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反应速率测试卷及答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196629804
  • 上传时间:2021-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0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化学反应速率A 组 基础题组1. 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 2B(g)+C(g), 将 2 mol A 通入 2 L 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 , 如维护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 A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 ;用 B 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0.24 mol/(LC.0.06 mol/(Lmin)min)B.0.08 mol/(L min)D.0.12 mol/(L min)2. 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合成氨 , 已知在时间 t 内, 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6 mol, 在此时间段内 , 用-1-1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45 mol L s , 就 t 是( )A.0.44 s B.1 sC.1.33 s D.2 s3. 用纯洁的 CaCO3 与 100 mL 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 试验过程记录如下列图 (C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以下分析正确选项 ( )A.OE 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B.EF 段, 用 HCl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 mol/(L min)C.OE、EF、FG三段中 , 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 2∶6∶7D.F 点收集到的 CO2 的量最多4. 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 以 v(H 2) 表示],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 , 以下判定正确选项( )A. 加入 NH4HSO4 固体,v(H 2) 不变B. 加入少量水 ,v(H 2) 减小C. 加入 CH3COONa固体 ,v(H 2) 增大D. 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 ,v(H 2) 减小5. 肯定温度下 , 反应 N2(g)+O 2(g) 2NO(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以下措施不转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恒容, 充入 N2C. 恒容 , 充入 He D. 恒压, 充入 He86. 把 0.6 mol 气体 X和 0.4 mol 气体 Y混合于 2.0 L 的密闭容器中 , 发生反应 :3X(g)+Y(g) nZ(g)+2W(g),测得 5 min 末生成 0.2 mol W, 又知以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 mol/(L min), 就 n 值是 ( )A.1 B.2 C.3 D.47. 反应 A(g)+3B(g) 2C(g)+2D(g) ;在不同的情形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1 -1A.v(D)=0.4 molL s-1-1B.v(C)=0.5 mol L s-1-1C.v(B)=0.6 mol L s-1-1D.v(A)=0.15 mol L s8. 肯定温度下 , 向 1.0 L 密闭容器中加入应物 X 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如下表 :0.60 mol X(g),发生反应X(g)Y(s)+2Z(g)Δ H>0,测得反反应时间 t/min 01 23468c(X)/mol-1L0.600.420.300.210.15a0.037 5(1) 0~3 min 用 Z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Z)= ;-1(2)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的规律 , 得出的结论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 6 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 a 为 molL ;(3) 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列图 ,t 2时转变的条件可能是 、 ;B 组 提升题组9. 在 298 K 时, 试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 :H 2O2+2HI 2H2 O+I2 在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 (v) 见下表 :试验编号 1 2 3 4 5c(HI)/mol L-1 0.100 0.200 0.300 0.100 0.10022c(HO)/mol L-1 0.100 0.100 0.100 0.200 0.300-1-1v/mol L s 0.007 60 0.015 2 0.022 8 0.015 2 0.022 8由此可推出当 c(HI)=0.500 mol L -1 、c(H 2O2)=0.400 mol L-1 时的反应速率为 ( )-1-1-1-1A.0.038 mol L s B.0.152 mol L s-1 -1C.0.608 mol L sD.0.760 mol L-1 -1s-10.(2021 湖北武汉模拟 ) 某讨论小组在试验室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 (NH2COON4H)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试验 :NH2COON4H+2H2O NH4HCO3+NH3H2O, 测得 c(NH2COO)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列图;据图判定以下说法中正确选项 ( )A.0~12 min, 初始浓度越大的试验 , 水解反应速率越大-B.c(NH 4COO) 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2C.25 ℃时 ,0~6 min,v(NHCOO- ) 为 0.05 mol/(L min)-D.15 ℃时 , 第 30 min 时,c(NH 2COO) 为 2.0 mol/L222211.(2021 课标Ⅰ ,9,6 分) 已知分解 1 mol H O 放出热量 98 kJ ;在含少量 I - 的溶液中 ,HO 分解的机理为 :--H2O2+I H 2O+IO 慢- -H2O2+IO H 2O+O2+I 快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选项 ( )-A. 反应速率与 I 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C. 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 molD.v(H 2O2)=v(H 2O)=v(O 2)12. 肯定条件下 ,Cu 2+、Mn2+、Fe3+的浓度对乙酸在光照下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如下列图;以下判定不正确选项 ( )2+ 2+ 3+a.Cu b.Mn c.FeA. 该试验方案的缺陷之一是未做空白对比试验2+ 2+ -1B.Cu、Mn 提高乙酸降解速率的正确浓度为 0.1 mol L3+C.Fe 不能提高乙酸降解速率2+ 2+ 3+D. 相同条件下 , 乙酸在 Cu 、Mn 、Fe 作用下的降解速率依次减小13.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爱好小组用 0.50 molL-1 KI 、0.2%淀粉溶液、 0.20 molL-1 K S O、-0.10 mol L-1 Na223S O 等试剂 , 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 2 82-已知 :S 2O8+2I2-2S O4+I 2( 慢)I +2S O2- 2I - +S O2- ( 快)2 2 3 4 6(1) 向 KI 、Na2S2O3 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肯定量的 K2S2O8 溶液 , 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 , 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看到蓝色 ,SO2- 与 S O2- 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意的关系2 3 2 82-为:n(S 2O32 -) ∶n(S 2O8 ) ;(2) 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设计的试验方案如下表 :试验体积 V/mL序号K2S2O8 溶液水KI 溶液Na2S2O3 溶液淀粉溶液①10.00.04.04.02.0②9.01.04.04.02.0③8.0Vx4.04.02.0表中 Vx = , 理由是 ;2-(3) 已知某条件下 , 浓度 c(S 2O8)- 反应时间 t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 如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 请在坐标图中 , 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 c(SO2- )-t 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 进行相应的标注 ) ;2 8答案全解全析1.D v(B)=v(A)= 2mol - 0 . 8mol2L 5minA 组 基础题组=0.12 mol/(L min) ;2.B NH3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6 mol, 就 H2 的物质的量削减了 0.6 mol 3=0.9 mol, 依据 v=Δ ..=得,t= Δ ..Δ .( .H 2 ) = 0. 9mol=1 s ;2 .-.0.. ..( H 2 )2L0. 45mol L- 1 s- 13.B OE段、EF段、FG段生成的 CO2 分别为 0.01 mol、0.02 mol、0.005 mol, 就消耗 HCl 的量分别为 0.02 mol 、0.04 mol 、0.01 mol, 用 HCl 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0.2 mol/(L min) 、0.4 mol/(L min) 、 0.1 mol/(L min), 所以 EF 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快 ,G 点收集到的 CO2 的量最多;4.B A 项, 加入的 NHHSO固体溶于水发生电离 :NH HSO NH + +H++SO2- , 使溶液中 c(H +) 增大,v(H ) 增4 4 4 4 4 4 2- + +大;C 项, 加入 CH3COONa固体 , 发生 CH3COO+H CH3COOH使, 溶液中 c(H) 减小,v(H 2) 减小;D 项, 滴加少量CuSO4 溶液, 发生反应 :Cu2++Zn Cu+Zn2+, 生成的 Cu 与 Zn、稀 H SO形成以 Zn 为负极、Cu 为正极、稀 H SO2 4 2 4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 , 加快了反应速率 , 使 v(H 2) 增大;5.C 容积不变 , 充入 He, 虽然反应容器内压强增大 , 但 N2、O2、NO的浓度并没有变化 , 因此不影响反应速率;6.A v(W)= 0. 2mol2. 0L 5min=0.02 mol/(L min), 又因 v(Z)=0.01 mol/(L min), 即v(W)∶v(Z)=0.02 ∶0.01=2 ∶1, 故 n=1;7.B 方法一 : 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 A 项,v(A)= 1v(D)=0.2 mol L-1 s-1 ;B-1-12项,v(A)=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