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下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之“引用化用名句”(张弘).doc
13页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语言运用(二)引用化用名句教学目的:1、掌握诗词名句引用与化用的类型和方法2、让学生学会化用诗词名句,点化成篇教学重点:掌握对诗词名句的化用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的整合能力教学方法:点拨启发,实战训练,诵读体会课前准备:学生复习《观舞记》,收集生活人们引用化用名句的情况课时安排:2 3课时训练过程:一、 活动导入有人说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别致、很浪漫有人说:诗词是 被平平仄仄的规律碾压得最细腻,被押韵、对仗加工得最芬芳,被七律、绝句、词牌包装得最 精致的胭脂,存放在古典文学的书盒里她美丽芬芳,她典雅厚重那么多用些诗词来点缀白 己的文章,这样如同给日己的文章略施粉黛,让文章锦上添花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 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 么,怎样借用古诗文名句来为你的作文增辉添色呢?二、 例文导学(一)教材链接(1)你如果把古诗放在文中,利用它的独特想法,来修辞语句,这样一来不但能使得你的 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还可以使你文章更生动,语言更亮 丽。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名篇中,就有多处引用诗词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 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柔和;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用“曾 经沧海难为水”表达对家乡的咸鸭蛋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下面这两段文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观舞记》中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赏析这两段文的表达效果1 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颜: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 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鬟斗薮龙 蛇动”来包括了1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 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 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 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2) 学生讨论(3) 集体交流表达作用是:%1 生动形象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 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双重的审美享受1 最后一段化用了泰戈尔的诗,让课文的结尾沉浸于浓郁的情谊之中,造成一 种言己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使人陶醉,耐人寻味。
二)明确引用化用诗词文名句的作用:(1) 使文章内容丰富厚重2) 使行文有意蕴、有文采三、阅读体会下面的语段,明确引用化用的类型与方式一) 引用(1) 直接引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找到了一种豪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 少”我找到了一种回首;“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了落灯花”我找到了一种静谧;“我自横 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找到了一种壮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找到了一种 朴素 一一《追寻自己的梦》(2) 暗引直接将名句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这种引用不露斧痕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幽人,是你吗?久久徜徉在岸边,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寻找着无言 的山水嫣然一笑竹篱间”的海棠,是你吗?虽谈笑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却始终坚守 着自己岸上的土地,灵魂的家园玄裳缩衣嘎然长鸣”的孤鹤,是你吗?听山鸣谷应,望风起云涌,闻江流有声,临断岸 千尺你永远保持着心境似水,气定神闲,在洒脱和寂静中创造着宏大的奇迹一仰望,便看 到你横江东来,掠岸而过的身影二) 化用(1) 、改写古诗词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①乐观就是那宜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髯;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 洲头随风拂动的菠篓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 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 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 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2) 彷写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 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有的学生仿效《陋室铭》写了一首《交友铭》:%1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 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 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1 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江江,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 芦苇浜1) 引用古诗文名句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1 )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提问:这样用的好处何在?明确:由于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 的印象。
1 标题处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 催人卒读之功如《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旬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 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 脱,可谓“一石双鸟”1 开头处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 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寻找快乐,精彩人生》 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 落英缤纷的秋景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 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 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 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1 收尾处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1门1味无穷如《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河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 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2)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 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 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 虫,把文章点亮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 添绚丽的色彩,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四、拓展阅读:(一)只缘身在此山中“去年今LI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亳无 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 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是,伴 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市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 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 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 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 何尝不需要呢?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 赞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 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 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 真面目”,又有何妨?《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全篇引用的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 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II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 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 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直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 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 文化品位。
二)我读宋词以前,我听别人说过男生会喜欢唐诗中李白的豪情壮志,女生则会喜欢那句旬精美绝伦的 宋词而我也算是个柔情的女孩,自然更偏爱于那文学史上灿烂夺目的丰碑——“宋词” 了初见宋词记不清是何时了,只记得那是在我表姐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王菲缥缈悠扬的歌声,加上清奇雄阔、情韵兼备的歌词,像一条清泉缓缓注 入我的心田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1口1闻”呢!表姐见我如此陶醉的模样便笑着 告诉我这首歌的歌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之作什么是词呢?它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了 词”是配乐的,词的句数和字数都是有规定的写词时必依词谱规定去填还有……虽然我听 了还不是很怵,但是时于词也有了初步了解当时,只是单纯的觉得词比诗用,至少还可以当 歌听再见宋词再次接触宋词时,是在六年级的拓展课上我入迷地听着潘老师精彩地解说着岳飞的《满 江红》0不为别的只因岳飞是我小时钟爱的历史人物,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大将,一个忠君爱国 的大英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何等壮志啊!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情啊!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何等 忠义啊!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