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毕_业_论_文设计总.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Bod****ee
  • 文档编号:47507366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5.5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青岛农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题 目: 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 姓 名: 马红红 学 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 班 级: 09 级 02 班 学 号: 20093080 指导教师: 张茹琴 2013 年 3 月 10 日2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表、资料均已作明确标注,论文中的结论和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真实可靠,不包含他人成果及已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2013 年 3 月 10 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青岛农业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设计) 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该毕业论文(设计)或与该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单位署名为青岛农业大学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马红红 日期: 2013 年 3 月 10 日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3日4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附件材 料题 目: 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 姓 名: 马红红 学 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 班 级: 09 级 02 班 学 号: 20093080 指导教师: 张茹琴 52013 年 3 月 10 日6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立题表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立题表立题题目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题目来源来源于生产实际 □来源于科研项目 □其他 题目性质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其他题目完成形式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申请立题教师职称从事专业立题说明: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工作小组意见: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7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 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 要求完成时间 2013 年 3 月 20 日 论文(设计)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 2012 年 6 月 5 日—2012 年 6 月 30 日:花生网斑病病原的分离、纯化。

      2012 年 7 月 1 日—2012 年 7 月 20 日:对花生网斑病病原进行致病性测定 2012 年 7 月 21 日—2012 年 9 月 30 日: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花生网斑病病原进行产孢培养并进行孢子计数及病原菌的鉴定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8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花生网斑病病原鉴定及促进产孢实验 姓 名: 马红红 学 院: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 业: 植物保护 班 级: 09 级 02 班 学 号: 20093080 指导教师: 张茹琴 2012 年 6 月 3 日9说 明一、有关说明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应尽快征求导师意见,讨论题 意与整个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 集有关资料并编写研究提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应说明此项研究(或设计)在生产 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 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 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或设计)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 要综述,只对本人所承担的课题或设计部分的已有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条理地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或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将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 要重点突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物所能及、力所能及、能按时完成 的,并要考虑与其它同学的互助、合作 4.研究(或设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或切合实际的具有新意的 设计方法,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或高水平设计成就的关键因此, 在开始实践前,学生必须熟悉研究(或设计)方法,以避免蛮干造成返 工,或得不到成果,甚至于写不出毕业论文或完不成设计任务 5.实施计划要在研究提纲中按研究(或设计)内容落实具体时间 与地点,有计划地进行工作 二、注意事项 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经开始, 学生已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了周密的思考,是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关键的环节。

      在开题报告的编写中指导教师只可提示,不可包 办代替 2.无开题报告者,不准申请答辩 3.本表要用计算机填写,签字要手写,一式三份,本人、导师、 所在学院(要原件)各一份 4.学生可根据内容的多少调整表格的大小10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等)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 & Boerema )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花生的叶部病害该病原菌在培养基上产孢难限制了实验室研究的展开另外,对该病原菌有性阶段的分类地位、以及致病性不明确鉴于花生网斑病菌在培养基上难以产孢,且对其有性阶段的分类地位不明确,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花生网斑病菌产孢的影响,以及有性孢子的分类地位以及在病害侵染中的作用本实验可以为下一步展开生物学特性及侵染机制比较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 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 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据 2007 年统计,全世界的花生种植面积已达到 2200 多万 hm2。

      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 2,目前除西藏、青海和宁夏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一定规模的种植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 ,又称云斑病、褐纹病、污斑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花生叶部病害,是花生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多数花生品种都极易感染此病害1973 年在德克萨斯州首次发现,其后在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和维吉尼亚也发现了该病害1982 年,我国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首次发现该病,随后在陕西、河南也有报道[1~3]在我国,花生网斑病主要导致花生生长后期大量落叶,影响产量,一般可减产 10%~20%,严重的达30%以上,给花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4~5]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诸多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花生网斑病的系统研究,现已逐步明确了该病菌的分类地位,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花生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在花生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花生11中后期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叶柄和茎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网纹型: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先产生一星芒状小黑点,渐次扩大而成黑褐色、边缘成网状、不整齐而模糊的斑。

      病斑不穿透叶片,这种病征多发生在发病初期或少雨而干早的中后期第二种为污斑型: 病斑较大,在0.7~1.5cm,近园形,黑褐色,病斑边缘较清晰病斑穿透叶片,但叶背面斑较小,老病斑质脆易碎,在病斑的坏死部分上有时出现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把有污斑型病斑的叶片组织用棉兰染色,可观察到污斑型的产生是菌丝深入侵害叶片栅栏细胞的结果,因而叶片产生较大面积的坏死,并可穿透叶片背面污斑型的产生,多处于高温多湿的夏季,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产生污斑型病斑的主要因素污斑型病斑的大量出现,说明当时的条件适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6]国际上曾对花生网斑病病原的鉴定结果不一致其无性阶段最初被鉴定为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后来发现该病原菌的孢子类型可随环境条件而变化,在大田条件下,病叶上的分生孢子,一双胞为主,而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以单胞为主后来Berwer和Boerema用发生学测定方法做了重新鉴定:根据是壳二孢的产孢方式是全壁芽生环痕式,而茎点霉属的产孢方式为内壁芽生瓶体式,因此划分为茎点霉属(Phoma)在我国,徐秀娟等也将该病原鉴定为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这与国际上已确定的花生网斑病病原相同[7~9]。

      在自然条件下,病组织上产生在的分生孢子器为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埋生,具孔口,平均直径为148.7µm(总体在50~200µm之间)分生孢子器产生无色,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多为双胞,少数单胞,分隔处稍缢缩,分生孢子大小为13.0×3.9µm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产生黑褐色,球形,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它的直径范围为85.6~214.0µm分生孢子器产生椭圆形,无色的分生孢子,大多单胞,极少数双胞,大小范围是3.3~9.1×2.0~3.4µm在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的近球形,褐色,光滑,顶生或间生,单生或串生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也可聚集成团对于该病原菌有性阶段的分类地位目前尚不明确,曾有报道为属于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隔孢球壳属Didymosphaeria或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曾经有报道称,有性阶段的子囊壳呈深褐色,球状,有短嘴或无嘴,单生,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