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五-会计).docx
19页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 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來为管理者提供决 策信息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两种: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表的 形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 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它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进 行整理、汁算、对比、和分析,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用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编制计划、做出决策、 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服务于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加强决策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的 一套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2、 会计的基本职能(2个):① 核算职能(基本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利用货币 形式,从价值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特点(3个人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② 监督职能:是指在经济事项发生以前、经济事项进行当中和经济事项发生以后,会计利用预算、检 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 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3种这两个职能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 没有核算,监督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监督,核算就失去了意义3、 会计的对象:即会计的客体,就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3种):①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企业 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②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3个 阶段:⑴供应过程:即生产准备的过程;⑵生产过程:即使产品的制造过程,又是资产的耗费过程;⑶销 售过程: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③ 资金的退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一部分新价值,因此企业收回货币资 金一般要大于投入的资金,这部分增加额就是企业的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按规定应以税金的形式上缴 一部分给国家,还要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偿还各项债务,另外,还要按照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下个投资 者分配股利或利润。
4、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凡是待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将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成为经济业务事项7个):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 本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讣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 计核算的其他事项5、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2个目标):①是通过会计活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横过 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 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6、 会计信息的内容(3类):①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来反映;②有 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③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來反 映7、 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①企业内部管理人员;②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 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等;8、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对象的具体化。
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种类(2种):①反映金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②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9、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來经济利益的资 源特征(3个):①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 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②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或经济利 益的;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 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10、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它是企业所承担的 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特征(3个):①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來某一特定时期了以清偿 的现时义务;②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③不论是以资产偿 还,还是以提供劳务偿还或是转让股权给债权人,必须是企业先行条件下已成单的预期都会造成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工资、应交税费、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11、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即投资人对企业 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股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2、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入特征(3个):①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应当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所有者 投入资本;③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13、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特征(3种):①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②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 配的利润;③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包括:狭义:营业费用;广义:营业费用、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14、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 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15、 6个会计要素的数量关系: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6、 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9种情况):① 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等额增加;② 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③ 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吋等额减少;④ 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⑤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⑥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⑦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⑧ 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⑨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17、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4个):① 权责发生制原则:⑴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⑵收入实现制,也称现金制;②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应相 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③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世纪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世纪 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去法律、行政法规和国 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优点:⑴它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或资产购进过程中实际支付的金额,取得比较 容易,也比较客观;⑵有原始凭证作证明,便于査证;⑶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⑷会计核算手续简化, 不必经常调整账目④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 界限收益性支出是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资 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计期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 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岀18、 会计基本前提(4个):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政策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是指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 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做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①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②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见的将來,企业将 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而不考虑企业停业或破产清算,也不考虑企业大规模削减业务,所 持有的资产将政策将正常运营,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③ 会计分期:又叫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 灯具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计算盈亏,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 息时间里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④ 货币计塑: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反映企 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假定货币的币值保持不变18、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①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 合确认和计量耍求的各项会计耍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 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②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汁信息应当与财务会汁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 济决策③ 清晰性:又称对理解性,要求会计提供的跨级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 使用④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⑤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 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⑥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 要交易或者事项⑦ 谨慎性:乂称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间应当保持应由的谨 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己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 或者延后19、 会计法规(4种):① 《会计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是我国会汁工作的基本法律,它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处于最高 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也是知道会计工作的最高标准② 会计准则:也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3种):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⑵《事业单位会计准则》;⑶《政府会计准则》③ 财务规则(2种):(1)《行政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