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元氏的一些杂记.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189631
  • 上传时间:2017-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3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是分布在华夏族四周的原始部落,而华夏族只是占有河南、陕西的黄河流域地带石家庄这一流域则是东夷商族的北部地区,南边的邢台曾经是商朝的第四个都城,石家庄这一带的商文化和商王室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西周灭商后,把商部落居住地分为三个国家后来这三个国家的贵族叛乱,被西周镇压,所有商部落的人民被北迁到南至邯郸漳水北抵保定涞水之间的地区,使商族人又迁回到了他们的发源地西周为了稳定对北方的统治,在石家庄一带分封了一个诸侯国——(车氐)国(泜水流域,括号里那个字打不出来),都城就在今元氏县西张村附近而此时,北狄中的赤狄鲜虞、肥子等部落开始从太行山西麓东迁,在正定、晋州、藁城等商族故地定居由于民族的矛盾,以鲜虞为首的狄族部落则对(车氐)国发动了连年战争,(车氐)国国力不支,同为西周属国的邢国赶来支援对于这件事,在元氏西张出土的著名“元氏铜器”上有明确的描述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已徒有虚名,鲜虞等狄族灭掉(车氐)国然后转而进攻邢国、卫国,后来齐桓公联合其它诸侯,打退了鲜虞人的多次进攻,并确立了齐桓公春秋霸主的地位 公元前 414 年左右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在元氏封龙山南侧的设立飞龙(封龙)邑,就在今南佐镇封照村。

      赵国灭中山后,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前 255 年),封公子元于封龙邑,并在封龙邑东侧 5公里处重点建设元氏城(今元氏县故城村),意在加强对石家庄南部地区的统治从此,封龙邑这个名称消失,“元氏”这个称谓始见于史册,见证了石家庄从西汉到西晋几百年的文明 从战国到汉朝立国期间,元氏出了祖孙两代英雄人物,他们都是元氏北楮村人一是赵国大将李牧,对于他,我们是熟悉的,他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他一破匈奴,匈奴十年不敢南下,两破秦军,秦国不得已使出离间计才消除这个最大的障碍另一个是李牧的孙子、楚汉名士李左车,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是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应该是很熟悉的李左车原来是项羽属国赵国的谋士,在韩信一战成名的“井陉之战”前,李左车曾经向赵国统帅提出了一个能打败韩信的计策,(当韩信这个计策后,竟然吓出一身冷汗)但是赵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以至被韩信打得大败赵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韩信采用李左车计,燕国不伐而降在十面埋伏中,李左车诈降于楚,诱项羽深入重地,围于垓下。

      在两汉时期,元氏城是石家庄的中心城市,说道常山,就是指的元氏例如“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这个常山就是指的元氏西汉增设元氏县,作为恒山郡的治所,是这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管辖石家庄地区的 25 座城池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字”,改恒山郡改为常山郡东汉时期,常山郡的政治地位非常重要,军事活动频繁,文化成果灿烂辉煌,可以说是常山郡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建武 4 年刘秀又一次带兵来到 元氏,驻扎在 元氏县北部,具体说就是现在的万年乡万年村这一次是来平定渔阳太守彭宠和琢郡太守张丰的叛乱,皇后阴丽华(当时尚为贵人)从行,生汉明帝刘庄于万年村这个刘庄是东汉比较贤明有建树的皇帝原来这个村子名为万岁村,后人还建立了汉明帝的始生堂和阴皇后的梳妆楼以表纪念刘庄作了皇帝后,多次减免当地钱粮征收,以示对父老的关怀汉章帝(刘秀的孙子) 元和三年北巡,到常山郡元氏县舍正堂祭祀刘秀,又到万年村始生堂祭祀刘庄 三国曹魏时期,将常山郡城由元氏城迁到真定城,并增设赵郡,郡城设在 500 年历史的房子城(今高邑城西南),元氏归赵郡管辖此后,元氏的地位让位与真定和赵州,他时而归常山郡管辖,时而归赵郡管辖隋末,元氏县治迁至槐水之阳,即今元氏县城槐阳镇。

      原来的元氏城于鹿武德二年(619 年)为窦建德部将刘黑达所破现东西南部城垣尚存,逶拖连亘、若断若续,昔日雄姿依稀可辨两汉时期常山郡的郡、县两级行政机构都在元氏城元氏的政治地位显耍,必然会影响到当地的文化和教育常山国,常山郡,都把封龙山作为山川崇拜的对象,多次祭祀,规模大,规格高汉代以来直至宋元,封龙山俨然已是中国北方文教的圣地,这里书院、庙宇、道观林立关于封龙山的书院,最早见诸记载的,可远溯公元 41 年,即东汉建武十七年,著名学者伏恭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常山太守伏恭“敦修学校,教授不辍, 由是北州多伏氏之学”后来,伏恭曾作为汉明帝、汉章帝的老师公元七世纪后期,唐朝名臣郭震讲学于此地,同朝隐士姚敬也于山下收徒现在所说的封龙书院坐落于封龙山南麓,由五代时名士李昉(宋初为相)创办宋代的四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前三部都是李昉主编的李昉年青时曾在封龙山的中溪书院读过书,后他重振中溪书院当时除中溪书院外,还有在唐隐士姚敬栖遁之所创办的西溪书院,这两座书院在当时都颇具规模当时河北境内见诸记载的书院仅有三个,即封龙书院、中溪书院(封龙书院前身)、西溪书院,他们都在封龙山中。

      在北宋与辽、金的战争中书院都废于兵火,直到金后期,封龙书院才得以被修复真正使封龙书院名垂千古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李冶李冶栾城人,金末进士,金朝灭亡后,曾四处流浪公元 1251 年,即蒙古宪宗元年,李冶回到他少年求学的元氏县,买田封龙山下,重建中溪书院李冶在此完成天元术著作《益古演段》和《测圆海镜》以及对天元术的普及,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以数学成就赢得世人关注的书院李冶的天元术被看作是符号代数的开端,所设未知数称为“天元”,相当于现代的“设 X 为某某”,由此建立方程这种用“元”代表未知数的说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例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叫法中的“元”就是来自与此这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被称为元代数学的精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次方程数学科学成就,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 300 年由此封龙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奠定了他的特殊地位,成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在自然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研究的书院加上好友元好问(曾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朽名篇)、张德辉两位著名学者经常到此讲学,与李冶合称“龙山三老”;元曲大家白朴、元杂剧作家李文蔚、名士王仲常等也随学山中;又得当时真定路督元帅使、元朝开国元老史天泽鼎力支持,封龙书院遂“学徒益众”,常常“聚徒数千人,朝暮讲诵不辍”。

      梦里封龙旧隐,经卷琴囊,酒尊诗笔”,这是元代大作家白朴回忆与友人在封龙书院读书是的情景一直到清朝道光时期,封龙书院几经废立,虽绵延不绝,但书院的规模再也没有恢复元朝时的鼎盛但封龙书院的绪统绵延一千年不绝,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封龙山汉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素来为金石家所注目汉碑如此集中,除山东曲阜之外,在国内恐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与之伦比了目前发现见诸史籍记载的汉碑有六通,即《封龙山颂碑》、《三公山碑》、《祀三公山碑》、《三公山神碑》、《八都神坛碑》、《白石神君碑》现存实物的有《把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两通,保存于封龙山上“汉碑堂”内,这是河北境内仅存的汉代碑刻这些汉碑,不只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显示了我国文字从篆向隶发展演变的过程,有极高的书法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书上有重要意义,对华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其中的《封龙山颂》,又称封龙山碑,原立于封龙山簏,清道光间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于城西三十余里的王村(呵呵:这是我们村),并移入城内县学署该碑书法遒劲豪放,字体方正,向来被金石家视为书法精品清代相守敬《平碑记》称此碑“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除了汉碑以外,封龙山还有金元以来碑碣十余通。

      封龙山的摩崖石刻,尤其是题景摩崖石刻,是封龙山书法艺术的瑰宝 封龙山还是河北最早的佛教名山,早在东晋十六国时,这里便有佛教寺院兴起,历代道家也在这里兴盛发展,留下了宫观庙宇及遗址十几处封龙山石窟现存两处,一处在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一处在东麓的东石堂院 元氏在石家庄历史上的作用可谓不小,但虽着郡治的搬迁,它的名声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归于沉寂以至人们提到“常山”只知道有正定,不知道有元氏经常看到有人做这样的注解“常山(正定)×,×××”,其实该事发生的年代在两汉,作者想当然的就为常山加了一个(正定)的标签以上是相关学者总结的元氏县的正史,在此直接引用,以表怀乡之情,再有阅读中出现的些类似野史,或学者的猜测,多是传说中英雄时代的故事,在下文列出,只供玩味 《路史•疏仡记•黄帝》曰:“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泜水在河北元氏县(一说泜水即滍水,今河南沙河)玄嚣的父亲是轩辕黄帝,居或者说生于“轩辕之丘”,并建都有熊泜水就是元氏城南的槐河,古代称泜水封龙山这一带是黄帝大儿子降生和居住的地方,那么,黄帝极有可能到过这里另外在太极拳溯源歌里开始有这样几句话:“昔日轩辕到常山,忽遇蛇鹊斗坡前。

      鹊啄蛇头蛇尾动,鹊啄蛇尾头相连;鹊啄蛇腰首尾动,黄帝一见非偶然,因见二物频相斗,始此留传太极拳封龙南边一山即叫常山,虽然不能肯定太极拳溯源歌里的常山就是我们元氏县的常山,但也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否定它 封龙山一带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太行山,绵延千里,这里突起,状若飞龙,控山带河,北岳之英援,三条之别神,能蒸云兴雨,以为三望常说循名责实,确名副其实总之,封龙,很早先人或封命名字叫龙的人,大臣, 或根据山的形态恰似飞龙而封此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