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的摇篮ppt.ppt
39页第六讲 中国工业的摇篮 一、近代企业三种类型:外资、国有、民营1、洋务企业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推动了洋务运动近代官督商办体制下,以大机器生 产为依托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第一代——上海资本家阶级诞生洋务三企业之一:江南制造局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1865年,李鸿章在美租界买下了一 座美商旗记机器厂,据说这座工厂还是“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后李鸿章又 将制炮局并入,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它是中国第一家机器军事工业企业1863年两江总 督曾国藩派容闳去美国采购机器,这些机器后归艰难制造局使用江南制造局在高昌庙 江南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水雷、弹 药、机器和修造轮船经费由国家提供 1904年,已发展为13个工厂,职工 2500人1868年造出第一艘兵轮,排水量700 吨,曾国藩命名为“恬吉”号1880年 ,试制成功阿姆斯特郎炮1893年,江 南制造局仿造毛瑟枪成功,每分钟可以 射击25次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是翻译西方 科技工艺书籍的译书机构,内有中国科 学家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有传教 士傅兰雅等在中外人士的通力合作下,翻译馆 翻译出版了大量的军事、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地质等书籍,不仅推动中 国建立了最初的近代科学体系,也对近 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南厂50吨炼钢炉江南枪厂洋务三企业之二: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李鸿章邀请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地址杨树浦1889年正式开工, 有纱锭35000枚、布机530台、5座大汽炉年产棉布18万匹1893年工厂失火1894年重建,改名华盛纺织总厂,有纱锭64000枚、布机750台 纺织工业成为上海工业的支柱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 的人物:李鸿章洋务三企业之三: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1872年成立,李鸿章之目的是“分洋人之利”也是近代我国最具 实力的民族企业在与旗昌、怡和、太古三大外商轮船航运公司的竞争中,显示 了强大的实力,购并了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迫使英商太古、怡和公司订立“齐价 合同”时北洋大臣李鸿章责 成商人朱其昂操办轮 船招商局地址浦东 烂泥渡,在陆家嘴设 有大型仓库和码头最初只有4条船,来往 于上海与长崎、神户 、烟台、天津、香港 、广州、厦门、汕头 等地招商局的轮船悬挂着 总理衙门规定的三色 龙旗北洋大臣、直隶总 步督李鸿章上书清 政府设立招商局奏 章洋务运动期间 ,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李鸿 章主张设立招 商局,获同治 皇帝批准 1872后,招商 局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最早 的航运企业唐廷枢 招商局总办(1873-1884)盛宣怀 招商局督办(1885-1902) 董事会主席(1909-1910)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 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 洋商业航线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生于1875年,8岁丧父,18岁随兄简照南东渡日本从商,其后简氏兄弟在香港创 办“怡兴泰”杂货,在他的努力下,几年间就获利上万1903年,他们兄弟与曾星湖共创 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任副总经理为了 给公司积累资金,他走出国门,赴马来亚、南洋经商,推销卷烟提出“中国人请吸中 国烟”的口号面对南洋的兴起,英美烟公司曾4次企图吞并南洋,在这点上,简玉阶主 张“合政府与国人之力对抗”,“以先对外招股为对策”坚持反对合并1918年,经扩大改 组,形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行股票,在沪、港两地共设5厂1923年简照南病逝 ,简玉阶继往总经理,独擎南洋公司大旗,还兼上海康元五彩花铁印刷制罐厂、联合影 业公司及中国油灯公司的董事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英美烟公司工人开始了大 规模的罢工,大批工人进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在全国人民抵制英、日货和提倡国货的 推动下,南洋开始起死回生,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连库存的零星卷烟也都倾 销一空此时,简玉阶看准时机,将南洋公司再度扩大,在汉口、浦东两地相继建了两 座新厂,公司营业额出现陡增,年盈利达200万元以上2、民营企业 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1866年由孙英德、方举赞创立, 从外商手里承揽一些零星的锻造项目 1869年起使用车床以后已能修造小火轮、汽 锤等产品到70年代有了发展《申报》刊有广告 1900年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1927年,在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的挤压下,南洋公司连亏损1928年至1930 年间,亏损达575万元,公司被迫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并停办浦东分厂以资维 持,翌年1月,宣布上海厂停工,总,分公司一律缩小范围,经营走人低谷 1937年,宋氏官僚资本乘虚而入,通过收买低价股票,取得半数以上的股权同 时,南洋从组织上加以改组,新公司以宋子文为董事长,以宋的亲信程叔度为总 经理,从而完全控制了公司,简玉阶变成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抗战时,南洋公司的资产分散于沪、港及内地,为宋系官僚资本所把持日 帝利用简玉阶在实业界的地位与声望,拉他搞所谓“中日经济提携”的勾当,却遭 到简玉阶的断然拒绝。
几十年的商界经历,简玉阶十分痛恶帝国主义资本势力和 反动腐败政府的重压,向往新中国1957年10月9日,简玉阶病逝于上海华生电器厂是我国创办最早的一家民族电器制造厂1916年由杨济川、叶友才、 袁宗耀等合资创办初设四川路衡浜路,1917年盘下兆丰路(今高阳路)上锦瑞 里的元达电器厂,作新厂址1919年在周家嘴路建新厂房1924年起,开始大批 量生产华 生电扇华生成为驰名各地的电扇品牌(图为华生电扇的广告),直至 现在辛亥革命时封建制度的冲击和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使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 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其中发展 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1911年,全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纱厂有 20家纱绽约50万枚,资本1700万元;1918年 增至35家,纱绽65万多枚加上正在筹备和即 将开工二三十家,投资总额约6000多万元这 是1918年蒋宝润在上海创办的厚生纱厂 二、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20世纪初,我国的面粉工业才起步1911年全国民营的面粉厂约40家,资本仅 600万元,1919年增加到120家,资本约 4500万元每天生产面粉的能力,从4万袋 增加到18万袋。
一次大战时期外国向中国 购买面粉,1914年中国出口面粉不足7万担 ,1918年达200万担中国面粉畅销英、法 、美、俄、日和新加坡、菲律宾各地,改 变了过去洋面粉充斥国内市场的状况这 就是1914—1919年面粉出口增长的情况表 刘鸿生(1888~1956),宁波人父刘维忠在上海招 商局一客轮当买办全家旅居沪上幼年丧父,家 境中落13岁入上海对约翰中学17岁升圣约翰大 学一年后弃学谋生,任教员、翻译、律师约3年 1909,任英商开平矿务局推销员,3年后升为买办 一战爆发,英轮征调回国,遂乘机租船运开滦煤至 上海、无锡、宜兴等地推销,几年内获利129.3万两 ,1930创立华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22年开凿夏桥 新矿进,号称“煤炭大王”刘认为“中国之所以受欺 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科学”乃于1920在苏州胥门 外施门塘开办鸿生火柴无限公司1925年,美、瑞 典合营的国际火柴公司又想吃掉“鸿生”,鸿生不惜 重金,以月薪1000银元聘请专家解决火柴头受潮脱 落及磷边磨损问题联合“荧昌”、“中华”组成“大中 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火柴大王”后创办 章华毛纺织厂,畅销全国抗战爆发后,至重庆、 兰州等地发展毛纺企业、先后成立“中国毛业公司” 、“西北毛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
后还投资水泥、 搪瓷、航运、金融、保险等业,号称“企业大王” 重视科学管理,历任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委员长、招 商局总办、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解放后,任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等 职1956年病逝于上海 刘鸿生为振兴民族火柴业,在鸿生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商标上 一律都标上“完全国货”及“请用国货”等字样,这对于激发民族自 尊心,抵制“洋货”的倾销,有重要意义鸿生火柴厂的火柴商标 中有一图案是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火轮船上面插着中国 的五色国旗章华牌呢绒出自上海章华毛纺织公司 这家公司是最早立足于中华大地的毛纺 织厂,1929年刘鸿生购进产权时更名、注 册,“章华”老牌沿用至今经过90多年 的风雨洗礼,章华牌全毛、毛混纺呢绒已 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商品,近年来相继 开发了羊绒呢绒、兔毛呢绒、丝毛呢绒、 弹力呢绒、印花呢绒、天丝花呢、全毛超 薄型呢绒、全毛麻型呢绒、全毛松络蜂巢 格呢、中性格呢、毛涤长丝缠绕呢绒等品 种,主体产品获准悬挂国际羊毛局标志, 相当部分和产品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次 荣获国家金、银质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上 海市名牌产品,1998年被推荐为上海市著 名商标。
90年代以来,章华牌呢绒又有20 种产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上 海市优质产品证书三、荣家企业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 家世显赫,但家道开始中落荣 氏兄弟之父荣熙泰小时入铁匠铺 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 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荣宗敬(1873一1938),名宗锦 ,字宗敬早年经营过钱庄业, 从1901年起,与胞弟荣德生(1875 一1952)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 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 ,福新面粉公司,申新纺织厂, 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 大王”荣家故居 抗战初期移居 香港,不久病逝荣宗敬荣德生1886年,14岁的荣宗敬由于家境贫寒被迫离开 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学徒3年后, 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 了喧闹的大上海,在给另一家钱庄当学徒的兄长 的引荐下,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几年后, 两兄弟一起在上海开了广生钱庄,两年盈利6000 元荣氏兄弟1902年初办茂新面粉公司,资本20 万两,到1909年为止只有4个粉磨,经营困难,颇 多亏损辛亥革命和欧战给它带来了生机,1912 年又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荣氏的茂新、 福新、申新三家总公司,已拥有12个面粉厂和4个 纺织厂,资本家总额达1200万元以上,居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第二位,仅次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图为1912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上海最大的民营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 荣氏企业购货合同荣家企业家——李国伟,是荣氏企业中杰出 的实业家他毕业于唐山路矿学院,起初是 普通绘图员,但其工作认真勤奋,诚实好学 ,被荣氏兄弟看中,荣德生把自己女儿荣慕 蕴配与他为妻,使其超人的才智、丰富的经 营管理策略得以充分发挥1938年,他不顾 丈人荣德生反对,把“申四福五”迁入内地,开 始形成自己的“申四福五”系统内迁企业创造 了巨额利润,证明了内迁是成功的同时, 李国伟在内地设分厂解决空袭和电力不足问 题他自制机器,开办建成面粉厂,创办煤 矿,用于工业供应;利用纺织废料,开办宏 文造纸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形成了一整套 的管理策略,形成荣氏企业实力重大的派系 ——申四福五系统他积极配合荣德生参与 企业改革,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此外,李 国伟很爱国,又积极支持新中国建设,1951 年后他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把一大批外地 荣氏企业迁回变成公私合营,实现了他一生 中认为最快乐的大愿望李国伟是中国近代 工业企业年轻有为、爱国开明、有远见卓识 的企业家荣鸿元,“大房系统”的领导人,他继 承父亲百折不挠、顽强创业的经营品 质,克服重重困难,领导着举世瞩目 的企业,成为荣氏企业后期发展的主 持者。
荣尔仁,是荣德生二子,经过专业学 习后到公司任领导职务,管理“申二 、五”时,改进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和 经营方针抗战后他经营的“申二”和 “申九”高额盈余,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