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三峡清库直击"135"蓄水——关于三峡清库与库区水环境可.doc
9页见证三峡清库,直击"135"蓄水——关于三峡清库与库区水环境可 见证三峡清库,直击"135"蓄水——关于三峡清库与库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作 者】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组 【作者简介】重庆三峡学院三峡库区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课题组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 题】西部生态三峡库区的水体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库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的健康质量和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华北、华中乃至大半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搞好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意义三峡二期清库工作和"135"蓄水已经完成,课题组通过两次大规模的实地考察和半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形成这篇调查报告,旨在唤起全社会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库区的水体生态安全更多的关注 一、见证三峡清库的得失和"135"蓄水的喜忧三峡清库,就是清除即将淹没的污染物狭义的三峡清库即库底清理,就是指为了保证水库的功能和效益,在水库蓄水前对蓄水所要淹没地区的影响水库水质以及水库正常工作的污染物和障碍物进行清理的工作库底清理包括4个部分:建筑物清理、林木清理、卫生清理、固体废弃物清理。
广义的三峡清库还包括污染防治和保障库区生态等 (一)三峡二期清库的得与失 1、三峡二期清库的积极影响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2003年6月20日在奉节县城市垃圾填埋场中央,倒下了“三峡库区卫生清理第一车”,标志着三峡库区重庆段使用最早、规模最大的垃圾处理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同年,库区还将建成城市垃圾处理场20座,处理规模7030吨/天,投资26.4亿元沿江有20个集镇也将建立垃圾处理站,处理规模350吨/天,投资1.1亿元另外,库区有20个区县市将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1座,总处理规模为159.5万吨/天,投资66.4亿元将建成库区沿江重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座,总处理规模为4.4万吨/天,投资0.9亿元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长寿及湖北宜昌,分别建设1座危险废物处置场,年处置能力共58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要超过50%,投资约4亿元大批环保设施的建设投入,促成了三峡库区环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135"蓄水创造有利条件二期清库共涉及12个县、区,134个乡、镇,2260个单位,648家工矿企业清理园地及林地3.17万亩;清理各种桥梁140座,拆除一定数量的路杆、水塔、抽水站、拦水坝、渡槽等;医疗卫生机构556个,58万余平方米;粪池、沼气池、公厕34938处;仅清理15年内的坟墓就有12582个;屠宰场79个,近8万平方米;兽医站52个,2万余平方米;垃圾堆136个,近5千立方米;传染病疫源地987处,23万余平方米;灭鼠2469万余平方米。
为三、四期清库积累经验万州区移民局局长钟吉鹏在接受调研组采访时谈到,二期清库工程的顺利完成得之不易,它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以万州为例,移民时间表为79天完成迁建,140天完成清库,155天完成自验具体要求是要拆迁房屋341万平方米,清理污染源65000多处,其中畜圈及粪坑9500多处,厕所1800多处,垃圾29000多处,医院、兽医站460处,屠宰场860多处,坟墓9300多处,农药化工商店和仓库440多处二期清库顺利完成为三、四期清库提供了经验首先,积累了丰富的清库经验和专业清库人才,为以后的清库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其次,形成了有效的清库运行机制,为三、四期清库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最后,现有大量的清库专用设备,为三、四期清库奠定了物质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时间紧、任务重、物资不足”情况的再次出现 2、三峡二期清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点源污染清理不彻底尽管库区各地都对点源污染进行了治理,但仍有一些漏洞,那就是库区沿岸许多城镇仍然存在污水直接排放和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在巫山平湖市场,大量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背街面的斜坡上,极易被雨水冲入长江平湖市场以东50米左右有一条生活污水沟,水流较大,恶臭逼人,且未经处理,直排入长江支流大宁河口。
据统计,仅2001年三峡库区排放的废水量就达1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1.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年排放量为223万吨2002年,重庆市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27.8%和8.2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次污染源头难治清库工作中技术处理的不规范和人为因素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旅游开发和人类不良行为习惯也是二次污染的主要源头 (二)"135"蓄水的积极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1、"135"成库的积极价值蓄水发电2003年三峡电站发电量计划为55亿千瓦时,分别输往上海、重庆、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其中华东两省一市为26.2亿千瓦时,华中三省为23.8亿千瓦时,重庆为5亿千瓦时"135"蓄水使川江航运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宜昌至重庆江段大部分碍航险滩永远消失,航运时间缩短,成本降低航吉2号客船上一船员说到:“以前峡江就像‘机耕路’,船员要在狭窄的水路上全力对付暗礁和避让对面过来的船只三峡蓄水后,河床宽了,水流缓了,现在江上航行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速度快了,而且安全了库区蓄水135米后,瞿塘峡雄姿依然,巫峡秀丽依旧,出现大批以湖、岛、峡、湾为主的新景观,“高峡”、“平湖”、“大坝”三大资源特色初现,旅游交通也大为改善,新三峡魅力四射。
三峡已形成以山水峡谷自然景观为主的三峡游船观光旅游,可推出并不断深化以历史遗迹和民俗民风为主的三峡文化旅游精品,可启动以游艇、水上运动为主的休闲度假特色旅游产品,可推出以“走访三峡腹地”为主的三峡探险猎奇旅游新品 2、"135"成库面临的主要问题地质灾害成隐患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据勘查,三峡库区有地质灾害点6138个,灾种共12类其中滑坡3465个,占全部灾害点的57%在库区沿岸,目前已掌握的崩塌体和变形体共有1190处,总面积已超过135平方公里,已知的泥石流共有271条,其中危害较大的直接入江泥石流有15条 早在1985年,巴东便被确定为“三峡移民试点县”,开始在当地名为黄土坡的地方建新城当大批人马入住后才发现,这个居住着18000人、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新城,竟建在一个古滑坡体上经重新规划后,准备另选云沱作为中心,但不久又发现这里同样处在古滑坡体上经三择其址,巴东人找不到一块地方能把县城全部装下,不得不把县城分成5大块船过三峡,处处可见像巴东一样的新城在峭壁间贴壁而立奉节新城建设就有2/3的投入用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上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工程完工后,先后有100多万移民大部分就地后靠安置移民需建房,需新垦耕地一旦长江沿岸植被因过度垦殖和放牧而破坏,就很难起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通过对奉节县农业局的采访,调研组发现,该县有耕地92万亩,但有72万亩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截止2002年,奉节县大于25°的坡耕地仍有8014公顷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3%,每年土壤侵蚀量2亿吨,其中1.4亿吨进入长江面源污染严重一是大量被淹没的农田、耕地和林地据统计,三峡库区移民搬迁线以下淹没区将淹没耕地1.72万公顷,园地0.74万公顷,河滩地0.39万公顷,这些土壤里存在大量有机质、氮、磷等污染源二是大量房屋、街道、坟地等拆迁后的裸露面据统计,在淹没线下有3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厕所,4万多座坟墓,4000多处医院、兽医站、屠宰场等有毒场所,1599家工矿企业,29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要拆迁,这些场所被清理后形成的裸露面虽然做了消毒处理,但仍存在不少污染物三是库区农田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据奉节县环保站李兴华站长介绍,该县2002年农村施用氮肥3.8万吨,磷肥4万吨,钾肥185吨,复混肥0.49万吨,微肥12吨,但其中只有20-30%可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随农田径流流入长江。
四是地表冲刷引起的面源污染库区城镇,均背山面水,沿江延伸,依山布置,形成高差数十米至百余米的山城和长条形的人口密集带城镇形成大量污染,而市政工程设施与城市发展尚不配套,降雨径流的大部分都是沿街顺势直泻长江,加大了对长江水体的污染五是流动污染源带来的面源污染主要为船舶流动污染长江三峡库区及上游河流通航3000多公里,各类运输船舶9000余艘,年产生垃圾4.2万吨,生活污水约1500万吨,含油废水100万吨特别是近200艘危险化学品运输船,存在发生事故的隐患,严重影响库区水质安全同时,三峡库区作为旅游热点地区,随着“高峡平湖”旅游综合开发的实施,旅游客运可能加重库区流动污染支流水体污染影响在奉节县梅溪河与长江接口处,河面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逆流而上,沿岸分布大大小小的煤坪十多个,河面有煤粒分层现象,还漂浮著大量腐烂树叶,梅溪河水也由下游的土黄色渐变成浅绿色且逐渐加深上游一些老矿井口,最低的离水面不到1米,降雨时煤粒就直灌入江形成水体污染对于梅溪河的污染,当地渔民深有感触老渔民说,过去从河里打捞的鱼死后第二天还很新鲜,可现在却会腐烂三峡库区还汇集了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若干小支流的来水目前各支流沿江城镇的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垃圾沿江堆放现象较普遍。
调查组考察云阳县巴阳镇时发现,该镇垃圾主要沿河(俗名“猪滚凼”)堆放,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据该镇农民杨某介绍,猪滚凼里的水以前非常清澈,可以饮用,自从发生学生饮河水中毒事件后,附近就没人敢饮用河水了治污设施的运行费用问题秭归县城垃圾处理厂是首批实施的水污染防治项目之一,占地110亩,总库容60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为70吨/日,服务期限为16年,工程投资2271.8万元治污设施虽已建成,但运行费用却发生了问题,秭归垃圾处理厂试运行两天后就因资金不足而停止运营据管理人员介绍,目前经费来源仍然没底这种状况在贫困的三峡库区具有普遍性库区居民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偏差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等地的问卷调查显示,库区人民比较注重健康和环境保护,很多群众都积极献计献策,但同时也暴露出群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偏差在“你认为三峡蓄水后,长江水体质量变化如何”问题上,61%的人认为是“变清了,变好了”,甚至有人认为将来可以从长江中直接引水来喝而专家指出,三峡成库后,库区将变成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在“如何看待网箱养鱼”问题上,52%的民众没有意识到网箱养鱼会对库区水环境造成破坏,提倡大力发展。
认识偏差易导致不科学的水体开发,进而导致水产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和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影响水体安全 二、三峡库区水体生态安全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影响三峡库区水体生态安全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的环境要素和影响因子很多 (一)水体自净能力降低的成因三峡建坝前,河水流速大,排入长江的污染随流扩散到江心和下游,而长江水量大,稀释容量大,对污染物的降解净化作用强,所以长江的污染并不突出,长江干流大部分水质都能达到国家Ⅲ类水域要求但三峡建坝后,长江库区段的水流流速从2.66米/秒减至0.38米/秒与自然流动状况不同的是,建坝后水库底层的水是靠机器拉动进入大坝入水口,虽然拉动力作用距离最远可达20公里,但在距大坝20公里外的地方,水面下的水流呈相对静止状态三峡水库长达600公里,蓄水400亿立方米,大面积的静水将使污染物不断堆积岸边污染带综合评价指数将由建库前的轻污染级变成重污染级,岸边污染带控制点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建库前相比将成数倍增加,这对库区生态环境将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库区流行病可能增多的原因三峡库区是我国传染病、地方病、自然疫源与寄生虫高发区仅以重庆段为例,根据1998年的全国疫情资料,当地的甲型肝炎发病率居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