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边疆和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ppt
3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两汉的民族关系,昭君出塞,温故知新,回忆一下:,(,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p26),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羌,.,南有越等,.,到了两汉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有哪些?,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越等,.,匈奴、乌桓、鲜卑,西域各族,西南夷,越族,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夫余,一、匈奴,1,、匈奴的概况,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A,、西汉,经济上:,政治上:,以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总体线索:,汉初“和,亲,”,汉武帝军事征服 汉元帝,“,和亲,”,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A.,西汉,(1),汉初,推行“和亲”政策,匈奴不断南下进攻;,汉初国力有限,无力抗击匈奴西汉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物品,双方约为兄弟,以长城为界,并进行贸易往来暂时缓和了匈奴和汉朝的矛盾,减少了匈奴贵族野蛮的军事掠夺,避免了大规模战争,但匈奴对边境进攻从未停止。
原因,内容,作用,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A.,西汉,(,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反击匈奴的条件成熟;,见教材,P41,图表,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条件:,过程:,结果,讨论,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客观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实力超过匈奴;,主观原因:,汉武帝知人善用,重用霍去病、卫青等良将,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A.,西汉,()汉元帝“和亲”政策,匈奴内部分裂,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汉朝,提出,“,和亲,”,要求,昭君出塞,背景:,典型代表:,“,塞上香风暗度村,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兵,.,”,我们应如何正确地评价昭君出塞?,这是一首称称颂昭君出塞的诗歌,诗人对昭君出塞持肯定态度,起到协调匈奴与中原民族的关系,确保了稳定和发展,欣赏,密切了汉匈关系,贸易兴旺发达,文化往来增多;,维护了汉匈之间的和平,造就了几十年的和睦相处;,王昭君被称之为,“,和平使者,”,,为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东汉,北匈奴政权瓦解,匈奴西迁,他们对东汉的威胁最后解除1,)匈奴分裂:,南匈奴:,北匈奴:,向汉成臣,与汉人杂居,退居漠北,(,2,)东汉大败北匈奴,将领:,窦固、窦宪,结果:,材料: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
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象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都有些相似秦与两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思考,不同:,秦:,以武力解决匈奴的威胁两汉:,军事进攻与“和亲”政策并用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两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首先,,我们看到匈奴南下进攻两汉,其目的是掠夺财富,他们杀掠无度,给边境地区人民带来灾害,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因此匈奴发动的战争是,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两汉政府进行的抗击匈奴战争是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保护汉族先进文明,因此属于,正义的战争,其次,,匈奴族和汉族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双方战争,绝对不能定性为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再次,,两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是匈奴与两汉关系中的支流,,和平才是主潮流,认识,二、西域,1,、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玉门关遗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 维,楼 兰 古 迹,二、西域,2,、两汉与西域的关系,A,西汉,(1),张骞通西域,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目的,结果,BC138,年,BC119,年,为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为加强同西域联系,促进西汉和西域的相互了解,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2,)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思考,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2,、两汉与西域的关系,A,西汉,(3),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职责:,意义:,公元前,60,年,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设置,B.,东汉,2,、两汉与西域的关系,(,1,)概况,:,汉明帝时,派班超经营西域,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2,)历史作用,:,加强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经营西域,投笔从戎,时间,原因,-,结果,-,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返回主页,东汉初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班超出使西域,张骞、班超经营西域的评价:,一是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定位版图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二是把先进的汉文化远播中国周边的各少数民族,使各民族加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三是加深了汉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大团结四是开拓了“丝绸之路”,既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经济,又使古老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五是开拓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和大秦王送礼汉桓帝,这是中国古代外交的开始三、西南夷和百越,1.,西南夷:,2.,百越,:,(,1,)概况:,汉朝时,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主要的如夜郎等,当时统称为“西南夷”,(,2,)两汉对西南夷的管理,西汉:,东汉:,汉武帝设郡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1,)概况:,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分东越、南越),(,2,)西汉对百越的管理:,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管理,滇王金印,回忆并归纳,概述秦汉时期中央政权与越族的关系军事征服:为统一岭南,解决军粮运输,修建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珠江、长江流域,便利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设郡管理:先后设象郡、桂林与南海三郡迁徙杂居:征发北方农民与百越杂居,将越人迁往内地与华夏族共处设郡管理:汉武帝设南海九郡管理南越秦朝:,汉朝:,运用具体史实说明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1,、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
如:秦开发珠江流域;派兵征越,设三郡,迁人口;秦北击匈奴开发河套地区;汉武帝在西南等地设郡;两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如两汉与西域的关系上(丝绸之路)3,、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发生在中央政权和匈奴之间,但融合是主流如汉武帝时期和东汉前期的战争4,、两汉时期民族融合程度大大加深,;中原民族在这一阶段与匈奴族、西域各少数民族南方各少数民族加深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课堂练习,1,、汉初对匈奴和亲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B,国力有限,C,匈奴强大,D,政局不稳,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基本条件是(),A,国力强盛,B,匈奴内讧,C,昭君出塞,D,张骞通西域,3,、,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A,排除了匈奴的主要威胁,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的杂居,C,和睦了汉匈关系,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4,、,西汉初年,中原与西域各族联系交往的最大障碍在于(),A,路途遥远,B,条件恶,C,匈奴阻隔,D,缺乏人才,B,A,C,C,5,、,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始于(),A,西汉初,B,汉武帝时,C,西汉末,D,东汉初,6,、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和公元一世纪期间的是()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张骞出使西域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A B C D,7,、汉朝在南越地区设置九郡始于(),A,汉武帝,B,汉昭帝,C,汉宣帝,D,汉元帝,B,D,A,中国西汉将领。
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少时为平阳侯曹寿家奴,善骑射,有勇力因其姐卫子夫受汉武帝宠爱,被召入朝,任建章监、侍中元朔二年,(,前,127),春,率军击败匈奴娄烦王、白羊王两部,歼数千人,受封长平侯元狩四年(前,119,)夏,与霍去病各率,5,万骑越过大漠进击匈奴他以正面钳制,两翼包围的战法,歼匈奴近,2,万人而还后升任大司马元封五年病卒,卫青(?,前,106,年),霍去病(前,140-,前,117,),是汉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从小善于骑射,,18,岁时,被汉武帝召为侍中不久,武帝令他随卫青北击匈奴,其后封为骠姚校尉在作战实践中,霍去病注意学习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勇敢的将领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是个难得的将才,遂破格封其为冠军侯,放手让其领兵作战,使之一跃成为当时仅次于卫青的青年统帅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死,年仅,24,岁霍去病,王昭君,王昭君,姓王名嫱,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入京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物产交流,班超,(32-102),,扶风安陵,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具有文名班超小时候家里较穷,他的哥哥班固被召为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班超为官府抄书以养家日久劳苦,曾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应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投笔从戎班超因功被任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中国边防,保证各族人民的安全,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班超投笔从,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