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螃 蟹.doc
7页螃 蟹螃蟹螃蟹(páng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螃蟹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螃蟹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子、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当然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河河蟹蟹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属甲壳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方蟹科海水中繁殖,淡水里生长,喜掘穴而居,常匿居于江河、湖池的岸边,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杂食,偏喜动物性食物感觉灵敏,行动迅速,能在地面迅速爬行,也能攀登高处,能在水中作短暂游泳自古以来,河蟹为水产珍品,不但具有独特风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极高,尤其是体内的维生素A 和核黄素含量,在食品中首屈一指,而维生素A 是人体内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能促进生长、 延寿,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夜盲症 石石蟹蟹石蟹(别名篾蟹、溪蟹) 淡水和咸淡水产蟹类即溪蟹,旧称石蟹甲壳纲,十足目,溪蟹科栖息溪流旁或溪中石块下。
近似种类繁多,中国已发现的约 50 多种潮汕常见品种为细齿溪蟹和 锯齿溪蟹 ,个体较小,头胸甲背面稍隆起,额部后方有一对隆块,其前面有皱纹或颗粒,腿窝后方下凹,隆线清晰,前侧缘有小锯齿汕头市潮阳区的海门港、澄海县的 莱芜湾、饶平县的 黄冈河口等咸淡水区常有发现尤于暴雨过后为多,渔民在近海时有捕获篾蟹经盐渍,加入酱油、辣椒、蒜头和味精调味,便可食用,为 潮汕人喜爱的佐膳佳品但蔑蟹是人类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为保障身体健康,食用时最好是煮熟才吃 青青蟹蟹青蟹(学名锯缘青蟹) 青蟹甲壳呈椭圆形,体扁平、无毛,头胸部发达,双螯强有力,后足,形如棹,故有据棹子之称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5 倍,背面隆起,光滑;头胸甲表面有明显的 “H” 形凹痕;前额具 4 个突出的三角形齿,齿的大小及间距大致相等前侧缘具 9 个大小相若突出的三角形齿螯脚光滑、不对称,右脚略大于左脚;掌节肿胀而光滑,背面具 2 条颗粒形隆脊,其末端各具1 棘前三对步脚无齿,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 青蟹又称黄甲蟹,亦称蝤蛑,系甲壳纲,蝤蛑科、俗名蝤蛑虫寻,栖息于泥涂及近岸浅海中,平时随潮水进入泥涂,喜穴居于有淡水流出的地方 青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青蟹壳坚如盾,脚爪圆壮,只只都是双层皮、民间有 “八月蝤蛑抵只鸡 “之说。
著名诗人 苏东坡在《蝤蛑》一诗中也曾写有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诗句 花花蟹蟹花蟹(远海梭子蟹) 头胸甲宽约为长的 2 倍,梭形,表面具粗糙的颗粒,雌性的颗粒较雄性显着;前额具 4 齿,中间 1 对额齿较短小,成体的较尖锐,幼体的较圆钝;前侧缘具 9 尖齿,末齿比前面各齿大得多,向两侧突出螯脚左右大小不同,瘦长,雄性螯脚长度约等于头胸甲长的4 倍,表面具花纹 雌雄体色有明显差异雄性除在螯脚之可动指与不可动指及各步脚的前节、指节为深蓝色外,其余部位大都呈蓝绿色并布有浅蓝或白色斑驳雌性头胸甲前部为深绿色,后部布有黄棕色斑驳;螫脚前节腹面淡橙色、延伸至可动指及不可动指基部,二指前端为深红色;步脚前节和指节淡橙色 梭梭子子蟹蟹梭子蟹(三疣梭子蟹) 梭子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 “三疣梭子蟹 ”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 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 条颗粒横向隆 ?及 3 个疣状突起;额具 2 只锐齿;前侧缘具 9 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
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头胸甲为茶绿色;螯脚背部和步脚呈鲜蓝色并布有白色斑点;步脚和螯脚的指节则为红色 红红蟹蟹红蟹(十字蟹) 头胸甲宽约为长的 1.6 倍,表面光滑;额具 6 齿,中央 4 齿大小相近,外侧齿窄而尖锐;前侧缘具6 齿,第一齿平钝,前缘中部内凹,末齿小于其它各齿,但较尖锐而突出螯脚相当粗壮,左右对称;掌节背面具4 棘;长节内侧缘具 3锐棘 头胸甲红棕色,具黄色条纹,而中部前方则有一黄色十字交叉纹螯脚红色并布有黄色斑纹,二指前端为深啡色 面面包包蟹蟹面包蟹(镘头蟹、逍遥镘头蟹) 头胸甲背部甚隆,表面具 5 条纵列的疣状突起,侧面具软毛;额窄,前缘凹陷,分2 齿;眼窝小;前侧缘具颗粒状齿;后侧缘具3 齿;后缘中部具 1 圆钝齿,两侧各具 4 枚三角形锐齿螯脚形状不对称,右边的指节较为粗壮,螯脚收缩时则紧贴前额步脚细长而光滑雄性腹部呈长条状,第三至五节愈合,节缝可辨,第六节近长方形,第七节锐三角形雌性腹部呈阔长条形,第六节近长方形,第七节三角形头胸甲为浅褐色;眼区具一半环状的赤褐色斑纹;螯脚腕节和长节外侧面具一赤褐色斑点;步脚尖端为褐色。
晶晶莹莹蟳蟳晶莹蟳 头胸甲光裸无毛,但有细微颗粒及横向行隆线;额具6 齿,中央 4 齿大小相近,外侧齿窄而尖锐;前侧缘具6 齿,第一至第五齿逐渐增大,末齿最小,呈刺状螯脚不等称,长节的前缘具3 棘;腕节内末角具 1 强壮棘;外侧面具 3 钝棘;掌节背面具 5 短棘第四步脚长节的后缘近末端处具1 长棘 头胸甲紫色,腹面白色;头胸甲后部有 4 个淡黄色椭圆形斑点;螯脚表面棘及前侧缘齿尖端棕红色,;螯脚二指前端黑色 头胸甲为浅褐色;眼区具一半环状的赤褐色斑纹;螯脚腕节和长节外侧面具一赤褐色斑点;步脚尖端为褐色 三三点点蟹蟹三点蟹( 红星梭子蟹 ) 头胸甲梭状,宽约为长的 2 倍;头胸甲前部表面具颗粒,后部光滑;前额分 4 齿,成体刺状,幼体较钝,侧齿比中央齿大,但不较突出;前侧缘具 9 齿,第一齿比随后的 7 齿长而锐,而末齿最大,向两侧突出螯脚的长度略大于头胸甲的宽度,长节前缘具 3-4 棘;指节很长最后的步脚表面具软毛,后部表面光滑无刺 头胸甲、螯脚为绿黄色,头胸甲后部有3 个圆形镶 白边红色斑点;螫脚可动指有红色标记;步脚则大致为淡蓝色 旭旭蟹蟹旭蟹 长象怪异,像虾又像蟹在台湾,以 澎湖产量最多,壳薄肉多,味道鲜美 .由于习惯躲在两侧岩礁,中间沙沟地带,只露出橘红色的额头,如旭日东升而得名。
一般多用清蒸或奶油烧烤,回味无穷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 吃吃蟹蟹““绝绝招招””爱吃螃蟹吗?会吃螃蟹吗? 螃蟹味虽美,但如果吃得不得法只会暴殄天物所以知晓食蟹之道是动手前所必须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吃螃蟹之前一定要洗手 吃蟹“绝招” 一、吃蟹腿 吃蟹是讲究慢工出细活, 最好的总是留在最后最先吃的是蟹腿,蟹腿有八只,腿里的肉好吃,但是不好取,食蟹腿时,可先吃掉两处关节,然后将腿里的肉吸出来 二、吃蟹钳 蟹钳的肉较多,吃起来相对也比较方便按照以前的方法,吃蟹钳时需要用小锤子敲开,然后用小签子挑着吃,现代人早没了那份矜持,两只螯左右分开,雪白的蟹肉就呈现在眼前 三、吃蟹黄 吃蟹黄时是吃蟹的高潮掀开蟹壳,注意要从头顶将盖打开,去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肠,将蟹身往两边屈,把蟹膏挤出来食用,如果是母蟹,就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蟹黄,要是公蟹则可以吃到洁白的蟹膏 四、吃蟹肉 接下来就是吃蟹肉了,肉是一瓣一瓣的,呈丝状,需要把半边蟹打横入口,逐瓣咬开蟹壳,让大瓣的蟹肉顺利吮入口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 营营养养分分析析能能量量 103 千卡 蛋蛋白白质质 17.5 克 脂脂肪肪 2.6 克 碳碳水水化化合合物物 2.3 克 胆胆固固醇醇 267 毫克 维维生生素素 A A 389 微克 硫硫胺胺素素 0.06 毫克 核核黄黄素素 0.28 毫克 烟烟酸酸 1.7 毫克 维维生生素素 E E 6.09 毫克 钙钙 126 毫克 磷磷 182 毫克 钾钾 181 毫克 钠钠 193.5 毫克 镁镁 23 毫克 铁铁 2.9 毫克 锌锌 3.68 毫克 硒硒 56.72 微克 铜铜 2.97 毫克 锰锰 0.42 毫克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 谚谚语语::““第第一一个个吃吃螃螃蟹蟹的的人人 ””由由来来有一种说法: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
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 “夹人虫”后来, 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 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引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被人畏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 “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还有一个故事: 绍兴有一年螃蟹成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解决,后来有个师爷交给大家个办法 ,让人们弄个破缸 ,然后让缸里注入盐水等着螃蟹往里面爬 ,让盐水把蛰死它 ,最后螃蟹被全杀死了 ,当人们没办法处理这些螃蟹时 ,又是那个师爷首先站出来 ,当着大家的面 大吃螃蟹然后夸螃蟹味道好 ,就这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形容勇敢的人 ,绍兴师爷也由此名声大噪 出出处处目前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 “天下第一个吃螃蟹 ”的最早明确记载,只有东汉 郭宪撰的《汉武洞冥记 》简称《洞冥记》其卷三有: “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
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凤喙之胶也《洞冥记》记怪异之事,内容多半无稽,但其字句妍华,且有些材料,亦有一定学术价值,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善苑国是西域诸国之一,据《太平御览 》引用的《岭南异物志 》云:“尝有行海得州渚,林木甚茂,乃维舟登崖,系于水旁,半炊而林没于水,其缆忽断,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由是可知,中国人第一次吃的螃蟹,可能是海蟹而百足蟹也许是海蟹的文学形象,至于是不是 汉武帝是否是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姑妄言之,诸位不妨姑妄听之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 ”的科学投饵方法,掌握 “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 ”的原则早晚各投喂 1 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体重的 3—4%,并以 1—2 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鲜活小鱼、螺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饲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饵,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等,进入养殖后期,为河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应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腐烂食物! 中华绒螯蟹卵孵化出的蚤状幼体在海水中营浮游生活,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物,蜕皮五次后 ,变成大眼幼体 ,也就是蟹苗后 ,开始溯流而上 ,食性变为杂食性 ,但吃动物性食物为主 大部份的螃蟹为杂食性偏肉食 (少部份的海水蟹为藻食性 ),因此一般餵养可以用颗粒状的鱼饲料即可,有时河口蟹如相手蟹类等,甚至可以直接餵食落叶等腐植(不过其发酵后很臭,为了饲养方便,还是用鱼饲料较乾净...),而对於体型较大的陆蟹,则可考虑用水果疏菜甚至果冻 . 不过市面上的果冻多无营养,可自己用洋菜调制或是买甲虫吃的那种也可,另外我也有用过麦片泡软后,揉成适当的球状丸子即可。
一般半水陆的环境,要考虑到餵食的污染问题,故餵食不要过量,并尽量在餵食后两小时清理乾净为宜养蟹类的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环境不要养太多只,不然会打架,并且也要有适当的躲藏空间,淡水蟹类可在水中放些珊瑚砂,提供一些碳酸钙以补充其脱壳后的钙质 温度不能太高,保持在 18-22 度之间为佳,并建议能有适当的光照环境在食物方面,大部分螃蟹是荤素不拘属杂食性,由大螯钳指的形状构造可以得知其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