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长春市解放中学 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8页吉林省长春市解放中学 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统一了度量衡 D.统一了法律参考答案:A2.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这些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指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参考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辛亥革命后人们改变了由于“礼治”的习惯对打官司和讼师的偏见,这体现了人们法律观念的进步由此分析,辛亥革命使中国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即材料体现了中国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故选A3.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参考答案:A4.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参考答案:C【详解】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自强派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向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选CA是洋务派的主张,B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一—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一—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序幕5. 首先发起文学革命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参考答案:B6. 下列书法家与朝代,不能形成对应关系的是A.秦代李斯 B.东晋王羲之 C.唐代柳公权 D.北宋文征明参考答案:D7. 易中天在《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提到:人民选举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多不好操作。
另外代表们(制宪会议代表)对人民是否熟悉情况是否有判断力也表示怀疑可取的方案也就是“选举人” 选举最能体现材料中的设想的是A.美国众议员的产生 B.美国总统的产生C.美国联邦法院的最高法官的产生 D.英国下议院的议员产生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由材料中“人民选举……最大的问题是人数太多不好操作另外代表们(制宪会议代表)对人民是否熟悉情况是否有判断力也表示怀疑”可见,美国宪法在选举问题上,为解决上述问题设想出产生总统候选人的方案,由选民从中间接选举产生出总统,即“选举人”选举方案,故选B美国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美国联邦法院的最高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产生,故C项错误;D项所述与美国选举无关,故排除8.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政治革命 B.思想启蒙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参考答案:B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10.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创立于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参考答案:C11. 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B.工业布局因工业内迁而改变C.工业结构随战争而调整D.官僚资本逐步侵蚀民族工业参考答案:C题干反映的是1942年与1937年相比,国统区重工业占工厂总数比例增加到近4倍,占工业资本总额的比例增加到近20倍,而工人所占工人总数的比例则是增加到近7倍,所以这是工业结构变化,而从1937年开始,日本全面侵华,故选C;题干中没有提到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工业布局和官僚资本,故排除ABD。
点睛:数据表格类题目,首先要看清表格是关于什么的数值,里面各栏的数值分别是哪一方面,然后要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最后可以得出有关信息这是关于数据表格类题目做题的基本步骤,这一题也不例外这一题主要进行纵向比较,然后即可得出结论12. 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资本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参考答案:A13. 戴安澜(1904~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安徽省无为县人牺牲后,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据此判断戴安澜将军牺牲时所处的战役对应的战场形势图是A.B.C.D.参考答案:C戴安澜将军牺牲时所处的战役为1942年入缅作战故本题选C14. 从清末新政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参考答案:D15. 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内燃机的创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参考答案:A【详解】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故①正确;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提供了新动力,故②正确;普朗克提出量子论与“电力火花”无关,排除③;内燃机利用石油能源,与“电力火花”无关,排除④;故选A16.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参考答案:A17.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A.庄周 B.韩非子 C.朱熹 D.王阳明参考答案:D18.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参考答案:D19.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的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参考答案:A略20.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参考答案:D考查《马关条约》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来;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学习所以应选D21. 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A.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B.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C.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D.美苏间核战争一定会发生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认真阅读材料,不难看出,爱因斯坦表示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是核战争,而这将把地球摧毁,人类将一无所有2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庆祝回归十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能顺利走上歌词所唱的“路径”,最终实现了回归,根本原因是( )A.香港同胞有强烈的爱国心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C.邓小平在香港同胞有崇高的威望 D.祖国大陆通过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力,国际影响日益提高参考答案:D23.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参考答案:D24. 人们形容李四光所创立的新兴学科是“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向”该学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①寻找勘探油田;②寻找铀矿资源;③预测地质灾害;④进行冰川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A25.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参考答案:C26. 新派文人胡先骕继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后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主张“欲创造新文学,必浸淫于古籍,尽得其精华,而遗其糟粕,乃能应时势之所趋,而创造一时之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