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制度距离、经验效应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92664752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46.42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度距离、经验效应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薛求知 帅佳旖Summary: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区位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容易忽略企业间的差异,而特定东道国的投资经验比一般性国际化经验更具有针对性,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根据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基于2001—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区位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中制度距离、东道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发现,制度距离降低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意愿,企业倾向于选择制度距离更小的东道国;企业自身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可提高企业再次进入意愿,并减弱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企业既可通过自身经验积累知识,也可通过向其他在东道国的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该区位的吸引力,但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鉴于制度距离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东道国对于制度距离大的发达国家,企业可在充分考虑竞争效应的前提下,通过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模仿,降低进入风险;对于制度距离小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借助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既有海外分支机构经验,逐步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在东道国的布局,减少外来者劣势。

      Key:区位选择;制度距离;东道国投资经验;学习效应;竞争效应:F752:A:1007-8266(2019)08-0080-11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 rect Investment,OFDI)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开始超过利用外资规模《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居全球第三,存量居世界第二,2.55万家中国企业共设立境外企业3.92万家,分布在约190个国家或地区,中国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然而,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投入大,一旦投入,转移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故合适的投资目的地的选择是一项重要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需要谨慎对待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哪些?制度界定了企业在东道国的行为是否适宜,能否被接受,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影响企业在东道国的合法性水平[ 1 ]及母子公司间的資源共享[ 2-3 ],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最常采用经济学视角,大多假设距离是同质的[ 4 ],忽略了企业的异质性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关乎其能否在东道国顺利经营,母国与东道国的距离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否确实相同?区位选择研究的另外一种视角基于组织行为理论[ 5 ],如乌普萨拉模型关注以知识为代表的资源和能力差异如何影响企业对东道国的评估[ 6-7 ]。

      企业在东道国的经营承受着额外成本[8],能够通过学习快速适应东道国环境,创造东道国特定知识(Site-specific Knowledge),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效率除经验性知识(Experiential Knowledge)外,基于关系网络的学习成为企业获取知识的另一条途径[9]企业不仅可以基于自身在东道国的投资经历积累知识,而且可以观察在东道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对其进行模仿,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10]然而,间接投资经验不仅存在学习效应,而且可能存在竞争效应服务于东道国意味着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市场重合度,共同的母国环境使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相似性,而共同的市场以及相似的资源和能力会加剧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11 ]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时,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本研究收集2001—2016年我国A股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数据,建立条件Logit模型,以样本期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曾经投资的所有东道国作为备选方案[7,12],企业将在这些方案中进行取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将降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入的可能企业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将帮助其获得合法性,整合母子公司的沟通和管理,提高企业再次进入的意愿,并减少制度距离为企业带来的外来者劣势。

      随着在东道国开展经营活动的中国企业的增多,企业选择到此区域投资的概率先增加,后下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基于经济学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的两大视角相结合,以企业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为边界条件,验证了制度距离的影响是因企业而异且不同质的,拓展了对制度距离与区位选择关系的认识企业不仅可以在东道国“干中学”,而且可以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但区位选择与间接投资经验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而呈现为“倒U型”关系当东道国内中国企业不多时,以学习效应为主;随着东道国内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加,竞争效应将发挥更大作用,降低东道国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验的来源与作用,以及组织学习理论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区位选择关系着企业能否在东道国顺利经营,以及寻求市场、资源、技术等动机[ 13 ]能否实现,研究如何合理选择东道国具有现实意义二、文献概述邓宁(Dunning J H)[ 14 ]的折衷范式把区位优势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的三种优势之一,故区位选择一直是跨国公司和国际商务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视角包括两种:一种基于经济学理论,将东道国宏观层面的区位变量转换为潜在的收益或成本,并据此作出决策。

      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自然资源丰富等通常被视为潜在收益,而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心理距离等各类距离被视为企业海外经营的成本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能够对企业在东道国的合法性[ 1 ]与组织内资源转移、共享[ 2-3 ]产生影响的制度距离日益受到关注程慧芳等[ 15 ]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双边贸易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具有积极影响蒋冠宏等[ 16 ]的研究表明,母国与东道国的距离不利于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潘镇[ 17 ]、阎大颖[ 18 ]、邓明[ 19 ]等指出,制度距离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外来者劣势的一种形式,将阻碍生产要素向东道国的流入除寻求市场外,寻求资源与战略资产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16,20 ],故自然资源[ 21 ]、研发实力、技术、品牌[ 16,20 ]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东道国对企业的吸引力产生变化现有文献最常采用经济学视角,多以国家为分析单位,采用引力模型展开分析,因而各类距离大多被假设为同质的[ 4 ],使企业的异质性被忽略了区位选择研究的另外一种视角基于组织行为理论[ 5 ],如以乌普萨拉模型[ 6 ]为代表的国际化过程模型侧重于微观分析,关注企业在评估投资某一东道国的潜在收益和成本时资源与能力方面差异所产生的影响[7]。

      企业是否具备东道国相关知识将影响其对东道国价值的判断组织行为理论认为,企业试图与过去的实践保持一致[ 22 ],通过开展基于惯例(Routine)、依赖历史、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学习,对发展历程中的实践(Practice)、程序(Procedures)等进行编码,创造用以指导行为的知识[ 9 ]组织通过两种机制从自身经验中获取知识:一是试错实验(Trial-and-Error Experimentation)如果某种惯例能够实现组织目标,并与成功联系在一起,其被采用的可能性就会上升;如果与失败联系在一起,其被采用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二是组织搜索(Organization? al Search)企业在一系列可选的惯例中进行选择,某一惯例被发现的概率受可选惯例丰富度、搜索密度与方向的影响,故依赖于组织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国际化经验相对缺乏,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国际化经验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捕捉海外市场信息,选择最佳方式来展开经营,避免曾经的失误再次出现,降低风险阎大颖[ 18 ]发现,国际化经验能够反向调节制度距离的影响,提高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能够从之前的全球化努力中获取知识[7],由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导致的自由使用东道国廉价劳动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的障碍将减少。

      然而,研究者通常用距企业首次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间隔和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来衡量国际化经验与一般的国际化经验相比,进入特定东道国的经验,其专有性更高,针对性更强,将赋予企业更多相关知识此外,组织不仅可从自身经验中获得知识,还可通过技术、程序、相似惯例等可编码经验的转移以及其他组织处获得知识[ 9 ]换句话说,除“干中学”外,企业还可向在东道国经营的其他组织学习,以降低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模仿是组织进行间接学习的重要途径[ 9-10 ],但在区位选择研究中,对间接投资经验关注不足已经在东道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是企业重要的学习对象,但榜样也可能转变为竞争对手,故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是并存的随着我国企业在东道国投资的增加,间接投资经验带来的边际学习效应会下降,而竞争效应会增强[ 23 ],故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本文認为,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应将经济学视角与组织行为视角结合起来,在衡量国际化经验时可以更加细致地针对特定的东道国企业不仅可通过自身经验学习,还可向其他组织学习,但在评价间接投资经验的影响时,不能忽略潜在竞争效应的影响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制度距离与区位选择企业开展跨境经营时,必须适应东道国环境。

      因母国与东道国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外来者劣势使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承受着额外成本,需要利用资源、技术、知识等企业特定优势加以克服[ 8 ]海外子公司也要回应东道国制度压力[ 2 ],获得当地认可与接受制度是人类互动的游戏规则[ 24 ],界定了社会主体行为的合法性,决定了商业活动的交易成本[ 1 ],它由正式规则、社会规范、文化认知三大支柱构成[ 25 ]制度距离是两个国家或地区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程度[ 3 ],影响企业在东道国的合法性及母子公司间企业特定优势的转移[ 2 ]制度距离是一种隐性成本[ 17 ],距离越远,合法性获取难度越大,企业需要投入越多资源去熟悉东道国市场[ 18 ],外来者劣势增加[ 8 ],投资风险加大[ 1 ],将降低东道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19 ],降低双边经贸活动的活跃程度[ 17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嵌入其所在的制度环境,它擅长在母国的规则、规范与文化认知体系下开展商业活动[ 1 ],制度距离越小,组织内部整合度越高,资源、技术、知识在母子公司间转移的损耗越少组织实现东道国合法性与内部一致性的难度随制度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1,3,19 ],故企业倾向于到制度距离小的东道国开展投资活动[ 2,12 ]。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制度距离对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二)东道国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制度距离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国家为分析单位,比较两国制度环境的差异然而,已经有研究开始对距离同质性、稳定性的假设提出质疑[ 4 ]企业在资源、能力、发展战略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东道国对不同企业的吸引力可能存在大小之分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并不长,国际化经验是一种相对缺乏的资源,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郑莹等[ 7 ]研究发现,国际化经验帮助企业从之前的全球化经营方式、程序中获得知识,减少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造成的障碍,使企业能够更加自由、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在衡量国际化经验时,相关研究所采用的通常是距企业首次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间隔或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然而,与一般的国际化经验相比,进入特定东道国的经验,其专有性更高,针对性更强,将赋予企业更多相关知识,如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技巧等,有利于企业在谈判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5 ]与进入一个新的东道国相比,充分发挥在东道国所形成成功惯例的价值,能帮助企业极大地减少或节约熟悉市场的投入或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