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15-最苦与最乐课件.ppt
14页15* 最苦与最乐,一、新课导入,我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1.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莫过于 )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 (3)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 (4)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 (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 (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 )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 ),莫若,契约,达观,心安理得,海阔天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2.背景链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3.回顾文体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理解文章内容,还需掌握论题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交流点拨】最苦与最乐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交流点拨】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 、(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二)深层探究,1.细读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交流点拨】(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交流点拨】(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交流点拨】 (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两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即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2.细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交流点拨】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3.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引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得出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即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也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小结:,五、板书设计,,。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