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湖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
58页备考2025湖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答案】 D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 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铜的金属性比铝弱,可以用铜罐贮运浓硝酸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答案】 D4、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B.HClC.Na2SD.Na202【答案】 A5、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D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答案】 B7、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B.华罗庚C.侯德榜D.钱学森【答案】 C8、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答案】 D9、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答案】 C10、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11、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B.文献法C.调查法D.讨论法【答案】 C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答案】 D13、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答案】 A14、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 B15、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W<Y<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R>XC.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R【答案】 D16、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 B17、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答案】 A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B19、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g·mol-1、-283 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的热量多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答案】 C20、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答案】 D21、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答案】 B22、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产物,K2SO4是还原产物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C.H2S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 C23、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2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2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2的强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 D25、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26、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D27、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28、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 C29、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 )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答案】 B30、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31、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 B32、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答案】 D33、某次期末考试,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分别编制A卷和B卷两种试卷,衡量两次测验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程度衡量测验的正确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34、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 C35、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答案】 A36、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