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面技术标准完.doc
27页路 面 垫 层1.一般规定1.1垫层宽度与路基同宽,以利路面构造排水,保持路基稳定1.2 垫层采用级配碎石构造,压实度不不不小于96%,碎石集料级配构成见下表级配碎石垫层集料级配范畴 层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9.54.752.360.60.075垫层10083~10054~8429~5917~4511~356~210~102.材料的质量规定2.1碎石压碎值不不小于30%2.2液限不不小于28%,塑性指数不不小于92.3 4.75mm-53mm的砾石含量应不不不小于50%2.4通过0.075mm的筛孔的颗粒含量应不不小于15%3.施工注意事项3.1施工准备铺筑路面垫层前应将路槽遗留碎石杂物清除干净,并要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规定检查路槽顶面的标高、压实度、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路槽表面的弯沉值等各项指标与否符合规定,如表面过干,应适量洒水,如表面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路基翻开晾晒或掺固化剂(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解决,符合规定后方能铺筑垫层3.2施工放样中桩和边桩每10m为一种断面,根据最大干密度、含水量、宽度、厚度、松方系数测算布料间距。
3.3整平碾压由推土机将料堆初平,自动平地机找平,压路机按规定的速度和碾压方式进行碾压,待压实度符合设计规定为止,一般碾压6-8遍,两侧多压1-2遍4.垫层施工的质量监理4.1按规定检查路槽各项指标与否合格,否则要进行解决至符合设计规定4.2按重型击实实验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控制施工压实度4.3现场随时抽检,控制垫层集料级配构成范畴4.4找平和碾压中一定要消除集料离析现象找平直接关系到构造层厚度及表面平整度,碾压直接关系到构造层强度的形成4.5外观鉴定: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洁,无松散现象4.6垫层质量原则,见下表垫层质量原则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容许偏差检查措施和频率(每幅车道)规定分1压实度(%)≥96用密度法每㎡取样6次302平整度(mm)≤123m直尺:每㎡×10尺253纵断高程(mm)+5,-15水准仪:每20延米测一种断面,每断面3-5个点154宽度(mm)不不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40延米1处55厚度(mm)-10每1500~㎡测6个点206横坡(%)+0.3,,0.2水准仪:每100延米3断面55.内业资料相应的施工原始记录、检测记录、材料实验报告、检测实验报告、转序资料及施工日记,规定内业资料记录要详实、规范、不漏不缺,整顿归档及时。
水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1.一般规定1.1认真做好地产材料的调查,材料配合比必须精确,级配符合设计规定,配合比应根据重型击实原则制取试件,在规定的原则养生条件下(20℃±1),保湿养生6d,浸水24h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基层不应不不小于3.3MPa1.2基层混合料均采用产量400t/h以上的拌和机拌制,摊铺机摊铺,保证持续作业,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试件不适宜超过2小时2.材料的质量规定2.1水泥采用强度级别为3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产品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2.2碎石基层和底基层用碎石的压碎值不应不小于30%,液限应不不小于28,塑性指数应不不小于9基层采用骨架密实构造,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构造,混合料中的集料的颗粒构成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范畴表 层位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9.54.752.360.60.075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3~7底基层10075~9050~7029~5015~358~200~52.3混合料构成为增强和易性,在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外掺粉煤灰,掺量为3%~5%,基层混合料水泥的推荐剂量为3.5~4.0%(外掺),底基层混合料水泥的推荐剂量为4.0~4.5%(外掺),具体应由实验室根据强度规定拟定。
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不小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通过0.3mm筛孔的颗粒含量应不小于90%,通过0.075mm的筛孔的颗粒含量应达到70%以上基层压实度(按重型击实原则)应不不不小于98%,底基层压实度不不不小于97%3.施工注意事项3.1施工准备一方面应清除垫层、底基层表面杂物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使用12t以上压路机进行碾压,并按规定对垫层、底基层、基层检查评估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规定3.2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根据测量标高敷设钢丝控制摊铺厚度,并符合平整度、横坡规定规定3.3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拌和设备,使混合料的级配构成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规定,当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也不应不不小于最佳值,并随时注意调节混合料含水量3.4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采用2m/min的速度摊铺,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保证摊铺机持续作业,摊铺中设专人消除局部粗细集料离析“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弥补3.5混合料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时,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及时合并一起碾压密实,避免纵向接缝,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换料解决。
3.6横向接缝设立,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切齐并靠紧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似,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回填约3m长,约高出方木几厘米,碾压密实当重新开始摊铺作业之前,将砂砾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打扫干净,摊铺机就位以压实末端,开始新的摊铺作业3.7每一段碾压完毕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养生,养生应在7d以上,每天洒水次数视气温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必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底基层宜养生7d以上方可铺筑基层,养生除洒水车之外,应封闭交通3.8为避免基层干缩开裂,不适宜让基层长期晾晒,同步为保护基层免遭施工车辆破坏,应打扫干净及时转序进行封层施工4.基层施工的质量监理4.1基层施工前应取选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碎石按《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GE42-)进行下列实验:①筛分(方孔筛mm)实验;②液限和塑性指数;③重型击实实验;④碎石压碎值;4.2水泥稳定碎石的各项实验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JTG E51-)进行①筛分(方孔筛mm)实验;②液限和塑性指数;③重型击实实验;④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⑤水泥剂量测定;4.3监理工程师应把住的重点工序的施工质量4.3.1拌和质量配料必须精确,保证混合料的级配是满足强度规定的核心;拌和中含水量应均匀,接近最佳含水量;必要时抽检水泥剂量和筛分实验。
4.3.2摊铺质量摊铺速度不应快,且要均匀,摊铺只可以不适宜停止,超过初凝时间应设施工缝,必要时采用摊铺现场混合料样制成φ150×150mm试件,原则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做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4.3.3压实压实是混合料强度形成的核心,要在约24h内完毕碾压工序,达到规定压实度,超过终凝时间未能碾压的混合料,应予以铲除,清理出施工现场水泥稳定碎石质量原则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容许偏差检查措施和频率规定分基层底基层1压实度(%)≥98≥97每200m4处302平整度(mm)≤8≤123m直尺:每200m2处×10尺153纵断高程(mm)+5,-10+5,-10水准仪:每200m4点54宽度(mm)不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每200m4点55厚度(mm)代表值-8-10按附录H检查,每200m车道1点20极值-15-2556横坡(%)±0.3水准仪:每200m4断面207强度(MPa)符合设计规定按附录G检查8整体性龄期7-10天应能清除完整的钻件,否则时为不合格,每车道500m或每一作业段取样一次4.5外观鉴定4.5.1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边线整洁4.5.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5.内业资料5.1相应的施工原始记录、检测记录、材料实验报告、检测实验报告、转序资料及施工日记5.2内与外资料记录要详实、规范、不漏不缺,整顿归档及时5.3现场要做好延迟时间记录、拌和时间记录等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1.一般规定1.1中、上面层沥青混凝土采用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中中、下面层的级配在规范规定的基本上进行了调节,使级配形成“S”曲线,有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上面层根据我省近年经验,增设11.4mm、8.0mm、5.6mm三个筛孔,以上提高上面层级配的质量沥青混凝土中矿料级配规定见下表沥青混凝土中矿料级配规定(方孔筛mm)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上面层SMA-13L型中面层LAC-20型下面层LAC-25型稀浆封层ES-2型37.510031.5100—26.5—95~10019.095~10087~9316.010087~9362~7613.2—62~7553~6711.485~95——9.554~7552~6543~568.040~59——5.620~35——4.7518~3233~4530~421002.3617~2522~3420~3265~901.1815~2314~2414~2445~700.612~1810~1810~1830~500.310~167~137~1318~300.159~145~105~1010~2100758~103~5.53~5.55~151.2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路面沥青混合料以及稀浆封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查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实验应遵循《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规程》(JTJ052-)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中动稳定度指标按照我省的使用经验在规范的基本上合适提高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层位击实次数(次)油石比(%)稳定度(kN)流值(0.01mm)空隙率饱和度LAC—20型两面各75≥4.8≥9.020~503~565~75LAC—25型两面各75≥4.55≥8.020~403~565~75检测项目实验目的重要实验措施技术指标LAC—20型 LAC—25型马歇尔稳定度实验配合比设计和沥青路面施工检查马歇尔实验动稳定度(次/mm)测试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车辙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