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E干扰分析原理及检测课件.ppt
39页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Huawei Confidential,英文标题,:32-35pt,颜色,:R153 G0 B0,内部使用字体,:,FrutigerNext LT Medium,外部使用字体,:Arial,中文标题,:30-32pt,颜色,:R153 G0 B0,字体,:,黑体,英文正文,:20-22pt,子目录,(2-5,级,):18pt,颜色,:,黑色,内部使用字体,:,FrutigerNext LT Regular,外部使用字体,:Arial,中文正文,:18-20pt,子目录,(2-5,级,):18pt,颜色,:,黑色,字体,:,细黑体,配色参考方案:,建议同一页面内不超过四种颜色,以下是,13,组配色方案,同一页面内只选择一组使用仅供参考),客户或者合作伙伴的标志放在右上角,.,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Thank you,,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Huawei Confidential,文档密级:内部公开,英文标题,:40-47pt,副标题,:26-30pt,字体颜色,:,反白,内部使用字体,:,FrutigerNext LT Medium,外部使用字体,:Arial,中文标题,:35-47pt,字体,:,黑体,副标题,:24-28pt,字体颜色,:,反白,字体,:,细黑体,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ppt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ppt课件.,*,TDD LTE,干扰分析原理及检测,21.10.2024,TDD LTE干扰分析原理及检测30.07.2023,第,1,章 干扰基础知识,第,2,章 干扰分析基本原理,第,3,章 干扰的发现和解决,第,4,章 主要干扰分析结论,2,ppt课件.,Page 2,第1章 干扰基础知识2ppt课件.Page 2,干扰分类,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
研究干扰的目的:保证各系统间不产生相互干扰,可以正常运行方式一:频率,带内干扰,带内干扰指干扰信号本身落入到接收系统带内的干扰,如杂散干扰就是带内干扰,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干扰;,带外干扰,干扰信号本身在接收频带以外,但是由于接收机的非理想特性,会接收带外信号,从而导致产生阻塞或互调等干扰消除带外干扰需要在接收端加滤波器,或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手段,3,ppt课件.,干扰分类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干扰分类,方式三:来源,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指从基站到天馈天线这一段产生的干扰,如由于发射机出现问题而导致发射信号干扰接收带,外部干扰,指接收天线从外部接收到的干扰方式四: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如,GSM,其它系统:如电视频台、对讲机、微波炉,方式二:网元,基站与基站间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基站与终端间干扰:,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ACS,(,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4,ppt课件.,干扰分类方式三:来源内部干扰方式四: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如GS,概念简介,杂散,由于发射滤波器的不理想,发射机带外的泄漏、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以及变频产物落入到其它系统带内,引起其它系统底噪抬升,从而引起灵敏度恶化的一种干扰。
需要在干扰系统上安装滤波器抑制杂散干扰5,ppt课件.,概念简介杂散由于发射滤波器的不理想,发射机带外的泄漏、谐波发,概念简介,阻塞,由于接收滤波器的不理想,接收滤波器并不会完全抑制掉带外信号,所以会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带外信号,如果带外信号足够强,则接收滤波器将会接收到足够强的带外信号,从而引起干扰阻塞干扰与接收机特性有关,需要在被干扰系统上安装滤波器抑制阻塞干扰6,ppt课件.,概念简介阻塞由于接收滤波器的不理想,接收滤波器并不会完全抑制,概念简介,互调,互调特性也是接收机的特性之一,指接收机接收到两个或以上具有特定频率的强信号时产生组合频率产物而引起的干扰f1,f2,Interfered signal,interfering signal,IM3,2f2-f1,2f1-f2,7,ppt课件.,概念简介互调互调特性也是接收机的特性之一,指接收机接收到两个,概念简介,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发射信号在本信道功率与泄漏到邻信道功率的比值,8,ppt课件.,概念简介ACLR(Adjacent channel Lea,概念简介,ACS,(,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接收滤波器在指定信道上的衰减与在邻道上的衰减的比值。
接收,滤,波器形状,带,内平均衰减:,A dB,接收,滤,波器,对邻,道平均抑制,B dB,dB,表示的,ACS,:,A,B,9,ppt课件.,概念简介ACS(Adjacent Channel Sel,概念简介,ACS,真正的干扰功率(相当于落入带内的干扰强度),接收滤波器(,A,dB,邻道衰减),工作频点,相邻载波,工作频点,相邻载波,接收的干扰:干扰信号总功率,ACS,10,ppt课件.,概念简介ACS真正的干扰功率(相当于落入带内的干扰强度)接收,概念简介,ACIR,ACS,和,ACLR,一般都是共同起作用,用,ACIR,表示,以数值表示时,由于邻道泄漏导致的干扰为:,干扰功率,/ACLR,,由于邻道选择性导致的干扰为:,干扰功率,/ACS,,所以总的干扰为:干扰功率,/ACLR+,干扰功率,/ACS.,所以,ACIR,(,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与,ACS,及,ACLR,间存在以下式子:,11,ppt课件.,概念简介ACIRACS和ACLR一般都是共同起作用,用ACI,概念简介,保护带,保护带,/Offset/RBW,干扰底噪分析,系统接收带宽:,BW,(,MHZ,),接收机噪声系数:,NF,(,dB,),底噪(,Noise,),-174+10*log,(,BW*106)+NF,注:,物理公式:热噪声,KTFBW,,其中,K,:波耳兹曼常数,1.3810(-23),焦耳,/,开,,T,:开氏温度,室温,290K,,,F,:接收机噪声系数,,BW,带宽。
得到底噪为,174dBm/Hz,,也就是,10*LOG,(,KT,),10LOG,(,NF*BW,),174dBm/Hz,10LOG,(,NF*BW,),12,ppt课件.,概念简介保护带保护带/Offset/RBW干扰底噪分析12p,第,1,章 干扰基础知识,第,2,章 干扰分析基本原理,第,3,章 干扰的发现和解决,第,4,章 主要干扰分析结论,13,ppt课件.,Page 13,第1章 干扰基础知识13ppt课件.Page 13,干扰分析基本原理,干扰影响,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灵敏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的覆盖半径的下降灵敏度下降与覆盖半径下降间的关系(按照经典的传播模型,Okumura-Hata,计算,基站天线高度,30,米)灵敏度恶化(,dB),覆盖半径下降,覆盖面积下降,0.4,3%,5%,1,6.37%,12.33%,2,12.33%,23.14%,3,17.91%,32.61%,5,28.03%,48.21%,10,48.21%,73.17%,共站时灵敏度恶化,1dB,不共站时灵敏度恶化,3dB,14,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干扰影响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干扰评估标准,不同干扰电平情况下造成系统接收底噪抬高的具体电平:,(,dB,),底噪抬升,R(dB),0,3.0,-1,2.5,-2,2.1,-3,1.8,-4,1.5,-5,1.2,-6,1.0,-7,0.8,-8,0.6,-9,0.5,-10,0.4,灵敏度,=SINR+,底噪,15,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干扰评估标准不同干扰电平情况下造成系统接收底,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基站间干扰分析,基站间干扰,具有最基本的特性是,一个系统的下行频率与另外一个系统的上行频率非常接近,保护带很小;,干扰类型:,杂散,阻塞,互调,16,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基站间干扰分析16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通信系统的一般实现如下图:,发射滤波器,发射放,大器,接收滤波器,接收单元,接收机,发射单元,A,B,C,D,干扰系统,被干扰系统,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对于基站与基站间的干扰,由于基站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等都是确定的,显然这是一种点对点的干扰,对于这种干扰,我们可以使用确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从干扰源的功率出发,减去中间的一切损耗,可以计算出被干扰基站的接收到的干扰,17,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通信系统的一般实现如下图:发射,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基站间干扰分析计算,杂散:,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杂散功率,干扰系统杂散功率,天线隔离度,即:,天线隔离度,干扰系统杂散功率,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杂散功率,阻塞:,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阻塞功率,干扰系统发射功率,天线隔离度,即:,天线隔离度,干扰系统发射功率,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阻塞功率,互调:,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互调功率,干扰系统发射功率,天线隔离度,即:,天线隔离度,干扰系统发射功率,被干扰系统允许接收互调功率,18,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1.基站间干扰基站间干扰分析计算18ppt课,干扰分析基本原理,2.,终端间干扰,固定终端间的干扰分析方法与基站间干扰分析方法类似;,移动终端间的干扰需要仿真来评估;,终端和终端间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只是终端间的干扰比基站间的干扰影响小,并且这种干扰事件是不确定的。
而且只影响一小部分用户,且对于移动用户,影响是临时的;,实际终端间如果有遮挡,干扰影响更小19,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2.终端间干扰固定终端间的干扰分析方法与基站,干扰分析基本原理,3.,基站终端间干扰,基站、终端间干扰分析,基站终端间干扰,具有最基本的特性是一个系统的上行频率(下行频率)与另外一个系统的上行频率(下行频率)非常接近,保护带很小指标:,ACS,、,ACLR,20,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3.基站终端间干扰基站、终端间干扰分析20p,干扰分析基本原理,3.,基站终端间干扰,场景假设:,共站、不共站,A,系统,B,系统,网络,A,网络,B,对于基站与终端间的干扰(同频段邻频干扰),由于终端的位置的不固定性,业务类型的多样化,终端类型的多样性及与调度等密切相关,无法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到准确的结果在基站与终端间干扰分析中,理论分析仅作为一个辅助的分析方法(点的分析),如分析是否存在死区,能够保证的边缘用户速率,共站时覆盖的变化等,仿真分析则是面的分析,模拟终端的不同行为,从而得到与实际情况下相符合的结果21,ppt课件.,干扰分析基本原理3.基站终端间干扰场景假设:共站、不共站A系,干扰分析基本原理,3.,基站终端间干扰,覆盖分析:理论分析干扰对覆盖的影响(单点分析),影响,ACIR,邻频干扰大小,接收机底噪抬升量,覆盖收缩量,容量分析:仿真分析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保护带分析方法,分析,ACIR,与覆盖收缩的关系,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得出;,分析,ACIR,与容量变化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的方式得出;,得到,ACIR,与覆盖收缩、容量变化的关系,求得什么样的,ACIR,值是可以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