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电子备课.doc
16页课 题10、海的颜色课 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海的颜色》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以“海的颜色”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学情分析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 2、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层目标A类学生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B类学生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C类学生1、学会7个生字。
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教学难点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海吗?跟大家说说你见过的海是怎样的?2、大家在感受海的变化时,是否留意过海的颜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王蒙,一块去感受一下海的颜色吧!一起读读课题师板书)(二)小组探疑1、学生自由读文2、小老师教学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文4、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写了哪些内容5、给文章分段三)点拨解疑第一段(1—3自然段)作者对“大海的颜色是蓝的”这一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第二段(4—8自然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渤海、西沙群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摩纳哥的海不同的颜色和给作者带来的不同感受第三段(9自然段)无论海是什么颜色,海水都是无色透明的四)合作答疑1、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2、交流。
3、师讲解:因为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的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师:所以作者说:“估计多数人会回答:蓝的师:还有少数人会怎样回答呢?生:还有少数人不一定会回答是蓝色师:是啊,作者就对海是蓝色提出了置疑五)提能练疑(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师:谁来问一问?(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生: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吗?师: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有这么多疑问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六)达标无疑1、指名朗读2、完成课后练习题第2题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齐读课文1—3自然段2、师:海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探究吧!(二)小组探疑1、请翻开课本6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观察到的海的颜色吧!2、那课文到底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颜色呢?生: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渤海、西沙群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的颜色。
3、请大家再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写这四处海的颜色的词句看看哪里的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三)点拨解疑1、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2、大家知道的真多!你们还知道吗:西沙群岛是我国龙卷风最常发生的海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有报道说:“在西沙群岛生活,连狗都会发疯但就是在这里,长年驻守着我国的海军和边防武警官兵食物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常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忠诚地履行着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职你们能想象一下西沙群岛的战士们的生活吗?2、、师: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小黑板出示句子: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四)合作答疑1、感受了这四处海的颜色,再请大家回过头读读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齐读1——3自然段),你想说点什么?2、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而应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3、此时,老师想问一下: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海?(小黑板出示句子: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五)提能练疑你能仿照这两个句子的表达特点,写写你身边的人或物吗?生1:(看着他骑着自行车那潇洒自如的样子),叫人(真羡慕)生2:(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布满星星的夜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生3:(看到妈妈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让人(总算是放心了)六)达标无疑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了大海的颜色,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如果大家有兴趣,请课外阅读白克的《漫谈海的颜色》板书设计 渤 海 草绿色 温暖 亲切 随和 西沙群岛 湛蓝色 神秘伟大 令人肃然起敬10、海的颜色西西里岛 天蓝色 晶莹明亮摩纳哥 天蓝 颜色深教学反思教学这课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当然还是利用了早自习时间的预习,介于本文内容较为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学生读懂课文的难度不大因此在授课时,我准确把握好课文的重难点,整体上抓“海的颜色”这一主线,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里?海的颜色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并填好表格。
我抓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组织学生深入研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说明、描写,记叙、首尾呼应)等,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虽然是一节课,可所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只是感觉时间要紧凑些,我感觉到学生开小差的少多了这是否能算是高校课堂能?不管他,感觉好,今后就这么走课 题11、囚蚁课 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学情分析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兄妹俩浓厚的好奇心,使我们感受到童年时代的纯真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品悟,抓住关键词句来品悟教学分层目标A类学生1、学会9个生字理解“饲养”、“突发奇想”、“兴致勃勃”、“惊慌不安”、“无所不能”、“平心静气”、“威风凛凛”、“安乐窝”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3、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B类学生1、学会9个生字。
理解“饲养”、“突发奇想”、“兴致勃勃”、“惊慌不安”、“无所不能”、“平心静气”、“威风凛凛”、“安乐窝”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3、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C类学生1、学会9个生字理解“饲养”、“突发奇想”、“兴致勃勃”、“惊慌不安”、“无所不能”、“平心静气”、“威风凛凛”、“安乐窝”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教学重点作者与妹妹第二次饲养蚂蚁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教学难点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这句话的道理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二)小组探疑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三)点拨解疑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自然段)作者囚蚁的原因第二段(2—4自然段)我与妹妹第一次囚蚁的经过和结果第三段(5—7自然段)我与妹妹第二次囚蚁的经过和结果,并从中悟出了道理四)合作答疑1、指名读第1自然段2、作者囚蚁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都可以从小养到大”2、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3、指导朗读五)提能练疑1、默读这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六)达标无疑交流预设:“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第二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上节课那对养蚂蚁的小兄妹吧!他们找来玻璃瓶饲养了15只蚂蚁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谁记得原因?板书:“旋紧死”2、后来兄妹俩决定为蚂蚁再做一个新居为什么蚂蚁已经死过一次了,他们还要再次养蚂蚁呢?3、正是这样。
他们怀着对蚂蚁无比的喜爱和美好的期待,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新居这节课,让我们走到兄妹俩身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二)小组探疑1、请大家翻开书70页,默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这次给蚂蚁做新居,兄妹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