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茂名市茂东学校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7页广东省茂名市茂东学校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单选)半径为r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间距为d,如图(a)所示有一变化的磁场垂直于纸面,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在t=0时刻平板之间中心有一重力不计,电荷量为q的静止微粒,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第2秒内上极板为正极 B. 第3秒内上极板为负极C. 第2秒末微粒回到了原来位置 D. 第3秒末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0.2πr2 /d 参考答案:A2. 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mgv B.mgvsinθ C.mgvcosθ D.mgvtanθ参考答案:B把重力分解为沿着斜面的mgsinθ和垂直于斜面的mgcosθ,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不做功,所以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sinθ?v=mgvsinθ.故选B.3. (单选题)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现在不断地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乙图所示.则( )A.在0—4S内小车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B.在0—4S内滑块一直静止,所受摩擦力一直是静摩擦力 C.小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3.5N D.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3.5 N参考答案:C4. 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最早成功的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发现了中子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参考答案:D5. (多选题)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参考答案:AC【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合力保持为0;再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再分析其受到的摩擦力和F是否会发生变化.【解答】解:AB、由题知容器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CD、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时,力F可能不变,若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时F要增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9分)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
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 ω/rad·s-10.51234n5.02080180320Ek/J 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πN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 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2.5rad/s,则它转过45圈后的角速度为 rad/s 参考答案:(1)(全对得3分)Ek/J0.5281832(2)2ω2 (3分);(3)2(3分)7. 已知某物质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物质的分子质量为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 . 参考答案:M/NA,ρNA/M8. 如图a所示,倾角为45°、高为h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球从高为H(2h>H>h)的某处自由下落,与斜面碰撞(无能量损失)后做平抛运动。
若小球做平抛运动后能直接落到水平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起始点距斜面左端的水平距离x应满足的条件是 (用符号表示);若测得x=1m时,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s最大,且水平射程的平方s2与x关系如图b所示,则斜面的高h应为 m参考答案:h>x>h-H,49. 如图12所示,(甲)图是某学生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由于实验中连接重物和木块的细线过长,所以当重物着地后,木块还会在木板上继续滑行,图(乙)所示纸带是重物着地后的一段打点纸带(注意图中任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没有标出)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木块的加速度为a=_____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以及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2 参考答案: -0.50 0.050(或5.0×10-2)以a表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a= 解得:a=-0.50m/s2 重物落地后木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用m表示木块的质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 解得μ=0.05010. 设雨点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雨点半径的平方成正比,现有两个密度相同大小不同的雨点从同一高度的云层静止起下落,那么先到达地面的是________(填“大”或“小”)雨点,接近地面时速度较小的是________(填“大”或 “小”)雨点。
参考答案:答案:大,小 解析:由m=ρV=ρπr3 ,f=kr2,mg-f=ma,联立解得a=g-由于半径r大的雨滴下落的加速度大,所以大雨滴先到达地面从同一高度的云层静止起下落,由v2=2ah可知,接近地面时速度较小的是小雨滴 11. 质量为10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船两端有质量40kg的甲和质量60kg的乙,当甲、乙同时以3m/s的速率向左、向右跳入水中后,小船的速度大小为 0.6 m/s,方向是 向左 .参考答案: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甲乙船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解答:解:甲乙船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规定向左为正方向.设小船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甲v甲+m乙v乙+mv 0=40×3﹣60×3+100v解得:v=0.6m/s.速度v为正值,说明方向向左.故答案为:0.6,向左.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注意动量的失量性,与速度的正负是解题的关键.12. 镭核(Ra)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铅核(Pb) ,其中经过α衰变的次数是_____,镭核(Ra)衰变成铅核(Pb)的过程中损失了_______个中子.参考答案:51613. 假设某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该实验室中悬挂着一个静止的弹簧振子和一个静止的单摆,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
某次有感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5.0km和2.5km,频率为2.0Hz则可观察到_________先开始振动(或摆动),若它开始振动(或摆动)3.0s后,另一装置才开始振动(或摆动),则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________参考答案: (1). 弹簧振子 (2). 30km【详解】根据可知,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大,可知纵波先传到实验室,即弹簧振子先振动;纵波的速度;横波的速度:;则,解得x=30km.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同学为了探究杆子转动时的动能表达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质量为m的均匀长直杆一端固定在转轴O处,杆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用置于圆弧上某位置的光电门测出另一端A经过该位置时的瞬时速度vA,并记下该位置与转轴O的高度差h.(1)该同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长直杆的横截面的直径如图为 ▲ mm. 组次12345h/m0.100.150.200.250.30vA(m/s)1.732.122.462.743.00 (2)调节光电门在圆弧上的位置,测得多组数据如表格所示.请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猜想并写出vA与h的函数关系等式 ▲ .(3)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一切摩擦,结合你找出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守恒规律写出此杆转动时动能的表达式EK = ▲ (请用数字、质量m、速度vA表示).(4)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请提出一条可行性措施 ▲ .参考答案:(1)7.25mm (2分)(2)vA2=30h (2分)(3) (2分)(4)选择密度较大的直杆(或选择直径较小的直杆,或全答)15.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某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O点. b.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P.c.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结点P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做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比较和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相等的.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图13a所示. ①用如图13b的线段长度表示1N力的大小,作出力F1、F2、F的图示. ②用作图的方法求出F1、F2的合力.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半球形介质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相互平行的单色光a和b,从不同位置进入介质,光线a在O点恰好产生全反射.光线b的入射角为45°,求:(1)介质的折射率;(2)光线b在介质中的折射角. 参考答案:①a光线发生刚好全反射 1分代入数据得 1分 由折射定律得 1分代入数据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