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句子翻译梳理.ppt
22页高中语文(必修)文言句高中语文(必修)文言句子翻译梳理子翻译梳理第一册•《鸿门宴》•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5.“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第二册•《兰亭集序》•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游褒禅山记》•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第三册•《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劝学》•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过秦论》•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并吞四海的意愿,吞并各国的野心•2.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明白事理的)第四册•《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赵国 •4.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在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6.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 •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再说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8.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苏武传》•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5.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通“欢”),效死于前•苏武说:“我自己料想早已死了!你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在你面前死去•《张衡传》•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4.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5.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第五册•《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滕王阁序》•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逍遥游》•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再说,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陈情表》《陈情表》•1.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