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背课文方法例谈.docx
6页巧背课文方法例谈 ◎陆亚玉背课文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痛的事,总觉得课文枯燥乏味且难记易忘背书真的这么难吗?其实,背书还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一、诵读记忆诵读记忆指的是大声朗读,而不是默记一般认为通过大声朗读比通过默读背诵效果要好,这与朗读时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关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人的各个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因而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我们只通过视觉去看书,大脑获得的信息就比较单一,甚至会有遗漏或差错当我们开口诵读时,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反复大声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内容的长期记忆,“熟读成诵”,这是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当然,诵读时应避免敷衍了事的望天书,一定要让眼、耳、心、嘴都利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诵读内容上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古诗、诗歌等的背诵因为它们比较讲究声律,句式整齐,又有押韵,朗朗上口,如果背漏了或背错了就会有不顺口的感觉,只要记忆者多加诵读,找准“感觉”,就能脱口而出,背诵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归纳记忆有时篇幅较长,全文一遍读下来,很难留下什么印象有些学生见到这类长文章更是望而生畏,觉得背起来十分困难其实,再长的文章总有它的脉络可循,可以列出提纲,也可以概括成简单的故事弄清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文章的结构、纲要是什么,看着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回忆背诵这样趁热打铁,多记数次即见效果按归纳出的结构提纲来背诵,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会丢三落四,条理清楚,而且可以化整为零,不至于因为久背不下而产生浮躁情绪,避免了识记和回忆时的一片茫然,使记忆更牢固,回忆更容易、更清楚、更准确如指导学生背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组材方法,把课文分解为三部分;第二步,对三部分内容进行各个击破可指导学生这样诵记:第一部分(1~3自然段)引导学生领悟3个自然段之间的语义联系,即从“庭院里有两棵树”到“我舍不得这棵树”,最后点出“这是两棵樟树”,这三句话要先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以此为线索,回忆文章内容,把三自然段连起来背诵第二部分(4、5自然段)第4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先抓住重点语句,圈出有关语句,如“樟树、枝干、树叶、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等词,再填充具体内容,逐句背诵。
而第5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分层记忆第一层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特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第二层介绍樟树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采用分层理解记忆,再全自然段连起来背诵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是一个长句,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如学生要深刻体会出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第三步,告诉学生把逐段背诵的三部分衔接起来,回归到整体,就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三、提示记忆这里的提示指的是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词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章,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词,就能很快地往下背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到取消提示,也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二是容易联想出背诵内容支撑点的Keys语,如《蚕姑娘》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蜕皮的情形,可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等描述蚕在四个不同时期外形、颜色的词语写在纸上以便在背诵“卡壳”时提醒自己。
学生既能顺藤摸瓜快速背诵,又能体会四次蚕眠的有关情况,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词也能背出四、分节记忆对于较长的文章,记忆起来难度较大的,背诵时可以化长为短,先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背,再连起来背第一个小节背会了,再背第二个小节,然后把第一小节与第二小节连在一起背,以此类推这样可以减轻整体记忆的难度和压力,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低坡度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增强信心,然后轻松整体背诵五、线索记忆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游览线索等根据提供的线索也能快速背诵,如《雪儿》背诵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我”为雪儿“欢呼”,第五自然段写雪儿又飞回阳台,依依不舍,似乎向“我”“祝福”一个“欢呼”、一个“祝福”生动地表达了“人鸟之情”掌握这个情感线索,就能很快背诵这两个自然段了再如《生命的壮歌》可按事情的发展过程列出提纲两则故事分别是“起火——被火包围——扭成蚁团突围——成功冲进河流”和“遇险——老羚羊献身助跳——年轻羚羊飞跃成功”,理清这些叙事顺序,背诵起来就会条理清楚、记忆深刻六、联想记忆如果为了背书而背书,背书就会乏味无趣试着发挥想象力,进入书中所记述的美妙场景,试着去领略一下作者的情感,枯燥的记忆就会变成一次精神的旅游,一次和作者隔着时空的对话。
有些抒情意味浓厚的文段,可以联想作者的处境、心情来感悟背诵如《雨后》,教师在指导背诵时,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读第一节,让学生想象一群赤脚的孩子在雨后的广场上嬉戏,好像“神仙一样”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雪后玩雪,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读第二节,更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特别有趣的是,小哥哥提醒小妹妹小心滑跤,自己却一走神,滑了一跤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形象,这也是每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第三节,小哥哥跌了一身泥和水,回去爸爸妈妈一定会责怪,所以连说“糟糕、糟糕”,但同时内心却感到“兴奋和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反而“兴奋和骄傲”呢?这是儿童心理的真实写照,学生能让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好像真为自己尽情踩水感到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感到骄傲第四节,学生也能感受到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的有趣样子,体会到小妹妹对小哥哥羡慕的心理和他活泼俏皮的形象,这些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出现,背诵就变得简单了七、演示记忆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场面感或画面感很强的文段或宜于表演操作的文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情境,分角色一边表演一边朗读。
这种分角色表演朗读的方式,关键是要多个同学精诚合作,同时进行朗读背诵如《槐乡五月》背诵第二自然段,可以请同学们几人一组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其中一位演被香气熏醉的“我”,另外的可以演品尝槐花饭的槐乡孩子喜欢吃咸的,就真浇上麻油、蒜油、蒜泥、陈醋;喜欢吃甜的就让孩子们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让学生边表演边背诵,感受槐花饭的美味和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纯朴善良背诵第三自然段时,可以让女同学一边背诵、一边做动作,用槐花或用其他的花代替来打扮自己,让男同学演小个子,享享口福这种方法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背诵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留下深刻的印象八、配乐记忆有时也可借助音乐创造情景,激起联想,兴趣盎然地背诵文章如《二泉映月》在指导背诵第四、五自然段时,这两个自然段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重要内容,也是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可以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一边播放音乐、欣赏音乐,一边引导学生读背出相关语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既有效地记忆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上方法,既可单一使用,又可综合使用当然,背诵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几种,因此,需择善而用之,要懂得并运用科学的背诵方法,让背诵变得既有效又有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汤墅小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