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II)卷(练习).doc
9页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分解者,那么( )A.动物和植物会越来越多B.生态系统会越来越大C.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残骸会堆积如山D.生态系统依旧能够运行2 . 如图是哪一类生态系统?(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池塘生态系统3 . 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视野左方的物体移动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移动A.左方B.右方C.上方D.下方4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从变成蓝色的部分切下一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呈现蓝色的结构是( )A.导管B.上表皮C.下表皮D.叶肉5 . 转基因动植物是指被导入哪种物质的动植物A.内源基因B.外源基因C.外源染色体 D.外源DNA6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可大可小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D.任何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 . 如图中的①表示植物的哪一生理过程(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8 . 生物实验中常使用显微镜,如果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40×两种,则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A.100倍B.40倍C.140倍D.400倍9 . 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10 .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C.用显微镜观察应为字母“P”,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d”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多11 . 生物实验中经常用碘液,下列有关实验中没有用到碘液的是( )①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③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④观察草履虫A.①B.②C.③D.④12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树林B.一块草地C.一间教室D.一座城市1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建立湿地公园能保护滇池的水环境B.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C.退耕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的土地沙化,能通过草场的自动调节快速恢复原样14 .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阳光照射,天冷了还要把花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的花卉,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温度 ⑤生存空间 ⑥水分A.⑥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①D.⑥②③④⑤①15 . 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变疏松C.竹节虫体形与竹枝相似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16 . 下面是某同学测量胸围差得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该同学的胸围是 ( )第一次11 cm 第二次10 cm 第三次12 cmA.10 cmB.11 cmC.11.5 cmD.12 cm17 . 若用目镜为4×、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则放大倍数为( )A.4倍B.10倍C.14倍D.40倍18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不可随意更改B.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记录C.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可以不规范D.实验程序可以随意更改19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叙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蚁穴溃堤B.大树底下好乘凉C.蚯蚓松土D.青蛙冬眠20 . 茄子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下列对于菜农在茄子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相关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C.合理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D.育苗时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21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22 . 有“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之称的分别是( )A.海洋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23 . 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池塘里的蠕虫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A.①③B.⑦⑧C.③⑦D.③④24 . 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生态效益是由复杂的( )带来的。
A.种间关系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D.温度条件25 . 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特征的具体实例:( )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 . 环境中的植被类型不同,空气湿度就会有所差异小明探究植被类型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得到如下实验结果,相关判断正确的是组别裸地组草坪组灌木丛组空气湿度的平均值55.9%63.7%69.7%A.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B.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C.裸地没有植物,但可起对照作用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27 .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解放前由于植被稀少风沙大,被称作“八百里瀚海”,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却植物繁茂,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28 .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放大倍数为100倍的低倍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总数为64个,请问换用高倍镜后(放大倍数为400倍)视野中至多能观察到多少个细胞( )A.16个B.8个C.4个D.2个29 . 农艺师在生产“韭黄”时,采用无光的条件,是因为( )A.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B.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分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空气和充足的水分二、填空题30 . 我国主要植被类型 (_____)三、综合题31 . 将明处理后的中叶片的主叶脉在图示处切断,乙叶片C处两面均貼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所示)。
将此植株置于光下,四个小时后,将甲、乙两叶片同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B、D部分变成蓝色,A、C部分未变蓝色请回答:(1)实验中,A部分未变蓝是因为________,C部分未变蓝是因为________,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和______2)实验中有两个对照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2 . 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③中的碳以_____形式进行传递2)图甲中的B、D分别代表_____和_____3)写出图乙中,该食物网由_____条食物链组成位于第四营养级的有_____ 4)食虫鸟与蜘蛛的种间关系是_____5)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二、填空题1、三、综合题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