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对策研究.docx
7页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防范对策研究 刘 萌 袁建华(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 271018)【Reference】舞弊三角理论是迄今为止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识别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弊三维防范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减轻压力、消除机会和祛除借口三个不同的治理层次Keys】财务报告 舞弊防范 舞弊三角理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自证券市场存在以来就一直存在,防范财务舞弊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制度背景,试图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一、舞弊三角理论分析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现已发展形成众多理论Bologna and Lindquist 最先提出冰山理论,他们把舞弊比喻成海面上的一座冰山,海平面以下掩藏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问题通常比露出海面的结构部分更加危险Cressey 通过调查访问首先提出,并由Albrecht发展了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合力产生此外还有舞弊的四因子理论,以及舞弊识别标志、舞弊信号、舞弊的行业影响等美国注册舞弊审计师协会的创始人Albrecht 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是迄今为止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识别分析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姜毅,2003;王引,2003)。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002 年发布的第99 号审计准则(SAS 99)与我国财政部在2007 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两者都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将压力、机会和借口作为识别舞弊的重要条件这三个条件形成舞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下栏图1. 实施舞弊的压力舞弊者受到的压力是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例如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经济环境、行业状况或企业经营状况的威胁;管理层为满足第三方要求或预期;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财务状况受到公司业绩的影响,为完成过高财务指标等都会给舞弊者造成压力财务报告的舞弊者主要是管理当局,当他们经营的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融资需求、个人利益的压力,这些往往会迫使他们冒险一试,粉饰财务报告及各种指标2. 实施舞弊的机会舞弊者需要具有舞弊的机会,舞弊才能成功企业所在行业或业务的性质、复杂的组织结构、对管理层的监督失效、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缺陷等都会给舞弊者提供机会例如,从事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高级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管理层由一人或少数人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无效等承受巨大压力的舞弊者无孔不入,些许机会都会成为图谋不轨者的“良机”,当然他们会寻找最能掩饰恶意行动的最佳方法。
3. 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能力借口是指存在某种态度、性格或价值观念,使得舞弊者能够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或者舞弊者所处的环境促使其能够将舞弊行为合理化,借口是舞弊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舞弊者能够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舞弊后才能心安理得例如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管理层与现任或前任审计师之间的关系紧张等,都可能让舞弊者将个人私利与集体利益混为一谈舞弊造假污染着我们的经济环境舞弊三角理论表明,必须将防范的重点放在舞弊产生的根源上,而非其产生的表面结果上防止并发现舞弊并不单单只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人为因素的参与就会使原本脆弱的内部控制更加不堪一击,给舞弊者可乘之机应基于舞弊三角理论,通过减少压力、消除机会和借口的方式来抑制舞弊造假的发生二、舞弊三角理论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具体表现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遗留问题、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显现,由此形成了财务报告舞弊鲜明的制度性背景特征1. 压力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压力来自于资本市场的特殊管制,如股票市场的上市和增发配股政策我国《证券法》规定,企业在主板和中小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必须满足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条件。
按照《证券法》新规,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年末净资产为负数的,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均为负数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因此,大量的企业为了上市、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会操纵收入、费用和利润实现舞弊如山东巨力为骗取配股资格,涉嫌虚增1999 年度利润16 145.73万元此外,截至2012 年上半年,剔除已暂停上市企业,目前仍处交易状态( 包括长期停牌) 的上市公司中2011年度净资产为负数的共34 家,皆为“ST 类”公司其中25 家公司净资产已连续3 年为负值,倘若此种情况持续下去,等待它们的唯有“终止上市”一条路证券市场向来被视为“圈钱”的跑马场,因此,舞弊者自然会不择手段以期上市和避免退市2. 机会目前,我国对财务舞弊的惩罚措施有待商榷例如,按照现行法规,如果上市公司的操纵行为造成了公布的信息虚假,最终导致投资者受损,处理方案基本上是对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道义上的谴责或行政处分或有限的罚款,仅有极少数人被处以刑事处罚(姜毅,2003;王引,2003)公司被证监会查处、罚款,罚的是公司的钱;而且,公司的舞弊行为一旦东窗事发,股价下跌使股东利益又在二级市场上受损。
在这一过程中,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双重损害(姜毅,2003;王引,2003)而对于真正舞弊的管理层甚至大股东而言,这一微弱的惩罚措施与巨大的非法利益相比,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其次,我国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也是舞弊的温床,很多企业在股份制改革时,政企不分或改制不彻底,使上市公司不能真正独立经营,公司的董事、监事和总经理主要由国有股股东直接任命,导致“内部人控制” 现象,监督和约束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3. 借口在面临压力取得机会后,一个自我合理化的完美借口开始推波助澜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就会为自己的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在法庭判决时的一段话,最可说明舞弊者造假的心机了,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股民的利益,即使受到挫折或蒙受冤屈,我也不会趴下,也不会改变我的原则我无罪”(姜毅,2003;郑桂红,2009)即使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时,舞弊者仍然心如磐石,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天经地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或个人素养的诟病是舞弊者制造借口的根[来自www.Lw5U.com]源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对策与治理建议1. 减轻诱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压力从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压力主要可以从上市前和上市后来讲,以发行、配股、增发、取得满意的交易价格和避免退市为主要动机,面对巨大的利益动机,公司管理层不可避免地会铤而走险。
因此想要减轻舞弊的压力,必须从政策层面入手:(1)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制度证监会应更科学、更合理地制定各种考核指标,摒弃单一的财务指标考核,确立一个综合财务指标监管体系2)减少或去除管理层或治理层在企业拥有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不以特定经营结果作为对管理层或治理层业绩考核的直接标准,而更多转为非财务业绩的考核3)转变监管理念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应由现在的监管者身份变为企业的协助者,为公司的上市经营提供指引,监管机构的“平易近人”或许能给上市公司减轻不必要的压力2. 消除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机会消除上市公司舞弊的机会是舞弊防范与治理的核心部分,舞弊的产生是公司的治理出现了问题,它包括公司内部与外部治理两部分: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包括:(1)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缺陷是舞弊的温床,加强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有效运行是一个重要措施2)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及增设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因其独立性,最能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审计委员会也是杜绝舞弊可以依赖的中坚力量3)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监事会的独立性、人员构成、任职资格与预防公司高层舞弊密切相关,也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关键。
改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1)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惩罚力度2)加强舞弊审计准则的应用现有的舞弊审计准则应更注重中国特色的实际应用,而非单纯借鉴国外的审计准则3. 祛除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借口借口是舞弊造假的根源所在,是道德观念的缺失祛除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借口措施如下:(1) 营造诚信向上的企业文化不做假账”并不是一句口号,应强调真实性是企业财务报告之本;(2)将道德观念和性格特征等因素纳为对企业管理层选拔的考核指标管理层任职之前应经过严格考核,避免以亲疏关系造成“内部人”使用的泛滥总之,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弊三维防范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减轻压力,消除机会和祛除借口三个不同的治理层次上市公司舞弊的防范及治理自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就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层次递进且需要不断完善改进的长久工程,是一场涉及政治、法律及道德的系统工程刘萌系硕士研究生;袁建华副教授为会计系副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Reference[1] LOEBBECK J K and WILLINGHAM.Review of SEC Accountingand Auditing Enforcement [R].Releases Workingpaper University ofUtah,1988.[2] ALBRECHT W S and ROMNEY M B.Red-flagging ManagementFraud A Validation[J].Advances in Accounting,1986(3).[3] ALBRECHT W S,WERNZ G W,WILLAMS T L.Fraud:Bring the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 [R].New York:Irwin Inc,1995.[4] 吴革.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J]. 北京: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2).[5] 叶淑林.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 北京: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4).[6] 黄莉娟.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分析及防范体系研究[J].武汉:财会通讯,2011(10).[7] 韦琳,徐立文,刘佳.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北京:审计研究,2011(2).[8] 姜毅. 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J]. 武汉:财会月刊,2002(12).[9] 姜毅. 中国股票市场会计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J]. 北京:财会研究,2003(2).[10] 王引. 浅析证券市场的会计舞弊行为[J]. 北京: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8).[11] 郑桂红. 中国证券市场会计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J]. 石家庄:河北金融,2009(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