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深度挖掘crt潜力 显示器像素提升全攻略.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313852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1.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深度挖掘深度挖掘 CRTCRT 潜力潜力 显示器像素提升全攻略显示器像素提升全攻略现在,CRT 显示器可以说是遍地都是了,一般人在使用时都是用 CRT 的推荐分辨率,如:17 寸显示器为 1024×768,19 为 1280×1024,21 寸为 1600×1200,刷新率一般都是 85 赫兹若不想购买大尺寸显示器,又想使用高分辨率的话,通常就是以牺牲刷新率为代价,本文介绍的技巧可以在不降低刷新率的前提下提升 CRT 显示器的分辨率首先从行频谈起,行频是 CRT 显示器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是指显示器在水平方向上扫描的速度,单位为“千赫兹”(kHz),通俗的说就是显示器每秒钟可以扫描多少行比如一台显示器工作在 85 赫兹的刷新率下,分辨率为 1024×768,那么就表示这台显示器每秒钟要刷新 85 幅画面,每幅画面由 768行组成,把 768 行乘以 85 幅画面得出的就是显示器此时的行频但是,在实际工作时,电子束在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牵引下从左至右的扫描,在扫描完一行以后,扫描下一行之前,偏转线圈需要清除原有的磁场,稍等片刻,然后重新建立磁场进行下一行的扫描这一步所需的时间通常会占扫描一行所需时间的 5%,有人也把这一步称为“回扫”,但并不是真的往回扫描,要准确计算行频的话需要把这 5%也计算在内。

      那么准确计算行频的公式就是:行频=垂直分辨率×刷新率×105%假设刷新率设为 85 赫兹,那么在知道显示器最大行频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该显示器的最大垂直分辨率了以笔者的 17 英寸显示器—飞利浦 107E 为例,下表是这台显示器的性能参数:行频刷新率(场频)带宽点距30—70 千赫兹50—160 赫兹108 兆赫兹0.27 毫米把行频 70000 赫兹和刷新率 85 赫兹代入公式:垂直分辨率=行频÷刷新率÷105% 计算可得,70000÷85÷105%=784,即该显示器在 85 赫兹下的理论最大垂直分辨率应为 784,经实验,该显示器的实际最大垂直分辨率为 804,比理论值略高,考虑到所采用的行频参数并不十分精确,所以说这个计算公式还是比较准的由于显示器的行频有极限,也就是显示器的性能有极限,所以垂直分辨率和刷新率不能兼顾,若想提升垂直分辨率就必须降低刷新率但是我们看到,行频并没有限制显示器的水平分辨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水平分辨率来提升像素数量刚好现在正流行宽荧幕,较新的显卡驱动程序中都可以选择宽屏分辨率了,有些甚至可以自定义分辨率,这就为我们发掘 CRT 的潜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把水平分辨率想设多大就设多大呢?很遗憾这是不可以的,虽然行频没有对水平分辨率有任何限制,而且行频是 CRT 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但 CRT 还有其它的性能参数,其中有些因素会限制水平分辨率的增加,另外除了显示器自身的性能因素,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也都是值得我们在行动之前考虑的首先一点是显卡,大多数显卡,水平分辨率最高都只能设到 3840,一些高端产品可以设到 4096 以上同时,显卡的性能也会限制分辨率的提升,比如老式的 TNT2 显卡,在高分辨率状态下,文字的显示质量会下降不只是 TNT2 显卡,只要显卡的性能低下或是偷工减料,在提升分辨率时都可能会遇到画质下降的情况笔者使用的就是一块 TNT2 显卡,比较它在“1600×800/85 赫兹/32 位色深”下和在“1600×800/60赫兹/16 位色深”下的表现可以发现,在第一种模式下由于显卡所需处理的像素数量更多、处理精度更高,因此文字质量明显要比后一种模式下要低不过此时的画质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用它来驱动更大的 21寸显示器,同时工作在更高的分辨率下的话,遇到的情况一定会更糟第二点是显示器的点距或栅距,这两个参数分别适用于孔状荫罩和栅状荫罩,普通显像管采用的都是孔状荫罩,特丽珑和钻石珑显像管采用的是栅状荫罩。

      孔状荫罩上每个像素由三个圆形的红、绿、蓝像素单元组成,点距就是表示两个相邻的同色像素单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栅状荫罩的象素也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不过栅状荫罩在垂直方向上并没有明确的物理结构来划分各个像素单元,所以栅距就是表示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同色光栅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由于孔状荫罩和栅状荫罩的像素单元的形状和排列方式都不相同,所以点距和栅距两种参数不能直接拿来比较大小在显像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点距或栅距越小表示荫罩上的像素单元的数量越多,在高分辨率下的表现也就越好如果能设置为一个理想的分辨率,使画面中的每一个像素都和荫罩上的像素单元对应起来,那么就可以把相邻像素单元间的颜色的干扰减到最低,但是,有人反映在这种状态下会增加由光的干涉所产生的干扰,也就是俗称的水波纹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设法使分辨率和荫罩对应起来,而是使用尽可能大的分辨率,但是,荫罩上的像度单元是固定的,分辨率超出太多以后画质一定会下降,超的越多降的也越多,目前并没有现成的公式来帮大家计算一下超多少才合适,只能是靠各位自己的眼睛来判断了我自己的经验是,在我的显示器上,分辨率设为 1600×800 的时候文字开始稍微有些模糊,不过依然很容易辨认,当设到 1920×1080 的时候就模糊得很明显了。

      你可能会问,怎么确定这模糊不是由于显卡造成的呢?这一点我考虑到了,我在分辨率为 1600×800时刷新率设为 85 赫兹,这时显卡每秒要处理 10880 万个像素,在分辨率为 1920×1080 时刷新率设为 50赫兹,这时显卡每秒要处理 10368 万个像素,两者基本相等,所以可以排除 1920×1080 下的模糊是由显卡造成的可能点距和栅距第三点是显示器的带宽,带宽是指显示器的视频信号放大电路工作的频率范围,视频信号放大电路十分复杂,它是造成 CRT 耗电大、发热多的主要原因带宽的大小反映了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更通俗的说法是显示器每秒钟可以扫描多少像素根据“每秒可以扫描多少像素”这个定义,带宽的计算公式就是: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但在实际工作时,画面边缘的图像质量会衰减,所以电子束扫描的范围要比实际分辨率高,俗称为“过扫描”,因此准确计算带宽的话要把过扫描的部分也计算进去不过,现在计算带宽的公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在网上搜集到的计算公式就有 5 种版本:序号计算公式1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1.32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1.53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刷新率÷(0.6~0.7)4带宽=(水平分辨率×1.25)×(垂直分辨率×1.04~1.08)×刷新率5带宽=(水平分辨率÷0.8)×(垂直分辨率÷0.93)×刷新率当然,其中几个公式经变化后大致相等,但也有一些差别较大。

      不过,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涉及到了水平分辨率,并且和水平分辨率的大小成正比,既然显示器的带宽是固定的,那么,水平分辨率的提升很可能会受到带宽的限制以笔者的显示器为例,工作在分辨率 1024×768/85 赫兹时,显示器的信号放大电路差不多已经是满负荷状态了,继续提升水平分辨率的话一定会超过带宽的能力,但是,带宽并没有死死的限制住分辨率的提升,事实上,笔者在将分辨率设置为 1600×800/85 赫兹、1920×1080/60 赫兹时显示器仍然能够正常显示,甚至将分辨率设为 3840×800/85 赫兹时也能够正常工作那么,信号放大电路超负荷工作会有什么后果呢?根据资料,如果显示器的带宽小于分辨率所需的带宽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后果:1、画面变模糊2、画面的色彩失真以及色彩的饱和度降低3、显示器的水波纹增加4、显示器的寿命减少我们看到,资料中提到带宽不足会导致画面模糊,那么前文中介绍显卡那一因素时提到的,“1600×800/85 赫兹/32 位色深”下的文字比“1600×800/60 赫兹/16 位色深”下的文字模糊的这一现象,就也有可能是带宽不足造成的了?如果换一块更好的显卡试一试的话自然就清楚是谁造成的了,可惜笔者手头没有这样的显卡,之所以认为那是由显卡造成的,主要是出于经验和猜测。

      首先,TNT2 显卡在高分辨率下模糊的案例出现得很多,所以那个模糊应该与它脱不了 干系;其次,以笔者的显示器在分辨率 3840×800/85 赫兹下的表现为例,在这么高的分辨 率下,显示器有两种显示方式,一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显示在显示器的可视范围之内,这时的画面当然会模糊,已经无法区分哪些模糊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了,第二种方式是只把 一部分画面显示在可视范围之内,当鼠标移动到屏幕边缘的时候再显示其它的部分,这时 的画面就和分辨率 1600×800 下的画面一模一样第二种方式可以理解为显卡驱动程序的特殊的输出方式,只有一部分版本的显卡驱动程序才会采用这种输出方式,之所以和分辨率 1600×800 下的画面一样是因为它本质上就是分辨率 1600×800,笔者偶尔也会在这种方式下工作而在第一种方式下,此时所需的带宽已经是显示器最大带宽的三倍以上了,即便这时的画面模糊全部是由于带宽不足造成的,那也远没有想象中的严重,而且,根据资料,带宽不足除了会导致画面模糊外,还应当伴随有色彩失真和水波纹,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色彩失真,水波纹反而不如在 1280×800 时的多因此,我认为 “1600×800/85 赫兹/32 位色深”下的模糊主要是由显卡造成的,同时这也说明了资料中记载的前三点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

      最后让人在意的就是减少寿命这一点了,寿命究竟会减多少?挂掉之前会不会像显像管一样有预兆?这些都不清楚笔者已经差不多超负荷使用了 1000 小时了,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显示器有任何异状,也没发现发热量有明显的增加第四点是显示器的 OSD 菜单,水平分辨率增加以后,需要利用显示器的 OSD 菜单将画面的垂直高度调小,以保证画面中的内容保持原来的比例笔者的显示器在分辨率的长宽比为 16:9 时,OSD 菜单中的垂直高度就已经调到最小了,继续增加水平分辨率的话就必须借助软件来调节了,比如 NVIDIA 显卡驱动中的“NVKeystone 显示纠正”工具,不过软件拉伸的质量比不上 OSD,所以找不到这样的软件也没关系启用校正以上的理论知识准备好了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实际操作了首先,大家要安装好可以自定义分辨率的驱动程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你的显示器在刷新率 85 赫兹时的理论最大垂直分辨率,接下来在理论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找到显示器实际的最大垂直分辨率,最后一步就是逐步增加水平分辨率直到文字开始模糊为止,这时的分辨率就是显示器的极限了,当然,只要你喜欢,也可以在“分屏”的方式下使用3840×800 这样的分辨率。

      经过多次比较,笔者最终选择的是 1440×810 这个分辨率,长宽比为 16:9,刷新率为 84 赫兹分辨率 1440×810 下运行 PhotoShop 的截图分辨率 2048×1152 下并排打开两个网页的截图 到此提升 CRT 像素的方法就介绍完了,文章的最后,我以自己的显示器和 NVIDIA 显卡驱动为例,介绍一下自定义分辨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第一、自定义水平分辨率时,水平分辨率的数值必须是 8 的倍数,因此像 1366×768这样的分辨率就没办法通过自定义的方式使用了,要使用的话除非显卡驱动中本来就有这个选项,如果是 1360×768 的话就可以自定义了,垂直分辨率和刷新率并没有这种限制第二、显示器的 OSD 菜单是有记忆功能的,OSD 菜单会分别记住不同分辨率的 OSD 设置,切换到记忆过的分辨率时会自动应用上一次的设置,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方便的,因为我们以后可能经常要在各种不同长宽比的分辨率之间切换,但是,OSD 菜单区分不同的分辨率的方法有些怪异,比如,分辨率 1024×768/85 赫兹、1280×768/85 赫兹、1366×768/85 赫兹甚至是 3840×768/85 赫兹在 OSD 菜单的眼里都是同一种分辨率,同时,像 1024×767/85 赫兹、1024×768/85 赫兹和 10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