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宜昌政府工作报告.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Wo****W
  • 文档编号:207538631
  • 上传时间:2021-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宜昌政府工作报告篇一:宜昌市第五届政府工作报告在宜昌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李乐成(20.3.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提出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以及20年工作重点,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21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务实拼搏,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预计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114亿元,增长37.1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150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左右,增长15以上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宜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政府团结全市人民,沉着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砥砺前行,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掀开了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的一页这五年,是宜昌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的五年。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居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区域性经济中心地位开始显现预计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20年增长1.9倍和3.1倍注重区域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区经济日益壮大,总量超过全市的51,辐射带动作用更趋明显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宜都、夷陵、枝江、当阳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宜都进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20强预计2021年,宜都、夷陵、枝江、当阳生产总值分别突破20亿元,财政总收入均超过15亿元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快速崛起,工业经济成为市域经济脊梁预计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65家,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4.6化工、食品医药产业快速壮大,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电力产业稳中求进,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80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预计2021年实现增加值178亿元,比20年增长3.6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优强企业倍增工程扎实推进,宜化、兴发、东阳光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过10亿元33家。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达到19件新增专利授权3894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水果、茶叶、蔬菜、畜牧、水产、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生产基地预计202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30亿元,比206年增长1.5倍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3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750亿元以上夷陵、宜都、枝江农产品加工园成为省级重点园区稻花香集团成为全省首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0座,新建、改造末级渠系3908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8万亩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57.2第三产业全面提速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能逐步完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景区升级为5A景区清江画廊、柴埠溪等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夷陵、长阳、五峰、秭归进入“湖北旅游强县”行列三斗坪、车溪等一批旅游名镇名村相继涌现推进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和重庆共同举办了两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预计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收入138亿元,分别比20年增长1.1倍。

      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国家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港口、铁路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万达广场、金东山市场等一批商业项目建成营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稳步推进,新建连锁农家店1648个、村级748家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年增长1.5倍金融业健康发展,兴业、浦发、汉口等9家银行相继入驻宜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80亿元和1250亿元,比20年增长1.5倍和1.3倍这五年,是宜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年下降2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8和4.8,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大力实施沿江突破战略,统筹沿江开发区、园区建设与发展,沿江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全市的8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宜昌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形成“一区多园”构架生物产业园、白洋工业园开发正式启动,高新区开发空间大为拓展积极推进异地开发,兴发工业园等飞地园区健康发展,飞地经济成为山区、库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三峡全通涂镀板、东阳光工业园、中兴汽车、联邦电缆、万达广场等一批投资过100亿、过10亿的重大项目落户宜昌。

      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6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7倍兴建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692个,有576个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支撑这五年,是宜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更趋完善,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市域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创新投融资体制,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实力增强宜昌交运成功上市市城投公司发行债券10亿元已上市企业增发融资40.7亿元农村公以钱养事”新机制基本建立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成为全国示范对内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五年引进市外投资1050亿元,引进专家、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50人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开通运行预计2021年实现出口16亿美元,比20年增长2.9倍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五年落实援助资金294.3亿元。

      这五年,是宜昌城乡面貌巨大变化的五年坚持用市场办法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城市力增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域性交通中心地位逐步显现沪渝、荆宜、江南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宜巴、保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92公里,铁路总里程440公里,港口年吞吐量4600万吨,85的县市区通达高速或一级公路,95的县乡道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通达沥青或水泥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臻完善五年筹资95亿元,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个新建和改造中心城区道路245公里、城市排水排污管道420公里,沿江大道延伸段、城东大道、发展大道、临江溪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污水处理率90生态建设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58,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新增园林绿地101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50.8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万宜都、秭归、兴山获得“国家园林城”称号秭归县城、夷陵军田坝村、宜都鸡头山村进入“全国文明村镇”行列五峰县城回迁正式启动聂家河、潘家湾、樟村坪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55个村被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增“一池三改”农户21.9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普遍改善这五年,是宜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宜昌职教园开工建设高等教育实力增强,三峡大学成为水电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宜昌广电中心、新宜昌图书馆、新宜昌剧院建成使用,改造、新建乡镇文化站91个,建成农家书屋1451个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综合覆盖率达到98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楚水巴山》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文化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荣获“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称号,8个县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闻传媒、演艺娱乐、图书音像等文化产业方兴未艾,预计2021年实现增加值60亿元医疗系建设加强,改造提升市县级医疗机构61家、乡镇卫生院99家,城镇社区全部配建构,99的村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5.8万残疾人接受成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群众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对台、侨务、外事、宗教、保密、信访、档案、方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气象、防震减灾、人防、老龄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步同时,民族工作、援藏援疆工作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这五年,是宜昌政务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效能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实干的浓厚氛围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快推行电子政务,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高效透明行政审批提速提效,审批环节减少20,审批时限压缩68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市政府及其部门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五年按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54件、政协委员提案1995件,办结率100五五”普法效果良好,市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更加安定和谐这五年,是宜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劳动保障和就业工作加强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五项保险参保人数扩大到351.2万人次有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超龄职工等群体养老保险以及“关改破”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工伤保险等问题城镇职工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待遇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序推进,参保人数达到108万人落实社会救助资金20.4亿元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扩大到16万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得到缓解建设经济适用房8249套、廉租房14640套,改造棚户区19027户,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6623万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落实各项惠农补贴30.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8万户解决了10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减少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13.3万人落实民族地区对口帮扶资金7000万元城乡居民家庭财富普遍增加,、电脑逐步普及,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宜昌发展成就斐然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创造了“宜昌速度”,实现了弯道超越我们举全市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完成,有力支持和保障了三峡工程全面蓄水发电我们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城市文明程度极大提高。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与社会各界大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