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增生性疾病》ppt.ppt
42页MPD概念ß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ß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ß发病可能为骨髓多能干细胞在向不同方向细胞分化过程中,受不明原因刺激而产生的失控性、持续性增殖病变WHO的MPD分类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ß骨髓纤维化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ß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ß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ßMPD不能分类MPD共同特征ß病变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ß各病以骨髓某系细胞恶性增殖为主,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累及其他造血细胞的表现;ß各病之间可共同存在或相互转化,最终进展为骨髓衰竭或转为急性白血病ß细胞增生还可发生于肝脾淋巴结等髓外组织共同的临床特点ß一种或多种血细胞质或量的异常;ß脾肿大;ß出血倾向;ß血栓形成;ß髓外化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olycythemia vera, PV概述ßPV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ß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ß年发病率为0.4-1.6/10万人50-60岁多发临床表现(1)ß神经症状:占71.4%头痛最常见与血粘度升高、血小板增多及腔隙性脑梗塞有关。
ß多血质表现:占60%皮肤红紫,结膜充血呈现“酒醉”面容ß出血:占40%皮肤粘膜出血与血管内膜损伤、组织缺氧、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异常有关临床表现(2)ß肝脾肿大:PV的重要体征之一ß血栓形成和栓塞:占25%,其中脑血栓形成最多见ß高尿酸血症、痛风及尿路或胆道尿酸性结石:少数临床分期ß红细胞和Hb增多期:数年;ß骨髓纤维化期:诊断后5-15年发生;ß贫血期:2-3年内死亡1、血象:血液呈紫色,且粘稠①Hb:170-240g/L; RBC:(6-10)×1012/L; Hct≥54%(男),≥50%(女)②WBC:↑(10-30)×1012/L,粒系核左移,NAP积分升高;③Plt:↑,但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ß三系造血细胞均显著增生,以红系增生为主;ß铁染色显示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减少3.红细胞容量:明显升高确诊PV的重要指标 PV患者男性≥36ml/kg, 女性≥32ml/kg4.血液生化:血清VitB12升高,血尿酸、乳酸脱氢酶升高;叶酸、铁蛋白常减少;5.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正常;6.体外培养:自发性红系集落(CFU-E)形成;诊断ß红细胞持续增多;ß多血质表现;ß脾大;ß排除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WHO诊断标准ßA1.红细胞比积增高,>正常均值25%;或Hb男性>185g/L,女性>165g/L;ßA2:无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如无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无低氧血症(动脉血PO2≤92%),无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无截短的EPO受体和无肿瘤分泌Epo所致Epo增高ßA3:脾大;ßA4:骨髓细胞无Ph/bcr/abl,但可有其他克隆性遗传学异常;ßA5:体外培养有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ßB1:血小板增多>40×109/L;ßB2:白细胞>12×109/L;ßB3:骨髓活检示全髓系增生,以红系和巨核系增生明显;ßB4:血清EPO减低; 具备A1+A2+任何A项或 A1+A2+B项中任何2项鉴别诊断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因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所致,如严重腹泻、 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2.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出现于慢性缺氧状态,如高山居住,COPD; 各种肿瘤等 指标PV继发性相对性病因不明组织缺氧和异常EPO增加血液浓缩,见于脱水、烧伤等 脾肿大有无无 白细胞增多有无无 血小板增多有无无 血小板功能异常 有无无 红细胞容积↑↑正常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正常正常 血清维生素B12↑正常正常 中性粒细胞ALP↑正常正常 骨髓三系↑仅红系↑正常 EPO水平↓/正常↑正常 自发CFU-E生长有无无三种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治疗治疗目的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尽快接近正常,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
静脉放血• 每隔2-3天放血200-400ml,直至hct正常• 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红细胞单采术•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 适用于伴有WBC或Plt减少或妊娠患者治疗方法化学治疗• 羟基脲 1.5-2g/d,血象正常后0.5-1.0g/d维持• 烷化剂 有效率80-85%,常用的有:白消安、环磷酰胺、马法仑• 高三尖杉酯碱 2-4mg/d VD 连用7-14d干扰素α 300-500万u/次,每周3次,疗程至少6-12个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PT概述概述•PT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系过度增生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亦称为特发性、出血性或真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出血 • 血栓和栓塞 • 脾大:中度肿大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血象 Plt数量增多,在1000-3000×109/L,并常有形态异常;WBC可增多,常在10-30×109/Lß骨髓 各系细胞均明显增生,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ß血小板功能 Plt粘附率降低,ADP 诱发的PLt聚集功能异常。
ß染色体检查 多数患者无异常但有核型异常的报告,如21q-• 临床符合:出血、血栓、脾大• 血小板>1 000×109/L• 可除外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国内诊断标准•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PV、MF、AML鉴别诊断原发性PT 继发性PT病因不明明确病期持续性常为暂时性Plt计数常>1000×109/L<1000×109/LPlt生存时间正常或轻度缩短一般正常Plt形态和功能 异常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显著↑,可见幼巨轻度增多WBC计数常增多一般正常脾大常有常无血栓和出血常见少见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治疗措施骨髓抑制药白消安、CTX、羟基脲 干扰素α可抑制异常巨核细胞克隆的分化开始300万u/d,至plt正常后调整血小板单采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多与其他方法并用出血和血栓、栓塞的治疗 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如双密达莫、阿司匹林,能改善出血倾向;如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可用纤溶激活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primary myelofibrosis (MF)定义 MF是原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症常伴有髓外造血。
临床特点 脾脏显著增大; 外周血常可见到幼红、幼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 骨质硬化,骨髓穿刺困难,常呈干抽; 骨髓活检可证实纤维组织增生 概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症状 起病缓慢,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贫血和脾大压迫所致症状 为主要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左上腹胀痛等代谢增高所致症状 低热、多汗、体重减轻、心动过速等临床表现体征ß贫血体征 面色无华,口唇、结膜苍白ß巨脾 特征性体征ß肝及门静脉血栓形成 轻至中度肝大,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常见泪滴形或椭圆形红细胞,可见幼红-幼粒细胞骨髓象 骨质坚硬,易出现“干抽”骨髓活检:骨髓纤维化,非均匀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为确诊的重要依据脾穿刺 髓外造血的主要证据 除淋巴细胞外,粒系、红系及巨核系均增生,类似骨穿涂片,尤以巨核细胞增多明显诊断诊断国内诊断标准 1.脾明显肿大2.贫血,外周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及泪滴状红细胞;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4.脾、肝、淋巴结病理检查示有造血灶5.骨髓活检病理切片显示胶原纤维或(和)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上述第5项为必备条件,加其他任何两项,并能排除继发性MF者,可诊断本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继发性MF 有明确病因,多见于恶性肿瘤、感染、毒物或电离辐射后纤维化较局限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PT PVCMLMF 临床表现出血为主,有血栓形成高血容量综合征、栓塞贫血、出血为主贫血脾大轻至中度轻至中度中至重度中至重度RBC 数轻度↑>6.0×109/L正常或偏低↓粒细胞(109/L)<50<50>5010-20PLT(109/L)显著↑正常或↑正常或↑常↓血象其他异形PLT幼粒细胞幼红幼粒细胞、泪滴RBC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PT PVCMLMF NAP大多↑↑↓↑骨髓象巨系增生为主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增生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增生减低,活检可见纤维化病程中骨纤常发生常发生少数发生全部发生转成急粒极少5-30%80%5-20%髓外化生极少或晚期20%少常见Ph染色体或bcr/abl基因少数阳性不定阳性阴性中位生存期>10-15年10-15年3-4年5年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续)治疗治疗治疗目的 改善贫血及巨脾引起的压迫症状1.纠正贫血 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EPO水平低者可用重组EPO。
2.化学治疗 当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增多伴有明显脾大,而骨髓无明显造血障碍时,可给予烷化剂或高三尖杉酯碱治疗 4.脾切除 有可能造成肝脏迅速增大或血小板增多,加重血栓形成,应谨慎 手术指征:①脾大或脾梗死引起的压迫和疼痛症状,患者难以耐受;②药物无法控制的溶血;③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 5.干扰素 IFNα或γ对MF有血小板增多者有效 6.骨髓移植:确切疗效尚需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