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5页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蔺少刚 马贵仁 张伟正 翟红霞 杨正德摘要介绍了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9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续产业;成效;问题;对策;宁夏彭阳S757 B 1007-5739(2009)14-0389-011彭阳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的成效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彭阳县实施9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9.5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5.0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46万公顷,退耕还林草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生态效益初步显现9年的工程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试点前的13.0%增加到22.8%,退耕治理区林草覆盖度提高到90.0%累计治理小流域92条,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 712km2,年减少泥沙流量约500万吨,生态条件有所改善,生物种群逐渐增多2)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直接从退耕还林补助粮款中受益,使低产低效的农耕地退耕后每年能稳定地获取100 kg粮食,确保了粮食安全9年累计兑付群众退耕补助粮食18.87万吨,现金40 287.93万元,退耕户户均增收16 894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 051元;退耕还林间作种草带动了牧业发展,全县紫花苜蓿累计留床面积达到6.67万公顷,饲草总面积达到8.67万公顷,畜禽饲养总量由1999年的45.0万个羊单位增加到115.8万个羊单位。
退耕工程建设带动了劳务业的发展,全县每年输出劳务5万多人,创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3)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全县9年新修基本农田1.95万公顷,解决了4.4万人的吃饭田问题;新修建山区道路594km,解决了120个村行路难的问题;修建集雨井窖2.6万眼,解决了1万多户的人畜饮水问题2存在的问题虽然全县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和后续产业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财力困难,后续产业开发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严重不足无论是特色种养业或是农产品加工业,初始起步阶段都需要较大的投入,加之地方财力十分困难,金融部门贷款规模小,安全性要求严,致使产业开发投入不足,影响开发进程;二是退耕还林草农户的基本口粮田改造步伐缓慢,后续产业开发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畅三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密度不达标,加之干旱少雨,林草生长缓慢,成活率不高,在短期内难以充分发挥效益,难以保证后续产业开发所需资源四是小城镇和市场建设步伐缓慢,二、三产业不发达,劳务输出渠道不畅,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3 对策(1)积极培置资源退耕还林经过9年的精心实施,已完成退耕还林种草5.04万公顷,按照“退一还二”的运作方式和“山顶沙棘、山桃株间混交,隔坡地埂苜蓿柠条,山坡桃杏缠腰”的林草布局要求,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实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田则田、乔灌草镶嵌配套,初步形成北部水保饲料林、中部桃杏生态经济林、东南部优质干果林、西南部水源涵养林和林带隔坡间作种草的林草格局,为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杏子、沙棘、花椒、核桃、苜蓿、柠条等资源,力争把彭阳建成宁夏东南部最大的生态基地。
2)加快综合治理步伐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结合,一座山、一条沟、一个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一次到位以后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小流域集中布点,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成效按照先上后下、先坡后沟、上退(耕)下推(地)、沟坡兼治的方式,先后配套机修梯田、集雨节灌、地膜覆盖、品种改良、截杆栽植等实用新技术,提高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坚持退耕管理同补助粮款挂钩,巩固建设成果3)加快坡改梯建设进程坚持走“以进促退、以退促调、以调促收、以收促稳”的配置资源路子把退耕还林草和农田基本建设结合起来,多方争取,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解决退耕户的后顾之忧,退耕区域内,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群众稳定退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4)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依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定位在生态型林草业、增收型种植业、致富型畜牧业和增值型加工业上,随着退耕面积的逐年增加,群众口粮得到有效保障,要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特色种养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提高非退耕地的利用率要对退耕所剩耕地作高效、合理地利用,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坚持把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积极推行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组织引导群众调整结构种草,修建圈棚养畜充分利用国家财政科技项目的投资与扶持,着力建成良种黄牛和生产羊基地,增设改良点,投资修建暖棚圈舍和青贮、氨化池,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5)推进产业基础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发展和扩大果品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加工业,促使农林产品转化增值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退耕还林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工为龙头,发展“两杏(仁用杏、肉用杏)”产业,要把杏子的生产同加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果脯加工企业规模,开通杏仁加工生产线二是以柠条、紫花苜蓿为主要原料,建成一定规模的饲草加工基地三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生产地方拳头产品,发展地方经济,突出地方特色,力促地方特色产业,从而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6)转移剩余劳动力退耕还林草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从业转移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组织退耕农户劳务输出,使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学习先进技术和实用本领,自谋发展,促使其增收。
二是积极扶持创办村级服务实体,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拓宽农民脱贫增收的路子,解决剩余劳动力从业难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快二、三产业建设步伐,推进小城镇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规范管理秩序始终把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放在退耕工程建设后续产业开发的首位,长期坚持在产业开发管理上,首先,分产业成立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县长牵头,在项目的论证、立项、审批和资金的协调、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加强扶持引导,加快发展体制步伐;其次,建立明确的政策机制,现已制定出台的《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办法》,对退耕后续产业开发,提出了明确的程序要求和奖罚措施,为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双赢奠定了基础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