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所学校法制教育讲稿:家长和孩子齐努力共同预防和减少犯罪.docx
10页家长和孩子齐努力,共同预防和减少犯罪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到咱们学校,与各位共同探讨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话题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家长和孩子齐努力,共同预防和减少犯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家长要懂法守法、当前农村易犯的罪有哪些、未成年人避免受到不法侵害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及要有哪些安全常识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无处不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规矩,即使是国家之间也有国际法例如,家长规定孩子吃饭时不能说话,“饭不语”,这就是规矩,违反了这个规矩,家长就可能罚孩子这次不能吃饭甚至轻轻的揍几下屁股当然,规矩与规矩也是有差别的,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法律是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体现社会上大多数人利益的规矩,并且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现国家的强制力是什么呢?咱们看到或者经常听说的就是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监狱,他们就是保证国家法律得以实施的强制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广大家长朋友更应该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家长朋友懂法守法,可以带动并帮助孩子避免违法犯罪,孩子懂法,在家长要犯错时可以给自己的父母提个醒,这是一个双向共赢的局面家长为什么要懂法守法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你希望孩子什么样你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例如,你经常睡懒觉,不到快上班了不愿爬起来,结果,孩子也这样子,不到快上学绝不愿意起来这其实道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都说家庭教育其实就是身教,你家长性格开朗、人缘好、喜欢读书,你不用说,孩子也会在你的长期影响下向这个方面发展咱们中国有几句俗话,“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几句话当然没有那么绝对,但是这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道理在这里,希望家长朋友们以身作则,主动去学法懂法守法,孩子才有很大的几率做到这一点另外,咱们中国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比自己好、比自己有出息,(有好多家长会对孩子说老子这辈子就这样了、咋家就看你了,孩子就会想凭什么靠我了,你不努力让我努力,你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还要求我了,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你看不让我看,孩子他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说自身不硬不好教育孩子)这当然是美好的愿望,我也相信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家长能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家长如果因故意犯罪而被刑事处罚,也就是俗称的犯了罪,你也许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受靖边县人民法院委托评估一个涉嫌诈骗罪可能适用缓刑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有两个孩子都在读大学,其中女儿今年大四面临就业问题,我们这里人最看重的大家都知道就是---正式工作,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可是呢我们现在都知道要进入国家机关首先要政审,政审就是要审查我们的社会关系,父母有犯罪纪律的,或者被法院定性为老赖的,子女政审这一关肯定是过不去的,这个女儿就在在家人面前痛哭流涕,因为爸爸的事情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事情多么可惜,说道老赖我想多说几句,我们国家的征信体系日益完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讲信誉的时代,不讲信誉寸步难行,(银行贷款首先查看征信,征信好可以,不好一毛也不给贷)实际上我们身边就有好多人,办几张信用卡钱一刷完,卡一扔,号一换,谁也找不上我了,这里普及一下关于恶意透支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以及“恶意透支”认定处罚的相关问题,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了界定,以区别于善意透支的行为。
根据《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介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这次“两高”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1、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2、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这次司法解释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列举了六种情形,比如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3、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4、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家长朋友们,根据目前实行的政策,子女当兵、考军校、入党、考公务员都是需要政审的,其直系亲属因故意犯罪被刑事处罚的,这几条路基本上就断了虽然说,子女要成才不一定要走这几条路,但是你至少给他们堵死了几条、减少了他们的选择,对不对?再说,你要真犯罪进了监狱或者留下案底,你伤害最大的就是你的孩子,难道你希望你的孩子也跟你走上同样的路?所以说,作为家长一定要学法、知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这样你的孩子要走上歪路的时候你可以把他拉回来,更重要的是你不会给你的孩子造成永远的并且是很难弥补的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朋友们学法懂法守法比孩子们学法要更重要二、当前农村易犯的罪有哪些在司法所干了这么长时间,我接触了很多罪犯,发现很多人都是不懂法才犯了法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犯同样的错误,我简单的给家长朋友们讲一下,同学们了解后也可以给你的父母亲人及时提个醒,避免悲剧的发生1、危险驾驶罪我们各个所里就有好多这样的罪犯,有因为喝了酒开车出车祸被查的,有因为喝了酒骑摩托车被查的,也有喝了酒开车在路口被交警查到的。
总之一句话,他们都喝了酒了,并且喝了酒还开车了酒后驾车违反了《刑法》第133条,要被判处拘役并被罚钱的如果因喝酒后驾车而造成他人伤亡的,将从重处罚在这里要注意,有些人觉得自己酒量大,喝个三五两还不上头,开车照样眼不花、手不抖,超个车还能嗖嗖的,自己没喝醉,不能算酒后驾车、醉酒驾驶其实,每个人的酒量都不一样,公安机关判断你是不是酒后驾车,用的是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法,只要你达到了20毫克每百毫升,你就是酒后驾车,要扣分、扣驾照、罚款,达到或超过80毫克每百毫升,好吧,你就准备进去吧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喝一杯啤酒,6小时后仍能被认定为酒后驾车,你还能说你就喝了两小盅白酒,没事吗?所以,在坐的同学们一定要做好这个监督员,只要你见了你的爸妈或者亲属喝了酒,就坚决不能让他们开车,这不但是为你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对更多的路上行人负责2、信用卡诈骗罪这个上面已经讲过了就不在重复3、赌博罪咱们很多家长在农闲或者过年过节的时候喜欢聚在一起打打牌、吹吹牛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赌资超过一定数额你们就触犯了刑法第303条所以,一定要记住,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输赢个几十块钱无伤大雅,但切记不要动不动就输赢几百上千块。
这个,在座的同学们也要做好你们父母的监督员4、窝藏、包庇罪举个真实的例子,前两年制管厂巷子发生的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和嫂子、哥哥,联系,告知了这个事情,后这个哥哥、嫂子并没有劝说自首,反而提供了衣服、手电、钱等让其潜逃后来结果大家都知道犯罪嫌疑人马上就被公安机关逮住,帮助潜逃的所有亲属全部被判刑5、交通肇事罪,这个近两年来交通肇事罪时候触犯最多的罪名目前我们管理就有好几个交通肇事罪犯,全部为缓刑,交通肇事罪是指发生交通事故时因自己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而致人死亡、重伤或者无人员伤亡但损失公私财物30万元以上且无力赔偿的情形,负对等责任时肇事造成的后果要严重些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无证驾驶、醉酒驾驶的要从严处罚有些人就要问了,我开车撞了人是因为不小心,我不是故意的,而且我也赔了人家钱了,为什么还要判我的刑?这里首先指明一点,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没有主观上的故意,如果是故意开车撞人触犯的可就是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了其次,你赔偿人家是刑事讼诉中可以考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一个情节,并且你赔偿人家是承担你所负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这一块是由国家说了算的,是要由检察院来提起公诉的,并不是说受害方说不追究你的刑事责任就不追究的。
我个人理解,国家设立交通肇事罪,你开车时就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注意开车时的安全,这个罪名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也能更好地保护绝大部分人的安全,有很积极的意义6、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别人欠了我的钱,我多次催要就是不给我,而他实际上是有这个偿还能力的怎么办呢?打官司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干脆,我找几个人把他弄来,不还钱不让走,这下他该还钱了吧?很可能,他真的还了你的钱,但是你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就可能就触犯了刑法第238条,犯了非法拘禁罪这就是典型的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说遇到事情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第二个是发现了男女之间的奸情,气愤不过,就把奸夫淫妇给关起来了,好吧,你也很可能触犯刑法第238条为什么叫非法拘禁罪呢?因为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只能由国家授权机关例如公安局根据法律来执行,个人是无权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这个罪实际上是触犯了国家最高大法宪法的规定7、滥伐林木、破坏耕地罪这在刑法中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的法条规定的,是两个罪名,顾名思义,我也就不解释了防止触犯这两个罪名要记住,砍伐自己栽的树,如果树木比较大,五棵以上最好去办采伐证;分给自己的承包地,只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可不要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挖沙挖土、采矿、挖鱼塘等。
只要做到这两点,这两个罪名就不会来找你麻烦了8、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咱们很多家长是务农或者做餐饮食品生意的,在当前国家、社会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打击越来越严厉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我卖的东西我自己也能吃像打了农药的农产品,一定要保证农药残留符合标准才能出售我们镇上就有一人因为买油条明矾过量被判刑9、故意伤害罪我这里所说的故意伤害是指邻里、家人、亲朋纠纷,发生打架斗殴行为,致人伤害的这种情况我发现尤其以女性触犯最多大家要注意,发生了纠纷矛盾,有很多的解决办法,绝对不要一时意气上头,脑袋发蒙,抓起什么就拿什么往人家身上砸,否则造成他人受伤是要负刑事责任的10、虐待罪、遗弃罪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我们了解到我们一小就有这样的事情,父母离异孩子谁都不管,孩子非常可怜,)这两个是告诉才处理的罪名,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去法院告你并且证据充足,你就很可能要进监狱对这两个罪名,咱们家长是最不应该触犯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虐待、遗弃行为的人还真不少,只不过没有人主动去法院起诉追究责任罢了,再怎么恶劣的情形,年老的父母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丢脸、进监狱啊,由此可见父母爱孩子的那份心意尊老爱幼、孝敬老人是咱们中国人的良好风尚,我们家长要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