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表处指南》报批稿(共57页).doc
5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JTG/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T F40-02-2005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报批稿)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icro-Surfacing And Slurry Seal2005-**-**发布 200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前 言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297号文“关于下达2003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写本《指南》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稀浆封层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研究应用,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普通公路养护和新建公路下封层工程,各地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微表处技术是近年来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开发的,微表处以其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卓越、可修复车辙、使用寿命长等技术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使用2000年以来,结合科技项目研究,微表处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开始应用并得到迅速推广 本《指南》是在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养护技术”、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高速公路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养护技术”的科研成果和总结2000年以来山西、四川、山东、江苏、辽宁、天津、内蒙、福建、浙江、上海、河北等十多个省市区铺筑的2000多万平方米高速公路微表处罩面工程经验及近二十年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市稀浆封层技术应用经验并参考国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材料要求,稀浆混合料设计方法与步骤,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等可供设计、施工、建设、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使用,以保证微表处和稀浆封层质量的稳步提高微表处技术对我国来说是新工艺、新技术,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希望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要紧密结合当地的交通和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材料指标和级配要求,注意总结经验,使本项新技术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本《指南》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编写编写工作得到了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盛通远为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 请各单位将本《指南》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随时函吿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邮编:,:010-),以便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 黄颂昌 徐 剑 秦永春 江礼忠 沈金安(技术顾问) 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1 总则1.0.1为指导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设计、试验、施工、质量控制与竣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指南1.0.2微表处可以用于:(1)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和沥青路面的车辙修复,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道面罩面;(2)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的表面磨耗层。
1.0.3稀浆封层可以用于:(1)二、三、四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2)新建或改扩建各等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的下封层1.0.4微表处和稀浆封层作为表层罩面时应与原路面粘结牢固,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封水效果,坚实、耐久、平整1.0.5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应遵守国家环保法规,注意保护环境1.0.6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应保证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1.0.7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设计、施工除遵照本指南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说明:1.0.2和1.0.3条规定了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用途微表处在国外既用于沥青路面,也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罩面在我国,微表处目前大多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隧道道面等,也有少量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使用的实例,但经验不多建议大家在水泥路面上应用微表处时要十分注意对原路面病害的处理,脱空、断角、断板等病害必须彻底修补,接缝必须重新灌缝,保证水泥板坚实、稳定、平整,下卧层支撑均匀1.0.4稀浆封层一般用做路面的表层罩面,当用于下封层时,抗滑性能可不作要求原路面状况会对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要求原路面有充足的结构强度,原路面的裂缝、坑槽等病害事先必须进行处理。
1.0.7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和交通状况有较大差别,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指南的基础上制订各自的技术指南,但各项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指南的规定2 术语2.0.1 微表处(Micro-Surfacing)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长短依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 分别以MS-2和MS-3表示2.0.2稀浆封层(Slurry Seal)采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细封层(I型)、中封层(Ⅱ型)和粗封层(Ⅲ型),分别以ES-1、ES-2、ES-3表示;按照开放交通的快慢,稀浆封层可以分为快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和慢开放交通型稀浆封层;按照是否掺加了聚合物改性剂,稀浆封层可以分为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2.0.3稀浆混合料(Slurry Mixture)(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2.0.4稠度(Consistency)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2.0.5可拌和时间(Mixing Time)按照一定配合比进行稀浆混合料的拌和试验时,从掺入(改性)乳化沥青开始搅拌至手感有阻或费力,明显感到混合料开始凝结的时间2.0.6破乳时间(Break Time)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2.0.7粘聚力(Cohesion Torque)用粘聚力试验仪,模拟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水平力对混合料的影响,其施力手柄上试验后扭力表的读数,用以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2.0.8初凝时间(Set Time)稀浆混合料从摊铺至混合料粘聚力达到1.2 N·m的时间2.0.9开放交通时间(Traffic Time)稀浆混合料从摊铺至混合料粘聚力达到2.0 N·m的时间2.0.10湿轮磨耗试验 (Wet Track Abrasion Test)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用湿轮磨耗仪磨耗一定时间后,测定试件磨耗前后单位磨耗面积的质量差,用 g/m2表示,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和评价混合料配伍性以及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2.0.11负荷轮粘附砂试验(Load Wheel Test)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件单位负荷面积的粘附砂量,用g/m2 表示,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
2.0.12轮辙变形试验(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Test)用负荷轮试验仪模拟车轮在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上碾压,通过一定作用次数后,测定试样的车辙深度和宽度变化,以试样单位厚度的车辙深度和单位宽度的横向变形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说明:2.0.1、2.0.2为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定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在美国、法国、日本等的技术指南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微表处与稀浆封层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原材料选择、混合料技术要求、使用性能与寿命、摊铺设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将国际稀浆罩面协会ISSA(International Slurry Surfacing Association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指南(Recommended Performance Guidelines for Emulsified Asphalt Slurry Seal)(A105 2004年)与微表处技术指南(Recommended Performance Guidelines for Micro-surfacing)(A143 2004年)比较,两者主要存在以下不同:(1)定义不同。
A105中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定义为:稀浆封层是一种将乳化沥青、集料、水和特殊添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均匀摊铺到已适当处理过的路面上的混合料它必须均匀,并能与原路面牢固连接,在使用期内可提供一个良好的抗滑表面A143中微表处的定义为:微表处是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结构它应能满足摊铺不同截面厚度(楔形、凹形、刮痕面)的要求,不同沥青用量和不同摊铺厚度的混合料,经养生和初期交通作用固化后,均能耐受住行车作用,并在使用寿命内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高的摩擦系数)它应能适应迅速开放交通的需要,一般来说,在气温24℃、湿度小于50%的情况下,12.7mm厚的微表处要求施工后1h即可开放交通可见,从定义的角度看,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的差别在于①是否使用了改性的乳化沥青;②是否可以填补车辙;③是否可以迅速开放交通2)乳化沥青技术要求不同稀浆封层采用的是未改性的乳化沥青,而微表处采用的是改性的乳化沥青;在美国,稀浆封层可以使用SS-1、SS-1h、CSS-1、CSS-1h、 CQS-1h等不同型号的乳化沥青,而微表处使用的乳化沥青型号规定为CQS-1h快凝型乳化沥青;微表处用乳化沥青的残留物含量要求不小于62%,高于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不小于60%的要求,对残留物性质的要求也不相同,如表2-1所示。
表2-1 ISSA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和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对比 适用范围检测内容稀浆封层微表处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不小于62%软化点无要求不小于57℃针入度(25℃)40~9040~90(3)集料质量要求不同微表处用集料的砂当量必须大于65%,明显高于用于稀浆封层时不小于45%的要求,这说明微表处用集料必须干净,不能含有太多的泥土;微表处用集料的磨耗损失不得大于30%,比稀浆封层用集料不得大于35%的要求更为严格,说明微表处要求集料必须坚硬、耐磨耗,以保证可以始终提供一个粗糙的抗滑表面表2-2为稀浆封层用集料和微表处用集料技术要求的对比表2-2 稀浆封层用集料和微表处用集料技术要求的对比 适用范围检测内容ISSA-A105(稀浆封层)ISSA-A143(微表处)砂当量不小于45%不小于65%坚固性用Na2SO4 不大于15%用MgSO4 不大于25% 用 Na2SO4 不大于15% 用 MgSO4 不大于 25%磨耗损失不大于35%不大于30%(4)稀浆混合料设计指标不同。
从表2-3列出的试验项目要求中可以看出,微表处混合料要满足的技术要求明显高于稀浆封层表2-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设计指标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