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地理图解1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生版.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3460317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3M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地理图解考点系列(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考点概述回归运动与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节气、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太阳高度等二、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图解1. 回归运动读图要点:(1) 冋归运动的定义;(2) 任选上血--幅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太阳的冋归运动过稈说岀上图中ABCD四点的节气(2)要点详述1.冋归运动的定义:2•太阳冋归运动过程描述:直射点位置日期节气直射点运动方向随笔简图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2. 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1)母图导航读图要点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热量带之间的关系;与昼夜长短的关系: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当黄赤交角为045°、90°时上述情况如何变化2)要点解读1・基本原理1.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引起太阳真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因素2. 黄赤交角的度数大小与冋归线的度数 ,与极圈的度数互2 •影响(1)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影响太阳直射点、极昼(夜)和五带的范若其它条件不变,地轴与黄道的夹角 增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真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加快B. 我国温带地域扩大2C. 极仔、极夜区域向较低纬推进1 °D. 热带范围缩小2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设某地地理纬度为定值A、I叫归线度数(黄赤 交角度数)为变数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都与黄赤交角度数呈正相关,随黄 赤交角Q)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1)地球上任意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 算(2)南、北冋归线Z间,乞地年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为90° ,最小值为90° -(A十a), 变化幅度为A+a任意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二90° -ZZOR(3)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各地年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值为90° -(A-a).最小值为90° -(A+a),变化幅度为2a(3)极圈以内,各地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值为90A-a).最小值为0,变化幅度为 90° -A+a0若其它条件不变、黄赤交角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除赤道外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增大B. 悉尼垂有于地面物体正午影长的年变化幅度增大C. 哈尔滨东两走向两幢楼间的距离可以缩短D. 备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最大值都将增大,最小值都将减小(4)影响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Nm、n分别表示夏至|_1、冬至口某一时刻的晨 线与A,B同纬度各地一年中最长昼岀现在 夏至11(昼弧长为BC的两倍)、最短昼长出 现在冬至LI (昼弧长为BD的两倍),昼长的 年变化幅度为CD的两倍(2Q ;若黄赤交角增 大,夏至口、冬至LI晨线向赤道倾斜将更明 显(m'、n'),A、B所在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年 变幅度为2a+4bo若其它条件不变,黄赤交角减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 夏至LI,北半球各地仔长部变短B. 北半球昼长夜短的口期将减少C. 全球各地昼长的年变化幅度都减小D. 除赤道和新极圈内,其它地区仔长变化速 度减慢结论: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幅随黄赤交角增大而 、减小而 ,而口纬度越高变 化越 0但是,赤道上直长始终是12小时,黄赤交角变化前麻的变幅为 ;黄赤交角 增大后的原寒带范围内和减小的新寒带范I韦I内,仍然有极區和极夜现象,仔长年变化幅度仍 为24小时。

      5)其他影响黄赤交角变化一太阳岚射点移动范用变化一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变化一气 候带分布范围变化一白然带分布范围变化等等若其它条件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气候将向高纬地区退缩 B.南亚夏季风影响范I别减小C. 地中海气候区缩小 D.热带草原带范围南半球南扩、北半球北扩(6)特例分析黄赤 交角太阳直 射点位 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季节变化0°各地年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为各地全年任夜 ,变化幅度为45°自南北纬45° (变幅为 )向两侧 (赤道和极点变幅为)赤道和原寒带以外地区年变幅 季节变化明 显的区域90°各地都有直射机会,变化幅度皆 为各地都有极昼和极夜机 会,变化幅度皆为— 小时各地都有明 显的季节变 化3. 太阳直射点(2)要点详述1.定义:2.作图3.太阳育射点在不同光照图中的表示: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4.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 26’ Z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5.太阳真射点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日忽□□ 0 UBfU风带、气压带随着太阳冇射点的移动而移动6.太阳肓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大阳JL射点虚比人的年進动“辻左图是__极投影图,从b至a太阳宜射 点由 向—冋归线移动;右图从c至 d表示太阳直射点由—向—冋归线移 动。

      nFln n r北1*球金球尿夜北半球个球W夜«_' —iE午人阳码険« — ft—亦逋加人-ja正午A阳岛度#iiiWX _tt正午太RI高度北何収线址大_a肉回片线显Z It4.(1)母图导航读图要点:夜弧、昼弧代表的含义;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季节分布规律; 计算方法;影响因素(2)要点解读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 肓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 ,南半球 ;越往—,昼越长(除极昼极夜地区外)2. 育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 ,南半球 ;越往 ,昼越长(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长(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极一3. (1)同一纬度上的两地,昼(或夜)长 o (2)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两地,S(或夜)长有“对称互补”的特点3)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NO太阳光线4.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纬度越高,昼 或夜长变率越大;纬度越低,昼或夜长变率越 小2. 昼夜长短的季节分布规律: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除赤道外),具体情况又因纬度 而异1)冬、夏.至LU壮或夜岀现极端北极北回归线w44 ft id ft 长起南极»£长(2)春、秋分LI,全球昼夜等长北极南扱(3)与夏(或冬)至U时间间隔相等的任何两天,其昼(或夜)长相等。

      知aa l(4)从夏至|_1到冬至口或从冬至LI到第二年 夏至日期间,与秋(或春)分11时间间隔相等的 任何两天,其昼(或夜)长“互补”北何01线肚秋分冬至ffi 7夏金(丸明:秆头为丄制点的拿节初动方向)(说明:册头为直射点的#节移动方向)小结:全球悝夜长短除了与纬度和季节这两个理论因素冇关外,还与太阳的视半径、大气的 散射作用以及地势高低有关3)计算昼夜长短1. 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 算: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此时北京时间及悝 长分别为2时20分、10小时I7O°W2. 利用己知的LI出和LI落的地方时来求算L昼长」.由昭[口 ■t E C 3. 其他方法: 相同纬度地区昼长 ,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 o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 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 时和 时0点 T 12点严下半栈克地方时1上半夜K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3) 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 时4) 某地昼长是以夏至LI或冬至U为对称的如知道某地5 J] 22 口的昼长,就可推算出该地 前后的昼长同理,某地的LI出时间(地方时)也是以夏至LI或冬至LI为对称的。

      5.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1)母图导航&冋UI线9066° 3466° 3423° 2623° 26读图要点: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应 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要点解读1.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定义:2.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别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在同一天,从胃射点向南北两侧 :离直射点距离越 (纬度差越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已知某一正午太阳高度角,一 般有 条纬线等于此度数)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对于北冋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时最小;南I叫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时最小;南北冋归线Z间, 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且该地若在北半球则 时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若该地位于半球则 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3 )最值:直射北回归线, 达_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頁射南冋归线时, 达一年中最大值, 达一年中最小值O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 - I |中©与§符号很关键,此外,两点间的正 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表示当地纬度,6表示肓射点纬度4.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影了的长短变化与方向(2)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楼间距的计算影长(m)4-321 -()j 芾 ~~\2~~18432124b (地方时图是某学校(11(TE)地理爱好小组绘制的连续 一年多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竿长2米)(1) 该学校的纬度大约是 ,所在的夫地形区名称是 o(2) 该小组天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 是:。

      3) 图中反映6月22日竿影长度的点 是_4) 竿影长度为①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在 o(5) 在图b中绘岀夏至日这天中,竿影 长度变化曲线6) 说出日出、日落时竿影的朝向:日出时 方向,口落时 方向/•/■■////a 楼影 □ 口 □口 纬度低的楼高HW4樓间挣s与樓有瓶xras度&关系图□ □ □ □ 纬度较高的搂4懵动支聚//////// 八/ z/z 2M3広水補奈找板悌角与久阳丸拔之紂的关系出:计算角度8计算角度a5.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使用地方时)(1) 任意地点(除极点和极圈内) 太阳高度时间若该地位于赤道,则a=—时,时若该地不 在赤道上,则b- a可大(小)于 小时,若位于 上,可能出现a=0时、b=24时现象2)极圈内若在极圈和极点Z间,则可能出现如 图所不极昼现彖,但最大值H小于一(3)极点极地出现极昼时:太阳高度LI变化范围在 至 Z间并且每天都A保持一个定值23*26^() 122^)图7极地太阳高度日変化图6.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这里所说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1)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冬至吝分熨至 秋分冬至节气(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