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要求.pdf
64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N敦与导航一、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二、教学目标L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三、编排特点1 (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四、具体编排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分数的意义(1)单 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45吧 怛a m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2)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例1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1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3例2(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3 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法算式3?4441 3 A、把 1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样的3 份 是B、把 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 430 4(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 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块,3 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 块,是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根据例1 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2)分数与除法,可看作同一种运算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2(真分数与假分数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例 14 6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例 2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 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例 3(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例 4(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1 A(根据分数的意义:4 个 就 是 14B(利用直观图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例 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2)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例 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把分数化成分母不同(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但大小相同的另一分数4(约分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因数的必要性最大公因数例 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4 7KiXmWBHGIilV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1)利用实际情境(用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例 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 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2)多种方法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做一做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约分例 3(最简分数的概念)(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具体的米数、分成四段)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例 4(约分)(1)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2)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3)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5(通分(编排方式与约分相似)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最小公倍数例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1)利用实际情境(用长方形铺满正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48吧 怛 a m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例 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 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小的数的最小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 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做一做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通分例 3(分数大小的比较)(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3 7 (2)和的比较方法多样(三年级上册已经有了 一定基础)1 0 1 0A(根据分数的意义B(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3)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年级上册有了分子都是1 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例 4(通分)(1)从实际情境引入,出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的情况,比较大小时产生认知冲突2)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3)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不是最小公倍数4)作为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5)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一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4 9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例 1(小数化分数)(1)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2)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一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三位小数由自己类推例 2(分数化小数)(1)创设六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A(分母是1 0、1 0 0,的,利用小数的意义来化B(分母不是1 0、1 0 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 0、1 0 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分类、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五、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六、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2、真分数、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3、分数的基本性质4、通分与约分的方法七、课时安排:(2 0课时左右)1、分数的意义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 分4课时5、通 分4课时6、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5 0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八、单元知识网络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标 例 题 安 排 课后练习题分数的产生练习十一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例1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练习十二关系行统一例2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例1介绍真分数的概念2(真分数和假练习十三例2假分数的概念分 数 例3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例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3(分数的基本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练习十四性质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练习十五4(约 分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例3最简分数的概念练习十六例4约分以及约分的方法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练习十七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5(通 分 例3分数大小的比较练习十八例4通分6(分数和小数例1小 数 化 分 数 练 习 十 九 的 互 化 例2分数化小数5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1.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泉敦 字 号 师教学内容:教科书60-62内容,练习H 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的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3、掌握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难点:单位“1”的含义的正确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教科书84、85页的插图或投影片儿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学生准备:几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算 敦 与 过 程设 计 意 图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学生通过自己一、导入新课查找资料,了教师:课前,老师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渠道去解分数的产生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同学已经查和由来,奠定找到了这方面的信息、,能与大家交流吗,本节课研究的学生甲:我请教了爸爸,他告诉我,人们在测量中,基础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乙:我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而题目又没要求取近似值,这让学生通过充时也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商(分的自主活学生丙:我通过课外读物,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动,经历分数的,,5 2吧 怛 am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陈申华产生的过程,二、新授从大量的具体(一)分数的产生:实例中整体感教师拿出2个苹果,现在要把这2个苹果分给2个知分数的意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平均义,形成分数分给4 个小朋友呢,半个苹果能否用整数来表示概念。
呢,这时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数:分数来表示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那么,什么叫分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分数的意义:重视从学生已1、教学教科书6 1 页的一组图形有经验出发,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抓住新知识的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生长点,在解让学生观察着三副图,并问学生发现了。
