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21年工作计划.doc
28页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21年工作计划 (一)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研究制定《关于本市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制定健康上海行动第一轮三年计划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健康上海行动监测和考核细则 (二)重点举措 1.探索建立完善财政投入支持健康上海行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推出有财政经费资助的健康上海行动专项 2.建立完善健康上海行动激励表扬机制,通报表扬一批健康上海行动示范、优秀案例和“健康达人”,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3.举办领导干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与全球健康城市建设”专题班 4.推进健康上海行动首批重点项目与区域化特色项目 5.加强长三角健康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公共卫生电台建设,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健康促进系列活动 6.完善健康上海行动监测评价考核机制和评估验收方法,进一步将健康上海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内容 第二部分: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一)工作目标 建立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家、医务人员、教师、媒体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新渠道,完善健康资讯传播网络,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践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重点举措 1.通过系列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推出健康科普图书和期刊等方式,加强健康生活的舆论引领市委宣传部) 2.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和业务领域的健康科普资源,做实“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建立开放共享的健康科普资源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审核机制市卫生健康委) 3.继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开展10个重点领域健康科普精准配送和15个科普专项市卫生健康委) 4.培育健康科普品牌项目,开展全市健康科普年度优秀作品征集推选活动,选拔扶持一批优质健康科普品牌、栏目和项目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举办百万市民防疫知识与健康素养大赛健康达人秀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6.继续举办第三届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7.以妇女为重点人群,以绿色家庭、运动家庭、最美家庭创评作为重要抓手,加强健康家庭、科学育儿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积极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和文明家风理念,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8.支持健康科普内容开发与推广,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健康科普服务。
市科委) 9.聚焦重点人群(公职人员)和重点场所(公共交通),利用新媒体手段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市红十字会) 10.利用本市机关事务管理先进集体创评、市级机关公务员健康促进等工作平台,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市机管局) 11.结合每月“环境清洁日”、六五环境日和世界城市日等节点和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在公共场所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市精神文明办) 12.运用“上海发布”“每月一访”、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重要新闻版面等工作平台和机制,提升健康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13.启动《人间世》第三季拍摄,制作人文公益纪录片《新手术》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建设儿童健康线上公益咨询通道,设立“儿童医学专题讲座”和免费义诊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14.加强广告监测,以医药保健类商品服务等作为广告监管执法重点类别市市场监管局) 二、合理膳食行动 (一)工作目标 编制、发布营养健康科普知识;推进主流健康传播媒体营养科普计划,鼓励全社会参与合理膳食行动开展“健康食堂”“营养支持性社区”等建设,通过对重点人群行为干预,落实减盐、减油、减糖的目标 (二)重点举措 1.召开合理膳食专项行动工作组会议,研究指定合理膳食行动年度计划,推动各项工作和指标的落实。
市卫生健康委) 2.组织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及随访方案》,了解居民膳食及健康状况,为制定促进全民健康的营养政策与策略提供循证依据市卫生健康委) 3.以“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为契机,在全市开展系列营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并通过主流媒体及相关单位宣传平台线上集中主题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营养科普专题节目;通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媒体投放营养科普信息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开展重点人群的限酒宣传和行为干预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申通地铁、市文化旅游局) 4.制修订各类健康食堂建设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工作,提升食堂的营养供给能力、改善营养支持环境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本市营养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试点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本市营养指导员培训试点实施方案,逐步落实每万人1名营养指导员的健康中国行动相关指标市卫生健康委) 6.研究制定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指南在松江区开展营养社区建设试点的基础上,评估论证和总结经验,研究制定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指南并逐步推广市卫生健康委) 三、全民健身行动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努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二)重点举措 1.全面按时完成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80片市体育局、各区) 2.制定实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社区足球场、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美丽乡村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利用屋顶、地下和高架桥下空间、闲置用地、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等因地制宜布局各类体育健身设施;支持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市体育局、各区) 3.推动建设体医养融合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每个区至少新建1家,全市累计建成不少于30家,提供智慧助老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市民政局、市体育局) 4.在开发区、园区、楼宇等处建设20个职工体育健身驿站(市体育局、市总工会) 5.加强体育消费券配送,打造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升级版,支持市民以优惠价格享受体育场馆服务市体育局) 6.举办2021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以“一起上赛场,人人享健康”为主题,完善市级、区级、街镇级赛事活动层级体系,创办长三角体育节、上海社区运动会、建党一百周年健身系列赛等品牌赛事,建立“线上+线下”竞赛活动新模式。
市体育局) 7. 依托科技手段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市体育局) 8.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推进科学健身讲座、技能培训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楼宇,全年完成配送不少于8000场市体育局) 9.支持社区健康师项目试点,进一步推出运动健康师项目,指导市民健康吃、科学练、治未病、防慢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市体育局)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2.《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 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 4.《关于推进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意见》 四、控烟行动 (一)工作目标 围绕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管理模式,加大控烟宣传监管力度 (二)重点举措 1.聚焦控烟重点难点行业,以及市民群众投诉集中的控烟热点问题,继续坚持集中执法、专项执法与日常执法并重,切实提升监管执法力度市卫生健康委、各控烟执法部门) 2.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实施周年、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等节点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无烟倡导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各控烟执法部门) 3.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
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机管局) 4.推进戒烟服务能力建设和戒烟活动开展完善戒烟网络,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控烟动态监测和烟草流行调查,为优化控烟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市卫生健康委)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加强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二)重点举措 1.继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 2.推进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实习考核工作,指导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管理市卫生健康委) 3.持续推进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心理门诊(包括儿童青少年门诊)设置,做好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上海市心理咨询服务管理办法》 2.《上海市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实习考核管理办法》 六、人群健康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通过跨部门协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妇幼、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水平 (二)重点举措 1.推进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科教综合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大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等妇幼健康重大项目建设。
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强化中医妇科、儿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上海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妇女儿童健康自测自评和指导干预服务市卫生健康委) 2.提升“7+6”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分级负责、综合施救能力和水平建立长三角危重新生儿城际转运联盟完善孕产妇风险筛查与评估、危重报告与救治、高风险专案管理、死亡调查与评审、岗位责任问责、诫免谈话、全市通报和考核评估等制度加大家庭医生团队参与高风险孕产妇管理力度市卫生健康委) 3.推进21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夯实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研制推广针对儿童发育和心理行为等问题的家庭和社区评估的适宜技术推进以自闭症为切入点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试点工作推进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夯实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保障线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4.推动近视综合防控,加大环境、行为及视力检查和屈光监测力度,指导家长改善家庭用眼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制订视力生长发育曲线、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等应用规范标准做好学生体质锻炼、健康监测、心理健康呵护、防艾拒毒教育、均衡营养膳食,及校园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禁烟控烟、厕所革命、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市教委) 5.开展《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修订立法调研,从法治层面规范本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全完善职业健康规范体系市卫生健康委) 6.推进“职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逐步实现本市职业健康业务管理和信息互通一体化,建成国内首个职业健康省级管理服务“大平台”建设长三角职业健康管理协作平台,依托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建立“长三角化学中毒远程救治协作中心”市卫生健康委) 7.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工作场所噪声、粉尘、高毒物质和放射性危害因素等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加大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开展职业健康随机监督检查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8.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争做“职业健康达人”等活动,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健康企业示范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9.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