设为附合号线2.2.13 导线交叉时,应设置结点,高级点与结点,以及结点之间的分段长度,下得大于单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07倍高级点间的长度不得超过单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15倍2.2.14 二、三、四等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2.2.147的规定882.2.15 五等电磁波测距、钢尺量距、视差法测距导线可根据级控制点的密度、道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和地形复杂的程度等因素选用不同的发展次数,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 2 15、和表 2.2.15-2的规定注①表中M为测风比例尺分母;n为实测转折角数②狭长难地区导线长度尚可适当放长们折角数人得超过卜表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导线闭合差不得超过同上O.3mm即使在困难地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亦不得大J上表的规定;③测图比例尺大于1:1000时,其导线K度按1:1000比例尺导线长度执行注1表中M为测图比例K分地大为导线边长〔km〕;n为文测转折角数②当导线采用2.5xM规格时每边须往返观测③作业前需对钢日和债甚K进行检验。
92.2.16 五等单定向角电磁波测距导线的长度应是同等级附合导线长度的0.8倍;五等无定向角电磁波测距导线的长度应是同等级附合导线长度的0.6倍五等无定向角电磁波测距导线宣布设成导线网;若为单一无定向角号线时,应有已知点检查,当已知点为高级点时.点位较差〔或横向位移〕不得大于图上0.lmm;当〔1〕用横基尺测定的辅助基线长度应符合式〔2.2.18-1〕式2. 2.18-2〕的要求〔4〕视差法一次测定的边长不得超过表2.2.18-2的规定已知点为同级点时,点位较差〔或横向位移〕不得上于图上0.15mm2.2.17 五等导线的边长采用钢尺量距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合表2.1.17的规定2.2.18 五等导线的边长采用视差法测距时,其视差角所对线长度规定如下:〔2〕用钢带尺丈量基线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2.l的规定10〔3〕辅助基线〔或钢尺丈量的基线〕与所求边的夹角宜接近90 112.2.19 各级号线的布设直直伸,中间点对于两端点连线的偏距,二等导线不应大于该导线长度的1/5,三、四、五等导线不应大于该首线长度的1/4,并应避免三短边的突然过渡二、四等导线相邻边长比不应超过1:3。
2.2.20 平面控制技术设计前,首先应搜集测区c有的平面程、地形图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鉴定,必要时,还须进行实地踏勘2.2.21 设计和选定锁〔网〕时,应按精度、可靠性、经济目标,选择出最佳布网方案当与国家点连测时,应同时考虑连测方案2.2.22平面控制选点工作应在充分调查、了解测区已有控的情况后,按室技术设计布置的图形和拟定方案进行实地选点选定的点位,必须牢固可靠,能住期保存,便于理石和观测,井顾及到低级点的扩展,同时,应考虑到减弱旁折光影响,各方向视线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二等点不宜小于15m,三、四、五等点不宜小于lm2.2.23 各等级控制点应视需要建造砚体建造的观标应做到本标形端正、标架稳固;视线距离橹柱,二等点应在0.2M以上,三、四等点应在0.lM以上标石中心、仪器中心、标往中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卜.最大偏差以标石中心为准不应超过0.1M2.2.24 二、三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层林石中心的偏应小于3mm,四、五等点除冻土地带等特殊地区外,可不埋设盘上;五等导线点可根据需要埋石,如需埋石时,应成对埋设;各等级点均可埋设岩石嵌标利用旧标厂时,须加说明2.2.25 各等级埋石《均应给制点之记,测量标志和埋《测绘法》及《测量标忐保护条例》委托当地城镇、乡村妥善保管。
五等点视需要托管四等和四等以卜埋b与的规格、要求、点之记和托管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五等埋石点点之记和埋设要求见附录川2.2.26 水平角观测可使用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作业前对光学经纬仪进行检验,检验资料应详细记录、整理并装订成册,随测绘产品一同提交2.2.27 归心元素的测定,宜以交用为 120度〔或 60度〕的三个进行投影如因地形限制,也可在交角约为90度的两个位置上投影两次〔两次之间须稍改变仪器位置〕对于标石、仪器、回光中心的投影,示误三角形边长或两次投影较差不得超过smm,对于圆筒和标心柱,不得大于10mm等点观测,归心元素应在水平角观测前后各测定一次;三、四、五等点观测,归心元素只须测定一次2.2.28 归心元素投影应在专用投影纸上〔如用透明纸,需影后贴在投影纸上〕进行投影完毕应描绘本点的两个观测方向应量至毫米,偏心角●应量全15’2.2.29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二等三角点亦用全组合测角法〕,并在显像清晰、大气稳定的时间进行二等点上的全部测回,应在两个以上时间段完成2.2.30 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2.2.30的规12定。
2.2.31 各等级导线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规<1>各等级导线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2〕在二三、四等导线点卜,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多于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观测法观测〕,在总测回数中以奇数测目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人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