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教学总结_2.docx
6页诗词教学总结 中华诗词的历史传承,已有三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说它已经深化到中华民族的骨髓,几乎成为中国人的遗传基因所以,酷爱此道者至今不乏其人老年高校依据广阔爱好者的要求,开设了传统诗词课目的很明确,以学员学会写诗填词为基本原则依据此原则制订教学安排,并落实到每个学期;确定教学重点,并落实到每一节课学习对象多是社区范围内离退休的老同志,学问结构参差不齐,生活阅历不尽相同,给教学带来了肯定的困难针对上述状况,如何搞好老年高校的诗词教学,本文试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结合学员特点进行教学参与学习的学员相对来说年龄都比较大,记忆力较差,学诗存在很大困难;由于数十年来诗学教化的缺失,很多学员对传统诗词,尤其是格律诗词,只是一种情结,一种爱好,不仅写不出诗来,而且连观赏别人的诗也不在行面对一首诗,只知道差却不知道差在哪里;只知道好却不知道好在何处所以在每一节诗词课中,老师都结合格律诗的诗学学问、史学学问和理论学问,不厌其烦的讲授,使学员从中享受到学诗、赏诗和写诗的欢乐这样做收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扩大了学员的学问面,同时提升了学员学习主动性针对只要学好平仄就能写诗的相识,我们明确地告知学员这是错误的:不合平仄的诗不肯定不是诗,合乎平仄的诗不肯定是好诗。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学员们反映生活现实的激情有了,可就是写不出诗来对此,我们一方面激励学员大胆实践,细心创作;另一方面告知学员,要找到切入点比如见到好水好山,心里特别的激烈,可就是不知道从何入手你能说此时诗人无情吗?不是,此时写不出诗的缘由,是诗的题材还处于概念化时期、诗人还处在朦胧阶段,没有找准切入点所谓找准切入点,就是选好抒发内心情感的角度,然后尽情的宣泄,把概念化的诗歌材料,转化为详细的艺术形象结合诗歌特点进行教学一切纯文学艺术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都必需进行艺术的概括和提炼,还原艺术的真实而中华传统诗词,特殊是格律诗词,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这是因为格律诗词的特点是约字、束句、准篇,尤其强调的是平仄协调、音韵谐和、内涵丰厚,绝不允许诗人信马由缰地进行创作这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由来如何使我们的学员既带着镣铐又能跳出高水平的舞,从必定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呢?于是我们就从什么是约字?什么是束句?什么是准篇?什么是平仄协调?什么是音韵谐和?什么是内涵丰厚等反复地讲解,让学员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地驾驭格律诗词的这些特点结合诗歌赏析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诗词赏析上,使学员从中获得诗的精神,把握审美情趣。
第一,坚持赏析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两座并峙的高峰目的就是让学员通过赏析,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古代诗人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其次,如何赏析唐宋诗词?主要把握三点:首先通读几遍,目的是大致吃透总体精神;其次逐联、逐句、逐字理解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总体精神的;再次讲透诗人是如何起兴、如何承接、如何翻转和如何关合的当然,有的诗人依据自己的心情,不肯定根据起承转合的步骤创作,所以又要敏捷讲解传授中华传统诗词,不仅具备声韵美、音乐美,还具备绘画美和含蓄美这些,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诗歌,都无法企及的老师在赏析中,结合汉字声音抑扬顿挫的特点,着重讲授声韵美;结合诗词能吟能唱的特点,讲授音乐美;结合诗词描摹形象的特点,着重讲授绘画美;结合诗词内涵深厚的特点,着重讲授含蓄美写诗填词不仅要有丰富的感情,而且还要将感情融入生活的图画中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心灵感受表现出来使描写的对象具有生命的活力,感染读者;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经过反复训练,学员在赏析中获得了唐宋诗词的审美趣味只有不断地引导学员对唐宋诗词进行深化的品读观赏,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感受他们的情怀,激发自己的创作热忱。
结合诗歌理论进行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学员难免要提出一些问题,有时还涉及到一些诗歌理论学问例如有的学员提出什么是物象,什么是意象?为了给学员满足的回答老师简洁的概括为:所谓物象squo;,就是客观存在的物squo;,但是,物squo;经过诗人想象力的酝酿和加工,注入了诗人的情squo;,从而转化为情感的载体,称之为意象squo;然后举例说:菊、竹、梅、松等,原来就是一般的物,但是,在诗人眼里,这些物与人的某些品行相类似,于是诗人以诗赞之不辍;又如孤舟,诗人却把它当作漂泊无依的代名词;夕阳、晚霞在诗人笔下则变成了时间消逝的喟叹;杨柳、秋雁、明月等则又和思乡、恋情、离别、怀人等联系起来结合诗歌创作方法进行教学在赏析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带领学员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眼,并说清诗眼是一首诗的精神、气韵所在例如在讲到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时,老师问学员:诗中什么字下得最生动?哪一句最传神?大家都说生字最生动,霜叶红于二月花最传神老师在确定了学员回答的同时,指出停字下得更好,因为诗题是山行,第三句却下一个停字,于是,审美意象在剧烈的冲突、反差和对比中产生了。
目的是让学员通过点化,学会创作诗词时重视对语言文字的锤炼又如,每赏析一首诗后,都要对全诗进行概括性的点评,目的是让学员弄懂诗的虚实衬托、情境两谐、开合呼应等创作方法结合诗人生平和诗作背景进行教学理解古人诗词的方法,一要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二要也许驾驭作品的背景,三要吃透诗义,领悟其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意思是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写作的背景,与诗人沟通,才能把握作品的内容由于年龄和过去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大多数学员对中国文学史方面的学问较为欠缺也正因为这一欠缺,所以对这一块颇感爱好因此,每讲一首诗,都会首先简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员进一步领悟困难的社会现实导致作者困难的内心情感,从而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懂得了诗歌的形成是诗人情感宣泄的结果结合诗歌基础学问进行教学诗词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员创作出自己的诗词作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员必需娴熟驾驭格律诗词的格律因此,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干脆告知学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此激励、引导学员主动大胆地进行诗词创作实践;二是把做诗填词的基础学问向学员反复讲解,传授到位。
依据学员迫切希望自己能创作出较好的诗词作品的良好心愿,因势利导,把诗词的赏析与格律诗词的平仄格式以及用韵的方法结合起来讲授,让学员娴熟地驾驭做诗填词的基础学问经过长期的严格的教学训练和创作实践,绝大部分学员都已经驾驭了格律诗词的基本格律和用韵方法结合课堂教学互动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赏析古人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外,还把师生课堂互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每周利用两节课,要求学员把自己的诗词用毛笔誊写清晰,挂在墙上,师生共同对本周创作的诗词,从格律、声韵到语言、字词,再到意境、审美等,面对面的评头论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学员的综合审美素养,提高了学员的整体创作水平,同时还给学员营造了相互学习的良好机会!经过十年的实践和探究,我校的诗词教学已初见成效201*年开设中华传统诗词课以来,有60余人先后加入了中华诗词和省、市诗词学会和其它诗词组织;有的学员成为颇出名气的诗人;有的学员还担当了诗词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几年来,在国内各级诗词报和诗词期刊上发表了上千首诗词作品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