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三明市文津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28695600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6.7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三明市文津学校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 Gentleman的精神。

      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

      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1909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选自《中国青年报》)19.划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4分)20.梅贻琦先生是一个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那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4分)2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22.文章标题称梅贻琦为“永远的校长”,试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永远”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9.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清华校训,引出下文先生以此为铭具体践行“厚德载物”的种种表现②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20.(1)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2)沉着冷静,有主见;(3)敢于担当,爱护同事;(4)嗜酒而不闹酒;(5)志趣单纯4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21.(1)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定性”的故事,喝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2分)(2)点面结合既有诸如“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的总体评价,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2分)(3)正面侧面结合,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2分)(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就可给4分)22.“永远”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是清华“厚德载物”思想追求的代表和象征(2分)永远”包含先生开一代风气,包含对清华人文、精神、理念奠基性地位的肯定(2分)永远”是说他的人格风范、默默的君子气度对清华影响深远,让人感念不已,给后世以启迪(2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

      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B. 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C.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D. 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B. 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 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D. 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E. 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6. 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参考答案:4. D 5. CE 6. 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本题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如本题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